四家合註小段落 全球四家合註

日期
2018/05/23
講次/段落
第10講——〈皈敬頌 5〉:第4段
淺釋段落
在這裡還有講到一個「新成正覺」 ...... 這個也是在教典中說的。
音檔起訖
20'30 " ~ 27'19"

字體縮放 最小100%最大

在這裡還有講到一個「新成正覺」,是指首度成佛,一位菩薩圓滿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資糧,斷盡了二障,就是新成正覺。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前早已經成佛,因此在賢劫中,他這次示現的成佛不是新成正覺。會覺得以前沒聽過嗎?這是經典裡講的,不用懷疑。以後你們如果能夠持續地學五大論的話,在《現觀》中將廣泛地辨析這個問題。 [00′41″]

接下來,「則有菩薩依身所作和佛陀依身所作二者」。一位菩薩從初發心,到十二事業中成等正覺前,擁有菩薩所依身;從成等正覺之後開始,擁有佛陀所依身。十二相事業中,到成等正覺前面那九個,都是身為菩薩所依身時完成的,後三個事業則是在成佛之後完成的。所以有菩薩所依身及佛陀所依身所作的,有這兩種。 [01′25″]

那麼在讚美彌勒菩薩和文殊菩薩這個偈頌之中,到底這二長者子是依據什麼樣的所依身,荷擔了如來的家業呢?此處指菩薩所依身,經典說是菩薩所依身。在這個部分我想約略地給大家講一下,我們去想像、聽聞一下。因為無法了解菩薩到底是什麼,只能根據經典去聽,然後去思惟一下。 [02′07″]

我依據的是霞瑪班智達的《道次第》所講的菩薩功德。霞瑪班智達,是 1852 年生於安多地區的一位大善知識。在這裡邊說「菩薩的功德:於等虛空苦逼乏樂的這些有情發起了慈悲,自當荷擔令有情得到快樂的義利。由這個等起心,發起了真實希求菩提之心,爾時就成為佛子大士。」——發菩提心就是佛子大士,知道吧?菩薩。「堪為一切人天世間所禮敬。即於發心當下頃刻,便能淨除無量的罪墮,攝集宏偉廣大的資糧,具足是等不可思議無邊的功德。」如果發起菩提心的話,便從那時候開始,乃至眠臥、迷醉等等,就是放逸的這個時候,都能恆常無間地出生量等虛空的功德,這是教典所宣說的。大家研討到大乘發心的部分,有這段是吧?類似於這樣的。 [03′43″]

「在最初開始修習三大阿僧祇劫成佛道時,先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四無量心、八解脫等二十一無漏智,廣說有四百四十四種功德所攝的全圓現觀品類所緣行相,」注意!從哪開始的呢?「從聞思抉擇,接著開始修習。」一聽到這麼多法類,可能有點驚慌,但都是從聽聞開始的。就像大家一開始進廣論班的時候,看到這麼大一本論,會心慌嗎?會?還是都不會,你們勇悍!有人說:「要多久才能學完啊?」現在應該很多同學都學完一輪了,是第二輪了。 [04′38″]

等到他善生覺受的時候,那個覺受是怎樣的呢?你們想不想聽這個部分?(想。)說:「只能用譬喻來說明。就像一個菩薩,自然發趣大悲之心,於諸有情欲令離苦,」他這個對眾生的慈悲心是自然而生起的。「其心之量,猶如慈母見其獨子,為重病苦逼。」就是說一個菩薩對眾生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樣?就像是一個慈愛的母親,看到她的獨子生了重病。體會一下那是什麼感覺?如果一個慈愛的母親她的獨子生了重病,這個母親應該吃不下、沒法睡,可能晝夜守護在這個小孩的床邊。然後會想什麼?「如果要死,讓我去死好了,我的命給你,你活著!」會有這種心嗎?「誰能把他治好?我可以把我的一切都給這個孩子!」菩薩對眾生的心,就如同慈母對於生重病的獨子一樣。注意!這就是「其心之量」,就是菩薩的心的那個量,體會一下那個量。 [06′13″]

我們離這個心量很遠吧!很遠嗎?模擬得知。你看佛陀講的這個譬喻多明瞭!慈母喻,猶如慈母見到生重病的兒子,這樣的一種感覺大家就可以約略感覺一下。只不過那時候把它放散為所有的有情,對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心,這個也是在教典中說的。

 

開示全文學習回饋

 

 
 

Powered by iCage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