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能仁一切毛孔的福德,再乘以一百倍,是一個隨形好,佛陀有八十隨形好。成就一切隨形好的福德,再乘以一百倍,才能成就除了白毫相和頂髻相以外的其他妙相。成就這些相好的福德,再乘以一千倍就是白毫相。那麼佛陀的「白毫相」到底是什麼樣呢?白毫是佛陀三十二相中的一相,生於佛陀的眉間,極為柔軟,平常是右旋卷曲,白毫的尾端朝上,長可達兩、三肘長,還有人說是一丈五尺,那就更長。大小如菴摩羅果,它狀似銀卵,它肯定是捲起來的時候像銀色的卵一樣。白毫朝上,想一下,很美的喔!佛說法的時候,就從眉間白毫放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廣利有情。我們哪有一盞燈能夠照出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它的光明能夠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01′47″]
《金鬘論》中引《賢劫經》的說法:菩薩勤修施、戒、忍、進、定、慧六度,所以成佛的時候,白毫相依次具有白色、右旋、莊嚴無比、修長、卷曲美妙,還有放光,六種功德。這是白毫相。 [02′19″]
剛才講到成就這些相好的福德,乘以一千倍才成為一個白毫相;成就這樣的福德,再乘以十萬倍才成就一個頂髻相。所以上師們說,這就是「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的意涵。那麼這個「頂髻」,是指佛陀的頭髮柔軟莊嚴,也是在頭頂右旋而形成的一個相好。在《廣大遊戲經》中說:怎麼樣能夠得到這樣一個相好呢?菩薩長時頂禮父母、頂禮沙門——就是出家人、頂禮婆羅門——尊貴的人、尊長等,這是無見頂相、頂髻相的因。我再說一遍,長時頂禮父母、出家人、婆羅門、尊長,以及說誠實語、布施花鬘等物給貧苦無依的乞討者,所以成佛時具足無見頂相。為什麼稱為「無見頂」?是因為平時眾人看見佛的頂髻只有四指高,持力菩薩想要觀察佛的頂髻究竟有多高,因此運用神變飛過了上方無邊的世界後,仍然無法看到佛陀頂髻的頂端,所以叫無見頂。
【複習題綱】
二十二、以《寶鬘論》的說法而言,成就能仁一切毛孔的福德要乘以多少倍才會是一個隨形好的福德?
二十三、以《寶鬘論》的說法而言,一個白毫相的福德要乘以多少倍才成就一個頂髻相?
二十四、請問白毫相大小像什麼一樣大?形狀像什麼?
二十五、在《廣大遊戲經》中提到什麼是得到頂髻的因?
二十六、為何佛陀的頂髻稱為「無見頂」?
Powered by iCage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