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慧靜
放學了,放下老師的角色,火速地趕回家扮演媽媽,連喘一口氣的時間也沒有,就在廚房裏忙起來了。強忍住疲憊,端出四菜一湯,一邊喚全家大小來用餐,一邊把最好的、耐蒸的菜放到兒子的便當盒裏。沒想到兒子一出來,瞥了一眼他的便當,嘟噥著說他想去福利社吃。這句話、這表情,澆得我的心涼颼颼。
兒子的心情我並不陌生。我從小學到出來教書,總共帶了十五年的便當,有時還真想換換口味,和朋友到外面吃。可是媽媽天天都把我的便當打點好,偶爾故意忘了帶,她還追著送過來,說真的,那時接過便當,心裏還嘀咕個不停呢!
當時太年輕,不懂得珍惜,母親犧牲睡眠,一早就起來做便當,免得我在外面因捨不得花錢,胡亂吃一頓。便當裏所包含的苦心與愛心,我卻體會不到、不知感恩。今天兒子用這種心態對我,又怨得了誰?
隔天在教學生「觀父母恩」時,當眾懺悔當年帶便當的心情,以及前一天被孩子嫌棄的感覺,希望現在有福氣享受母親親手做的愛心便當的學生,要用一分知恩、感恩的心去品嘗。這些學生真是善根深厚,開始珍惜媽媽做的便當,以帶便當為榮,慢慢地平時不帶飯的也向媽媽開口要帶便當。
有天中午用餐時,我信步踱到教室去,看學生圍著吃飯,交換各家的佳餚,彼此提醒著「要把愛心便當吃光光。」他們覺得帶便當會讓人「羨慕死了」,既不必到飲食部排長龍,還可以減少免洗餐具的使用,而且「滲進母愛去烹調的飯菜,是很有能量的哦!」
班上有好多溫馨的便當故事。像班上同學倪青就在他的觀功念恩日記上寫著:晚上家裏吃稀飯,可是就為了我說一句「我想帶便當。」媽媽飯後沒休息,又花了好些時間再煮一些飯菜讓我帶。或許她很高興我並不討厭她煮的菜,所以就算累了,還是為我一個人再煮一分。雖然她說:「沒關係,沒差……」,我還是有點內疚呢!
另一位同學也在週記上寫著:「跟媽媽說想帶便當,隔天一早,媽媽就準備好了;打開一看,哇!是水餃耶!不料在搭同學便車上學時,不小心醬油漏出來了,沾得身上、褲子上都有。一瞬間,覺得很難過,不是因為衣服髒了,而是媽媽全心準備的好料泡湯了!接下來就只能打電話請媽媽載我回去換衣服。一路上媽媽沒有半點責怪,我忽然莫名感動起來,有這樣的好媽媽,實在太幸福了。」
成長的路因著「便當事件」,而激起了永無止盡的愛的漣漪……。
全文收錄於 第 23-24 期 24 ~ 2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