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友

關鍵字搜尋

人生的目標

◆福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釋日常

孔夫子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矣!」為什麼周圍十家,能有像孔老夫子有忠有信的人,卻不能如孔夫子之好學呢?原因很簡單,被困住了。孔夫子又說:「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又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代和現代讀書人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是為己,後者是為人,古時候讀書是為淨化自己內心,所以能「聞過則喜」;現代人讀書是為了貪圖名聞利養,所以常貶低他人、揭人之短。更令人擔憂的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如出一轍,都是教導子女好好唸書、爭取高分數、進入一流學府、將來進入社會賺大錢,其他的一概不重視。從小,我們的目標都安立錯了,所安立的都是次要目標,主要目標是什麼根本不認識。

儒家很重視主要目標,所以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又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根本安立好了而且實踐了,再談其他,因為「本立而道生」,先以孝悌作為修心修身的準則。因此,古代,縱是大家庭,但長幼有序、家庭和睦;現代,雖是小家庭,但親子乖違、家庭疏離。社會上更是你爭我奪、充斥著暴戾乖張之氣,我們細察今古之別,痛心之餘,要謀求自救,並把自己所知所能盡量幫助別人。

因此,我們自己千萬不能被次要目標所困!次要目標是用來輔助完成主要目標的方法,譬如吃飯,使身體健康,而後藉用身體修行;譬如睡覺,使體力恢復,而後藉用體力修行,不能把吃飯、睡覺當成主要目標而終日為此忙碌。惟有把握主要目標,才不會本末倒置,為次要目標所困,惟有不為次要目標所困,才可望達到主要目標的境地。

全文收錄於 試刊號 4 ~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