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班 德昇
這次的皈依共修是此生永難忘懷的刻骨經驗。修行雖是苦差事,而有師長的引導,覺得步步都很踏實。
無始以來,成佛之路我未曾走過,唯一心聽師長的,若憑自己的認識仍是無明。能把自己放得越乾淨越好,一心至誠跟著師長走,才是修學的不二之途;因為我認為師長是我究竟的皈依處,也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根本;我的身受用福完全來自師長。但看我自己的等流,乃無間從惡趣來,欲求一念善尚不可得,遑論三門所為。若無師長,作惡且不知,豈能於善。為此更堅固我依師的敬信心。這次共修,我想我是備了柴火,提著裝滿的水壺,上山煉煮的,但畢竟自己的柴火有限,既汙又濕;必須借助師父的才能引燃。
記得報到那天用過午齋,很快想到午睡的習慣,馬上提醒自己這是等流,不可串習,即使想睡也決不躺下。閉目持四皈依,決心克服。下午拜二輪三十五佛,由於前行緣念不夠,拜時妄念很多,念力不集中,只想自己實在很差,罪垢深重,祈求懺悔。可是連這一念想都反反覆覆,極易掉掉,須不斷去提。二輪拜下來,一身是汗,內心也極端熱惱:自己實在差勁。倒是在經行時,念著師長的恩,想著自己一身汙穢、一無是處,直覺羞愧萬分,不禁悲從中來,傷心涕泣,內心殷切的發露懺悔,祈求加持。這時,才真正感覺自己踮著了地,也才感受到以前從未有過的那種清涼歡喜。
師父說,修學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善根、教授、增上環境。我們在山上靠著這些條件,步步踏實;一旦下了山回到世俗的家,就像走進一個牢籠,未到家那壺水早己涼透了。儘管自己有一百個不甘心,一長串的吶喊,業就是如此這般,由此也更讓自己懂得去創造去珍惜那份增上共業。祈求更高量的善知識來攝受我們,眾生的共業才能改善,眾生的希望才能圓成。自己也更祈求師長的攝受,因為害怕那壺水成了冰。
全文收錄於 第 36 期 第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