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寺學僧
進到鳳山寺之後第一次參加精進共修,得知結夏期間要精進共修時,內心的壓力──擔心沒有成果之心經常現起,形成不斷的串習「急求果報」的惡習,因此概念中所想出來的作法,自然偏向於求果式的方法,殊不知「業決定一切」,只要因對了,努力去行,自然會有結果。然而這些錯誤的概念無非是來自求名、害怕失敗的心在作祟,因此幾天下來換的就是一些慘痛的教訓。
自己從這次的失敗中,才深刻的感覺到「萬善根本從師出,能生利樂如良田,依止違法善根斷,如理事師求加持。」的一點點內涵,由於精進共修之前,師父及上座法師不斷的開示、上課,讓我們對於宗旨、善知識、業果之概念有更進一層的認識,開示在共修期間應準備的方向。於是依照自己的概念想出一套如何緣念、及自己如何做,主題是什麼,加上自己的輕慢心,覺得上座法師所說的方向,自己平常也常緣念,那這一次共修,應可差強人意,於是內心對善知識不生希求心,也未去請示自己的做法對與否,就這樣子一天天的過去,沒有一點點感受,此時又依自己的想法、改變緣念、拜的方式,結果還是不得力,眼看時間一天天過,感到惡業如此重,明知惡道之果必至,然卻追悔不起來,皈依不起來,內心陷在一片熱惱中,於是方向也亂掉了,形成打亂仗的拜法──又是緣所感的異熟、等流、增上果而拜,又緣業相而拜,及緣經中之偈子而拜,希望能感到皈依之量。然在散亂心之中,怎有可能生起追悔心呢?當精進到尾聲時,才發現自己從頭錯到尾,皆因不知依止善知識所生之過患;於是放棄自己所有的概念,一點也不保留,自己如瞎子一樣,每往前一步,如何踏,完全依止善知識之教示,才把自己從苦惱中,慢慢走出來,從依師做對了,因也對,雖暫時不能有結果,但在不斷的祈求師長攝受之下,必將能突破自己的障礙。
全文收錄於 第 33 期 第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