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三主要道(十二)

◆宗喀巴大師/造
帕繃喀仁波切/闡述
洛桑.塔欽格西、米歇爾.洛克/英譯
福智之聲/漢譯自英文版

我們的目標是要成就佛的「法身」及「報身」,要獲得此成就,必須圓滿法,報二身無邊的功德。因此必須依靠方便與智慧,二者是不可互缺的。依怙聖龍樹菩薩說:

此善願眾生,集福智資糧,獲得從福智,所出二殊勝。

月稱論師也說:

世俗勝義廣白翼,鵝王引導眾生鵝,復承善力風雲勢,飛渡諸佛德海岸。

這裡「世俗」是指「方便」,即為利衆生願成佛的菩提心,「勝義」是指智慧,即空正見。展開雙翼的巨鳥能夠在天空任意翺翔,同樣地,想要到達具足諸佛功德的彼岸,必須要有方便及智慧──菩提心及空正見,而且要同時具足,若缺乏其中任何一種,就同折翼之鳥,無法展開牠的旅程。

其次談:「怎樣才能獲得空正見?」此非輕易就可得到。首先應該親近能正確通達佛陀了義經的智者,聽聞無垢經論。至於「了義」及「不了義」區分,當知詮釋真實勝義諦的為「了義」,詮釋世俗諦的即「不了義」。所以「了義」經便是那些詮釋勝義諦的經典。除此之外,其餘的經典稱之為「不了義經」。

並非每一位先哲都能清晰地闡明「了義」及「不了義」經典的。要正確詮釋「了義」經上的意趣,唯有依靠諸佛所授記的龍樹菩薩。他是依《無盡慧經》為基礎,透過《中論》及收集於「中觀理聚」中的其它著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體系,來闡明「了義」及正見,與佛陀的意趣無別。

接著是《中論佛護註》的作者佛護論師,及著有《中觀四百頌》的聖天論師。尤其是月稱論師,他依聖者龍樹菩薩的意趣而撰寫各種不同的著作,包括《明顯句論》(解釋龍樹菩薩《中論》的句義,及《入中論》)深入闡明《中論》的意趣。

在這雪山之地的西藏,唯有宗喀巴大師始能毫無錯謬地闡述這些論著的真正意趣。也因此我們才能遵循龍樹菩薩及其心子的殊勝體系。我們要完全信賴一切智宗喀巴大師偉大著作中精妙的解說。如《入中論》中說:

出離龍猛論師道 更無寂滅正方便 彼失世俗及真諦 失此不能得解脱

阿底峽尊者也說:

龍樹月稱師承教 善導得見真實相

從此可知這空正見無論顯密皆不可少。

來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分四大部派,「毗婆沙宗」的「正量部」主張「常、一、自主的我是沒有的」。毗婆沙宗的其他各派及「經部宗」則說:「那些能獨立,實體的我是沒有的。」「唯識派」則說:「能取的認知與所取的境物二者决不是相異的(意為是同一體性的)」。「中觀宗」的「自續派」則認為:「就勝義的角度,一切事物沒有自性,但是就世俗的角度,它們卻是有自性的。」「中觀宗」的「應成派」則說:「一切所知的事物,均僅在我們所安立的名言上存在,但真實的自性,是不存在的。」

在這偈頌中,宗大師勸勉我們「應勤通達緣起法」,而不叫我們「應勤通達空性法」,其中有很深遠的意味。

不同的宗派對緣起有不同的解釋,「有宗」(指唯識以下的宗派)說,當稱某事物是「緣起」的時候,那是因為它是經由不同的因及緣而得以生起的。所以在常恆不變及無因的事物上,是不能建立緣起的。

「自續派」對緣起的定義較為善巧,他們就「事物是從它本身各自因緣組成的」來成立緣起。如此便可把緣起的觀念運用於常及無常二種狀態上。即因緣所成一定無常,恆常一定無因。

最後一派即「應成派」,他們對「緣起」的安立,是各派中最善巧的。他們稱某些東西是「從緣而起」時,包括兩樣東西──被安立名言的事物及能給予名言的認知(識)──結果得出一個我們所賦予名言的對象。

這深細的緣起相並不是用來觀照空性的方法,但為什麼這裏會介紹佛教各派都承認,由因果所詮釋的「緣起」呢?原因是:首先這可以防止行者在接受「諸法是空」的概念時,落入「一切法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斷見中。其次,對緣起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引導人們進到修證空性的坦途上。因此,仁波切結論:為要了解空性的第一步,必須先了解緣起。

拾伍、認識正見之軌則

第二「認識正見之軌則」,偈頌說:

見世出世一切法,從因生果皆不虛,所執之境本無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初句中「一切法」是點出所考慮的問題:人們所見的事與相都是虛幻不實的。第二句中的「因果」所代表的是說明「一切法無自性」的正確原因:因為都是從緣而起的。接著「所執之境本無者」就是此因所要證明的宗旨。

由基本物質至佛陀無所不知的境界,都涵蓋在「一切法」的範圍内。凡此都是依賴其它的原因組成而存在的。所以說:「從因生果皆不虛」,同時也否定了「這些法有其自性存在」的論點。「所執之境本無者」,是因一切事物都是從因生果之緣起現象,故當了悟到宇宙中沒有一樣東西會是真實自性存在時,便找到「佛陀所喜之道」了。

輪迴三有的根本是「無明」,亦即「我執」。要斷除這個根本,必須生起能通達「無我」的智慧。要詳細地討論什麽是「無我」,引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四理」去分析與解釋是最好的。但因這裏只對空正見最核心的要點做一簡短的介紹,所以只依據緣起法則來解釋。

一切法的存在,都只是被賦予名稱的事物及能給予名稱者兩者相互觀待下的產物。宇宙中找不到一粒微塵是不依賴這個作用而存在的──没有一樣東西是依靠自己而獨立存在的。「我」也是這樣產生出來的。有人將我的身體及我的意識合起來並稱呼它為「我」,「我」不外乎這樣而已。不依靠「某人」將我的身體及意識合起來而給予名稱的這樣「我」是不存在的。事實上我的身體及我的意識也不是自己獨立存在的。

我們可以用正規的邏輯敍述來表達這些概念:

世出世間一切法,唯由我執成實有,彼等非由自性存,一切皆從緣起故。

這裏所說「緣起」的意思是,所有事物都是與它所依賴的其它法互相依存而起的,也就是說,它們是透過依賴另外的東西而存在的。這便是為什麽它們絕對無法獨立存在的原因。

全文收錄於 第 21 期 第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