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霞
參加這次「廣論教師研習會」,抱持的是隨緣的態度,心中打算即使六天中只聽到一句話也就夠了;即令如此,二月一日早晨在和被窩告辭的那一剎那,卻也掙扎好久,寒冷幾幾乎成為原諒自己的最好藉口,感謝佛菩薩加持,終於克服自己的怠惰全程參與課程。
回顧自己這六天的上課情緒,由無可無不可到法喜充滿,由置身事外(因本業並非教師)到熱切參與討論,由心存溫習到虔心學習,其中心態轉變,當然是感受到《廣論》的受用,在此不免野人獻曝地和大家分享。
學佛已有一段時間,雖心裡時存感恩自己有如此殊勝因緣得以薰習佛法,但平心而論,在實際生活修持上總有足陷泥淖的感覺。在布施時,明知三輪體空,仍常為得不到回報而氣餒;雖知道緣起性空,對境依舊攀緣追逐。每每午夜夢迴,不禁捫心自問:學佛不就在求離苦得樂,為何自己尋得如此疲累不堪?雖屢加省思探討,總是尋不著頭緒;直到這次上課,真如醍醐灌頂般,心中不禁喝道:「我找到了」。
或是累世習氣所致,遇事喜勉力而為(說穿不過個人虛榮),前人告之「皈依」是學佛要務,便人云亦云的隨眾參加皈依儀式,以為取得一紙皈依證書便算了事,從未深究皈依何以如此重要。其實「皈依」不僅是佛教儀軌而已,其真正用意在學人對佛法僧三寶,生起真誠的皈投依止,所著重的是當下一念的照顧,惟有虔心相信佛、依靠佛,不再心存一絲絲疑念,才能依教奉行──法、敬奉法師──僧,這其中任何轉折都要如水到渠成般,不可有一點勉強或造作。
反觀過去就是這裡綑住自己,在感情上是信佛所說,但在知見上,總忍不住懷疑真否如此。時常在這一信一疑間互相拉扯,產生不少矛盾衝突,自然信心大減,又加上若干外境不順,難怪越學離佛越遠。自己愚痴魯鈍,反去懷疑佛法確實無漏否?真是造大惡業。
總言之,《菩提道次第廣論》對自己原本不過是個名相,由於這次研討因緣,有機會接觸內容要義,了解《廣論》提供學人修行方向,對稍有基礎者,可助其自我診斷修正錯誤,對未曾涉獵者,更是菩提道上一盞明燈。走筆至此,在心存感恩之餘──更感謝累劫累世所有成就學習佛法因緣的人與物,心中更確立目標,那就是要好好研讀《廣論》且依教奉行,並祝願大家共勉。
全文收錄於 第 17 期 第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