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譯自《増修歷史感應統紀》
屏東 慧亮
史記中記載孫臏與龐涓曾經在一起學兵法。後來龐涓當上魏國將軍,因自知才能不及孫臏,因此想辦法召見孫臏,進而設謀斷其兩足,且在臉上刺字,使孫臏永不見天日,無法獲識而成就。但是,天不絕人路,孫臏才華仍得到齊國田忌的賞識,將他推薦給齊威王,並受到齊威王的重用。
後來魏國攻打韓國,韓求救於齊。田忌率兵直攻魏國大梁。龐涓聽到消息後,便放棄攻韓而返魏。這時孫臏吿訴田忌說:「魏國的士兵,向來勇悍但是輕視齊國士兵,應當善利用此弱點,而導引他們入計。」因此,建議田忌在進入魏地之後,首先做十萬個灶,第二天做五萬個,第三天做三萬個。龐涓在齊軍後面追趕了三天,看到這種情況後,心中大喜說:「我早就知道齊軍很膽怯,進入我國領土,三日之內必死亡過半數。」於是,放棄步軍而率領著輕銳的騎軍,繼續追逐齊軍。
另一方面,孫臏又計算龐涓晚上將會到達馬陵,而這個地方地勢險要適於埋伏,所以砍了一棵大樹,上面寫著「龐涓死於此樹下」,並且密令射手埋伏於兩旁,當見到火光時立刻發射。到了夜晚,龐涓果然來到樹下,並且舉火把讀樹上所寫的字,此時萬箭齊發,最後龐涓自殺身亡(本文譯自《増修歷史感應統紀》)。
小感
孫臏與龐涓原本是志同道合之友,龐涓卻因為「妒賢嫉能」而身敗名裂。想想自己在研討班上和其他學員也是志同道合,為了成就無上菩提果一起研討,大家都是好朋友。然而久了之後,自己「為名為利」的習氣慢慢在長養長大,在這當中「藏鏡人」的憍慢心態常常在作怪,尤其是嫉妒心──見不得別人好,心中酸溜溜的味道。
試想,這個嫉妒心興風作浪的結果,雖然不會像龐涓一樣造作斷孫臏兩足的行為,但是在口業上說他人是非,在意業上排斥他人,甚至抗拒他人所說所做的種種,無形中造了謗法罪或遠離善知識的業,所以不再好好對治「嫉妒心」的話,後果恐比龐涓更淒慘,三惡道一定有我一份,更糟的是自斷善根。
「嫉妒心」將我的善緣轉變成惡緣,就如同龐涓與孫臏一樣,原本是好朋友,卻由於龐涓的「妒賢嫉能」演變成怨敵,甚至於身敗名裂。「嫉妒心」是我的罪惡友,我要想盡辦法遠離它。
全文收錄於 第 16 期 第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