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湖山班 沈愛玉
能遇到如此圓滿教法「廣論」為依止,又獲得大善知識的教導及研討班同行善知識的提攜,讓我受益匪淺。接觸佛法之初,有時至道場隨喜都以自己的知見去觀察別人的行為,自己貪瞋痴等不斷,還自認這是在學佛修行。所作之事反而痛苦不堪,終成過患。甚至身體雖在拜佛,心還緣念種種煩惱。接觸「廣論」才知應觀善知識功德,觀自過失,不然養成習氣,異熟果報當墮惡趣,最嚴重還是等流心。特應棄捨一切尋察過心,修觀德心。這些都必須透過聞思歷練,否則談修是不牢固。
在未研討「菩提道次第廣論」之前,自認對佛法已懂不少,幸虧師姐不厭其煩闡述「廣論」的殊勝。謂整個佛法不離因果,在未成佛之前,怎樣如理如法的在這條菩提道因地種下圓滿因。對境時亦可了知自己錯誤,心應如何安住,否則初一若錯乃至十五,還不察覺。
所謂「如跑馬時,先示其馬所應跑地;既示定已,應向彼跑。若所示地是跑處而向餘跑者,定成笑事,豈可聞思決擇此事,若修行時修行所餘。」故於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佛法是要淨化煩惱,那有可能更加煩惱呢?就如向餘跑者,走錯方向就得不到利益,甚至帶給四周圍的人困擾,非佛本意。常師父開示說:善是我師,不善是我資。對的跟他學,不對的救護他。對的可修隨喜,不對的可修悲愍。這樣時時地把心安住善法,福慧自然增長。
慶幸宿世的因緣,今能得大善知識引導,讓我在迷惑當中覺醒,三寶恩難報,惟願世世不離佛法及善知識。消除一切罪障,證得無上菩提。
全文收錄於 第 13 期 第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