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享樂與修行

◆節錄自《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門》

傳說:在爍地方的山谷裏,一個人死了兒子,說是被月亮損害的,於是他說:「我要報月亮的仇。」十四晚上,月亮出現在大地的山頂上,他心想月亮就在那裏;十五晚上,他帶著弓箭剛奔到山頂,哪知月亮跑到那邊去了。於是他說:「喂!一定是這些放牛娃給了月亮的信。」同樣地,我們雖然天天在修佛法,但是我們的聞、思、修等任何所作,仍與佛法毫不相干漸漸地遠去了。因此,霞惹瓦說:「對於現世起常執的人,縱然有一百種功德,也還是在向一個過失的底下鑽,到後來,是什麼利益也不會有的。由此,貪戀現世的快樂而不顧將來利益的人,與畜生無異,縱使抉擇佛地以內的事,也沒有用。」博朵瓦說:「人們只顧現世的吃喝問題,而不顧將來的問題,在他們,死的恐怖比飢餓的恐怖簡直小到沒有。」

如果認為會享受現世一切,就是精明強幹,則畜生還有比我們超過的。傳說野鼠能在窩上造天窗,蛇進來了,牠就跑到那個天窗去,回頭咬著蛇的腰部以至於殺死。還有,哲的札矯地方,烏鴉報貓頭鷹的仇;嘉那個地方的氂牛,禿頭的和有角的作鬥爭;喜鵲追烏鴉而請援兵等都是。至於保護親屬和子女等呢?畜生也比較善巧;現見牠們在一個月,父子就能一般大。看吧!老鼠、燕子、蜜蜂等,都很會儲蓄,也很有技巧。因此,如果唯現世的利益是圖而不能發現別的,那麼,所謂「士夫」或「人」的名義就完全失掉了。

現世享樂不捨而又能修行佛法,二者是不能俱有的;絕不可能把一張羊皮割去一塊做別的質料而同時又做成水袋。薩本達說:「用很大的方便使現世的享樂不失,同時又希望畢竟安樂的解脫,這種愚痴的貪求,簡直頑笨到極點!因而應該努力放下現世來修行菩提。」法王子也說:「仁波切!往昔修積百福所成的這個暇滿所依的身子,將來是很難得到的;因此,應該用作渡出廣大苦海的船,不要把它無意義地糟蹋了。」

全文收錄於 第 11 期 第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