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璀璨的花朵

基隆研討班,在火力發電廠的托兒所內討論。這一班,是克服了萬難才得以存活下來的,因此更令人覺得珍貴。從班長本人學佛的因緣充滿了艱難開始,研討環境的吵雜,學員家庭的反對,人數很少,一直到大家對研討的方式看法不一致,每種因素都足以讓這個研討班中止、解散。但就靠著學員們求法的熱忱,一股決心撐下去的毅力,再加上別班同修們的鼓勵與支援之下,終能使各難關一一破除。

台北,這個擁有三百萬人口的大都會區,從達官顯貴到販夫走卒,各式各樣的人都有。而廣論研討班,也適合著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有平均年齡四十多歲,以夫妻檔為主的班(湖山A班),也有以代表著佛教未來希望,以中小學生為主的班(青少年班),有以大專畢業青年為主的班(講堂班),也有以幫助念佛同修增上的班(三重班),有由家庭主婦組成的班(松山B班),也有廣泛接受社會大眾,公開報名而組成的班(慧炬班及大乘精舍班)。研討也有多種不同的方式,有緊湊,壓力大,卻使學員能進步神速的班(湖山班),也有非常溫馨,即使在家完全沒有準備的人,都會覺得趣味盎然受益匪淺的班(松山班)。而各人學佛的因緣也相差很大,有全家都學廣論,可以日夜隨時討論的。也有研討稍晚一點家人就把門關上,不給回家的;也有讀廣論時,外面要墊一本其他經書以避免招人反感的。但大家一致的特色,就是一片融洽及對法的好樂心,學員們往往不只參加一個班,而且到各班互相隨喜;各班也皆非常歡迎。有的還提供住宿(湖山班、松山班),或結緣「研討實況」錄音帶。

台北不但人口多,而且佛法非常鼎盛,道場多學佛的人程度也高,所學的法門也非常複雜。弘法的人則很多是隨自意樂,學會了一點,就自己去看書看《大藏經》,找到一個地方,以他自己為主開始弘法。也因為此種情況,當研討班成立之初,就免不了要經過一段混亂期:天南地北、五花八門的知見、思想,大家齊聚一堂,展開一場辯論,雖然大家學的都是佛法,卻都偏重在找彼此之間的差異性,而形成對立。倒是廣論,反而在這種環境之下,顯示出它非常殊勝的一面,那就是從一開始,就不去謗任何一個法門,當我們沒有排斥的心態時,就比較容易從他們彼此之間找到共通性。研討的過程裡,若有學員彼此對辯起來的時候,當班長的,去找他們的共通性,兩句話,就使他們不對立了!

對台北的青少年班,師父特別指出,青少年班代表著我們法界眾生未來的希望。世俗上的教育,只讓小孩子知道功利,不知人性,乃至不懂因果。而內湖班的夫妻檔,把小孩子帶來組成青少年班,研討佛法,並講因果故事,結果半年左右就把代溝的問題明顯地改善了,真正重要的,是把佛法的慧命延續下來了。實在難能可貴。

全省各研討班都報告完後,師父做最後的總結時表示,他非常高興,以前播的種子,今天發芽了。

最後師父勉勵大家:組成研討班幫助別人,將來最大的收穫就是自己,這是我們增上生的最佳資糧,願彼此更加珍惜,好好去做!

全文收錄於 第 10 期 第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