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光精舍 希信
公司裡有位同事,也許因理念不同,也許做事態度有異,與其相處總感到很難溝通。
我常覺得他錯了。哪有人做事這麼做的!
有一次,我又在強烈的瞋心中。氣得很!驀地憶起師長教誡:「認為自己對、別人錯,那你已經不知道錯到哪裡去了!你已經百分之一百二十地錯了!」想著想著,忽然很感謝對方。若沒有他,我怎能憶起師長的教誨?而惟有經由憶念,方能將師長教誨植入心中!謝謝他幫助我憶起恩師法語。他是我生命中的珍寶!希望他一直在身邊,如此我才能不斷地憶念師長的教導,並漸漸將其深植於心。
一日,耳聞上司有意委任重要職務於這位同事。因認為此人尚不清楚公司之理念,心中遂開始思索、擔憂。我從團體、他、自己等三方面考慮此事。就團體而言,本公司之性質對社會有極大的影響力。在此草創時期,尤需所有成員理念一同、皆達共識。若有理念相異者,對公司之成長乃至日後事業發展等,將造成種種困擾。其次,以他個人來論,其性剛強難調,且尚不清楚公司理念,以之任要職必影響團體和諧的氣氛,對公司事業發展亦恐有不良作用,乃至減低對社會之助益。若如此,則此人難辭其咎。最後,就我而言,他職務高將帶給我更多考驗。如此,乃更能幫助我憶念師長之教導。
從上述分析,以其任要職對公司、他個人都有害,卻有助於我修行。然我應拋下個人利弊,以團體及對方之利益為念。因此,自忖應向主管進言,請暫勿委以重任。
和其他同事談起此事,發現數人與我有同感,咸認為升職對團體、對他都不好。乃決定一起向上司陳情:盼能再訓練一段時間,待其更清楚公司理念後再付予重責。
決心陳情後,開始祈求佛菩蕯加持。因我在無明中,見不到甚深因果,擔心此舉非助人、反害人,礙人昇進。自思惡業已極深重,害怕再做錯事。惟有祈求加持,使無過失地處理此事。
腦中浮現師長的教誨:「即使三千大千世界皆被劫火燒盡,佛仍安住在寂光中。」佛不為外境所擾,永遠安住在寂光中。然吾心已動,觀他人過,此是否意味著已經在煩惱中?我是為團體、為他著想啊!然《法華經》明明寫著:「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隱。」佛永遠安住在寂光中。但我真的認為其理念有待釐清、言行舉止尚須調養。此種念頭是否表示我已見到他人過患、並未安住在法上?不知應如何行才無過失!
繼之,又想起師長訓示:「好人敬之如佛,壞人也要敬之如佛。為什麼壞人也要敬之如佛?他幫助我成佛,當然要敬之如佛!」思及此,我在心中答應師父:我會聽您的話,敬他如佛!
漸漸地,卻發現心裡嘀咕著對方的種種缺失、可厭。
後來,心中不斷緣此同事之惡,且懷惡不捨。希望自己不要再緣他的惡,卻控制不了。我懷惡不捨!此時,才領悟:原來真正剛強難調的是自己!不是別人!他不是我生命中的珍寶嗎?不是答應師父敬之如佛嗎?怎會變成懷其惡而不捨呢?不知何時、不知何故,我已從為團體、為對方利益著想之立場而變成緣他的缺點,且不斷地緣。
我渴求清涼,希望勿再緣人惡。但壞念頭還是不斷地來!
晚上要研討《廣論》,昨天已聽過錄音帶,印象中師父講得極好。故決定再聽一次。聽著聽著,我聽到師父說:「信是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對三寶的法理能深深地忍可於心,進而啟發追求好樂之意。有了這種狀態,心裡就得清淨、寧靜。此種心相為「信」。所以,如果你信得過佛法,就能以其淨化身心,不生煩惱。遇事知取捨,安忍在相應上,一心向上,心裡絕不動搖。
至此方知,原來我信不過佛法!如果信得過病想,怎會見人錯!如果信得過業果,怎敢不立斷惡念!怕惡等流啊!如果信得過師長,又怎會忘記師長的敦囑,不看功德而看過患!原來我信不過佛法,才會起這麼多煩惱。我一直努力地學皈依,以為自己是佛弟子,今日方知原來信不過佛法!
真是高興啊!好想歡喜大叫:「原來我信不過佛法!」知道自己信不過佛法,這樣才能更努力。知道「信」以心淨為性,多了一種衡量皈依與否的標準,從此可以問自己:你信得過佛法嗎?你是佛弟子嗎?隨時隨地,若起了煩惱,表示這個人又沒皈依了!這個人又信不過佛法了!又信那邪惡、錯誤的「我見」了!
此為衡量之標準。然衡量過後,發現自己又信不過佛法時,依憑何力才能再接再厲地種下深信三寶之因?惟有靠離苦得樂之希求。由希求樂、畏懼苦之心興起強大的皈依力。然欲此心力在對境時能現起,又非平時數數思惟不可!所以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平常多練武,每天練、每天練,臨陣學拳已來不及了!
但我也曾隨念、思惟三寶功德,為何很快地又起熱惱?原來是煩惱惡習在作祟,它的力量太強了!略不注意,即為其所敗。少許努力哪堪抵擋強敵?且一念惡心起,除非立刻警覺、馬上對治,否則下一念又延續前念之惡不斷地現行!因此,只有努力看管這顆心,每一念都檢視如法或非法,否則遇境不僅起惡心,還懷惡不捨,隨著煩惱團團轉!
信以心淨為性!又多了一種檢核自己的方法。真是多麼地好啊!原來「離苦得樂」不僅就異熟、增上果報而言,內心上的離苦得樂更令人歡喜!
隨時隨地但觀功德莫尋過、淨化自己的人,隨時隨地都快樂。而諸佛之所以是「一切種,一切德依處」(任何情況下,皆是一切功德之所依),其因地所行大概就是只觀他人功德而不緣人過吧!
還有一問題。為何昨日沒聽到此段心淨為信的開示呢?同是這卷錄音帶,當然也有這句話,昨日因何未聞此言?當時雖坐於錄音機旁,內心所緣卻是他人之惡!只知師父開示得很好,好之因相卻全然未解。心被餘事占滿,法不入,猶如「覆器」!今日發現其正剛強難調之人原是自己,未繼續強烈地緣他人非,法語乃進注耳中,不再被粗猛煩惱擋在耳外了。
知道過失才能改正、才能愈來愈好。發現自己原來信不過佛法,發現剛強難調之人是自己、不是他人,真是歡喜啊!
如今,不再想向上司陳情了。如果看到他某些事「真的」做得不太合適,我願意盡力提醒、幫忙。但願他、我及所有眾生,都能步步向上,臻於無過、圓滿之地。
如果我能稍微看到自己的缺失,都要感謝師長的教導。
全文收錄於 第 4 期 第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