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研討班 趙正義
回憶一年前全省各個菩提道次第廣論研討會,每兩個月在台中南普陀學院聚會一次,由上日下常師父解答法上的疑問及各個研討會的心得交流。
此日,是大家共同期待的,早晨約六點半,開車載同研討會的學員,大夥兒帶著喜悅的心情,路上也在研討菩提道次第廣論,也唯有此時是最愉快、最實在的。一直到下台中交流道約兩公里前,我忽然覺得很睏又沉重且頭有些痛,真想好好睡覺,可是同座都是女性,不敢讓她們開車,我一直努力克服,但越來越糟,此時忽然起一動念,我不是要去見佛及諸大菩薩嗎(視日常法師為佛,餘師父為菩薩),即時呈現起喜悅的覺受,而且很強且略顯光明相,彼沉重昏意頓然消失,全身充滿法喜的覺受,當天師父開示到晚上十點多,也忙到十一點才就寢,聽法的精神很專一,此法喜的覺受一直到隔天還留餘味。
聚會後,反覆思惟,為何有此覺受而強有力破除沉昏。此後遇有沉昏狀況皆能作意對治,爾後逐漸體會此覺受皆由隨喜而來,此隨喜須作意培養。記得日常法師經常教導,修心的功夫總攝隨喜及懺悔兩支,若能常常串習,必生真實功效,現在才體會出其(隨喜)味道。如菩提道次第廣論云:「以觀慧思擇樂之境亦能除沉。即彼論引修次初篇云:若由昏沉睡眠所覆所緣不顯心沉沒時,應修光明想或由作意極可欣事佛功德等,沉沒除已仍持所緣」,都在顯示隨喜的重要。
回顧以前未學菩提道次第廣論之殊勝教授,遇到這種沉昏情形,就是捏眼皮也無可奈何隨昏睡而轉,更談不上對治。故廣論所言修者: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心復隨向煩惱等障,而為發起一切罪惡。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
全文收錄於 第 4 期 第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