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湖山研討班 碧華居士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由青年期而邁入成熟的人生,在我們受學於「菩提道次第廣論」整個圓滿架構的研討裡,發現亦有如下的三段心路歷程:
一、剛開始參加研討時,似是而非的問題一籮筐;透過研討,此現象會漸漸減少,終至於銷聲匿跡。好比:最常聽到新進成員們說:「只要老實念佛就好,何必研讀廣論?」然而經過切磋討論,才憶起:為何佛號總是念不好(不「老實」);又口念時,身意業卻不相應(不知如何「老實」),如此在不甚瞭解貪瞋癡的行相下,難怪身語意業不相呼應!又學佛後,好像凡事都不對勁,與家中大小相隔閡,且看外面世界也覺不順眼,總愛把所認識的佛法拿來衡量別人,於是更增加自己與旁人的煩惱。而透過研討,才發覺到,佛學為內學,是將認識的知見正對著自己的過錯修改的。
二、其次,全心投入研討後,會發現大家個個持不同的看法,聲音此起彼落。從這些聲音中,我們慢慢的會察覺到,表面看似在問題上爭議,得不到一致見解,但實際上已在增長成員們對法的認識了!透過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探討同一個問題,讓大家開始茶不思、飯不想的思惟自己没見到的部分,於是乎,法的層面擴大了,不再局限於自己認識的部分。
三、最後,終於能輕而易舉的透過世間的經驗法則,以消文的方式,來洞悉出世法的深奧內意。且進一步對「非」(無明)的過患相貌看得更清楚,以至於對境時較不迷惑,更加謹慎,不敢造作;對「是」(正知見)的功德相貌,出自內心,由衷的歡喜奉行。
廣論有如高樓大厦的藍圖,深、廣、次第一絲不苟,只要肯花時間、精力投注在這藍圖的規劃上,一旦藍圖完成,大樓便指日可待了。
全文收錄於 第 3 期 第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