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略說湖山因緣

◆台北湖山精舍研討班 黃東龍

湖山精舍是常師父在台北時與許多弟子開示的一處重要道場,或許是因緣的關係,除了與宗喀巴大師教法有關的共修外,湖山精舍迄今尚未辦過其他共修活動。

湖山精舍遠在七十七年即已完工,建造之時完全不知道未來的因緣會在何處?只憑內人對三寶依止的信念和發心,想啟建一處弘揚圓滿教法的道場,就這樣的將它完成。湖山精舍緊依著內湖的大湖公園,依水環山,從白雲寺往下可看見湖山精舍,而基隆河正從前面蜿蜒流過。完工後的湖山雖然不曾熱鬧的辦過共修會,但它總是如此的莊嚴,而且隨著時機的成熟,「它」正默默地醞釀一個新的契機。當時除了三寶,誰也不知道湖山的因緣在哪裡。

同年常師父從美國回來,在圓通寺講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是內人和我第一次遇見常師父,也是第一次聽到廣論的內容;雖然當時對法的認識仍極粗淺,但是湖山成為一處以教理為主的因緣似已來到。

除了常師父常來以外,去年十二月依常師父的指示,有幸在印度邀請到ZOPA仁波切於今年二月份在湖山精舍講述菩提道次第及止觀,隨行有藏海學會的師父和雷久南博士。五天的課程,每天都擠滿了莘莘向學的四眾弟子,這是第一次湖山精舍與藏系佛學有了直接的因緣,而常師父希望湖山成為一處圓滿教法的教授道場,此因緣又更成熟了一步。這段期間另有二件值得記述之事,一是仁波切為湖山的佛像開光,一是雷久南博士為大家熱心指導有關身心健康的自然療法,這五天大家都法喜充滿,賺進了不少法財。

目前湖山精舍與本省的許多廣論研討班一樣,每星期有一次的廣論研討,參加研討的學員一直很穩定,約有十六位,而且有許多對夫妻檔同修,這是較特別之處。湖山的第一次廣論研討是從七十九年三月十八日開始,迄今共過了一年八個月,現在的成員大多數為最初的學員,可見大家對研討的熱中。

提到了研討班,就必須加以說明,因為這也是湖山精舍真正存在的價值。由於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教授十分嚴密,且次第分明,整本論採用辯證的方法,由道前基礎逐一辯證,經下士、中士到上士,令學者對佛法有一全貌的認識;且若能依所教授修習,煩惱必能漸趨解脫,進而增長無上菩提資糧。由於廣論是以辯證為基礎的教授,因此採用研討的方式,對瞭解廣論的真正意義,顯得十分重要,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全省各處廣論研討班成為每一位學員所依賴的原因。而為了方便大家深入廣論的內義,湖山精舍和全省各處研討班都竭誠地歡迎學佛的朋友就近參加共修,這也是常師父最大的期望。

最後,阿姆斯壯的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正可以說明常師父一生奮鬥,也是每一位佛弟子所應學習的目標,因為個人的一份力量都能為正法久住帶來無限的希望,但願佛陀的圓滿教法能夠源遠流長,湖山精舍雖然微不足道,卻願意盡一份力量。

全文收錄於 第 2 期 第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