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

▇ 日常老和尚開示

今天是第三講。上兩次,第一個是講人生,說人生何去何從;第二個呢,談了一下科學。在第一講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就是人生是無限的。經過這樣的一個認識以後,那我們對這個人生就必須重新考量。平常我們說,人要做一個生涯規劃,如果是一生,那沒有什麼多大的意思,但是無限,那就完全不一樣。既然我們要去規劃那個生涯的話,那教育對我們是絕端地重要。我們首先談一下,現在這個時代是個科學時代,那麼當然科學有它很深廣的內涵,不是一個小時之內,乃至於很簡單地介紹都無從介紹起。可是實際上,經過了這個科學的抉擇以後,我們最後還是選擇學佛。說在人生無限的選擇當中,為什麼要學佛?這個就是這一次講的,第三講。

那麼今天這個題目分成功三部分。第一個講「因正」,原因的因,這因果關係,正確的,因正。第二個就「道正」,道就是我們從事。第三,「果實」,因為它那個因是正確,我們根據這個因走的路是正確,然後到最後得出來的結果是非常實在。這個「實」,也可以說相對於「虛」字來講。我們第一講當中談那個人生,好像過得也......,並不一定過得壞,就算是過得蠻好,可是你回頭,到最後仔細去檢查,好像一場春夢一樣。因此在這種狀態當中,也許你很窮、很苦,也許你很富、很貴,可是到後來都是這樣,一場春夢。所以這個「實」,有它很特別的定義。分這樣的三部分來講。

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

那麼在這裡,為什麼我們要在無限的選擇當中選擇這佛法?這裡我首先談一談。所謂這個「選擇」分兩部分。一個就是選擇本身,談那個選擇的方法,這個談一下。第二個,就是我們對這個選擇的方法,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把握住了以後,我們去選擇什麼樣的內容、選擇的對象。譬如說,科學,這是我們選擇的對象、佛學是我們選擇的對象,為什麼這兩者當中,我要選擇佛法?因此,把佛法跟科學的這個內容做一個簡單的對比,來說明:我們為什麼在無限的選擇當中要選佛法。

在平常我們所謂談選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說明這件事情。平常我們生活當中很小的小事情,小到芝麻綠豆的事情,也都可以說是一個選擇。那大的呢?大至說天下國家,都是叫做選擇。我舉一個比喻來說,譬如說,今天是週末,沒什麼事情,在家裡邊大家休閒,說:「今天下午沒什麼事情,我們到底怎麼做啊?」「所以我想,欸,我想去玩一玩」「我想看一下電視」「我想出去遊山玩水」這個也是一個選擇。如果你這樣去選的話,那很多種這種選擇。乃至於大一點的話,那譬如說,將來我念書怎麼念?我應該學什麼?這也是種選擇。

在這裡呢,我是不妨以我自己做一個實際上的例子,這個例子只是提供諸位參考而已。那種小事我們當然就不去談它啦,那麼大一點的,譬如說我自己來說,念書,那我學什麼呢?學工學、土木的。你說它不是選擇嗎?當然是選擇。可是是選擇嗎?這裡大有問題。我之所以念書,因為父母教我去念書,大家說念書好,我也跟著去念書,就這樣。乃至於為什麼我會去學土木?喔!覺得這個行業將來可以賺錢。除了這個以外,我那個時候曾經......,自己也是很有趣啊,像國父孫中山先生那個實業計畫等等,我是沒有看,不過我從小聽說這個人,心目當中就很佩服這個人,說偉大,所以他就計畫什麼東方大港、北方大港......。因為我住的家鄉就靠近海,啊!我想這是何等偉大的事情。那麼要做這種事情,好像這個土木是蠻好的。職業嘛也蠻好,然後心目當中又有這樣,那我就是選擇了。你能說這個不是選擇嗎?

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

如果是我們仔細去檢查一下的話,我覺得不是,這是一種情緒。也可以說,真正的選擇是要經過很嚴密的理智,是吧?然後這種理智,並不是說我自己覺得很理智的,你要根據很多,學了很多東西,經過了參考、對比以後,好的、壞的,這樣去做,有怎麼特別的好處?不那樣去做,是有什麼壞處?然後呢,幾個當中比較以後,是這樣。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才做一個嚴密的選擇,應該是這樣。所以,在這種狀態當中,我們來談這個選擇學佛,那才有價值。

所以在這裡,真正說起來,現在我們用這種非常嚴肅的態度,經過了多方思惟、觀察,然後不單單是學習這一生我到底應該怎麼走,既然人生是個無限,我生生世世應該怎麼走?這是有一個非常崇高的目標,而這個崇高的目標是經過了非常嚴密的學習以後去選擇出來的結果。這個,才是我這裡要談的選擇的方法。所以並不是說,今天沒什麼事情做,你怎麼辦哪?那我要去玩一下。不是這個意思。所以關於那個如何去選擇,首先我們要加以一個界定。因此簡單地來說,選擇是說基於眼前我們所面對的一個事實,覺得這個事情不是......(註:此處音檔遺漏)人生的真相,然後覺得這是我們應該真正很認真地努力去思考一下。為了這個問題,所以我要學很多東西,經過了非常嚴密的對比以後,然後在這個裡邊覺得哪一個好、哪一個壞。天下的事情於我們來說,絕對沒有什麼絕對的好壞,這個事情有它的長處,就有它的副作用在;這個事情有它的反面,就有它的好處在。

在上一講當中講科學,是,科學有它的好處,可是帶來的副作用呢?我們往往沒看見,等到一旦那個副作用呈現出來的時候,已經莫可奈何。所以這個選擇是要經過這麼嚴密的選擇了以後,這樣做。所以這個是我們如何來界定這個選擇。那麼然後呢,現在有了這樣的一個嚴密的抉擇以後,我們現在所謂選擇所選的內容,到底我應該怎麼做?那現在是學佛。那麼當然這個也是一樣的,這個學佛一定是拿佛法跟科學兩個做一個嚴密的對比。

現在就是關於所謂選擇那一部分。譬如我舉我自己的例子來簡單地說一下:第一個,就是我自己譬如選擇念書,乃至於在這個念書當中學什麼,也可以說我自己的選擇。然後仔細看起來的話,所謂這個念書,是因為父母告訴我,那父母不是一個選擇嗎?父母聽人家說這樣好,他是不是經過非常嚴密的思辨?大概一般來說,或者我們自己也被父母告訴我們,或者在座的有很多人已經做了父母了,也只是說隨順著社會的風俗習慣,大家覺得這樣,這樣做而已。我們不要說拿佛法,就是拿科學的這種觀念來去看的話,這樣的選擇,並不是真正很嚴密地能夠搆得上一個學術水準的選擇,不是。

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

其次,當然現在我們談佛法。譬如說以我來說,那選學佛了;那學佛應該對了?實際上呢,我覺得學佛也是碰巧,因為正好周圍有碰見相關學佛的人。以我來說,我小的時候先父就跟我說:「兒子啊!學佛真是了不起。」這樣的關係。他說:「我前半生都受了科學的影響,現在發現不對、不對,這個有很大的問題,排斥了佛法很不對。」所以他說:「將來你長大的時候,你如果說覺得願意的話,應該選這個。」所以也只能說碰巧。乃至於我周圍遇見很多人,那問他:「為什麼選佛法?」「佛法好嘛!」「好在哪裡?」「好就是好嘛!」喏,你說在這種狀態當中,你說嘛!就好像說你歡喜喝茶,我歡喜喝咖啡,我就喝進去,就高興嘛!你管它幹什麼?如果這種選擇,這個叫做選擇嗎?在我想,我們的感覺當中,你不能說它不是選擇;可是這樣的選擇,那我們未免太過把它看得輕易了。那何必在這種狀態之中改變?

所以對我來說,是經過了這兩重,後來很幸運,已經乃至於出了家了,所以我真正做和尚,現在回想起來,也並不是經過這樣的選擇。不過也有一個好處,假定我不選走和尚這條路,碰不到有這樣深厚內涵、這麼嚴密的佛法。並不是說,一定是走上喔!那含含糊糊出了家以後,比較起來的話,就是比普通人有機會,這個倒是事實。但是,還談不到選擇。因為後來,真正遇見非常精采的老師,然後他有完整的理路,而且有實際上的這個修持的經驗。那時候因為在佛門當中已經摸了一段時候,那時一看,覺得這個人,就令我真是非常景仰!所以這樣的情況之下,在摸索當中,才漸漸地了解。

因此,我現在這裡介紹大家那個選擇,在這個選擇的方法上面,是要好好地斟酌一下。那麼現在緊跟著下面就是談我們選擇佛法。

來源:《福智之聲》232 期 第 4 ~ 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