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老和尚開示 節錄自:《金光明經講記(一)》第二講
東方阿閦尊。南方寶相佛。西方無量壽。北方天鼓音。
我復演妙法。吉祥懺中勝。能滅一切罪。淨除諸惡業。
及消眾苦患。常與無量樂。一切智根本。諸功德莊嚴。
眾生身不具。壽命將損減。諸惡相現前。天神皆捨離。
親友懷瞋恨。眷屬悉分離。彼此共乖違。珍財皆散失。
惡星為變怪。或被邪蠱侵。若復多憂愁。眾苦之所逼。
睡眠見惡夢。因此生煩惱。是人當澡浴。應著鮮潔衣。
於此妙經王。甚深佛所讚。專注心無亂。讀誦聽受持。
由此經威力。能離諸災橫。及餘眾苦難。無不皆除滅。
如理行持圓滿的金光明經懺悔法,能淨除世出世間一切惡業苦患。
所以下面說:「東方阿尊。南方寶相佛。西方無量壽。北方天鼓音。我復演妙法。」「我」就是本師釋迦世尊,中央。那麼現在演的什麼呢?「吉祥懺中勝。能滅一切罪。淨除諸惡業。及消眾苦患。常與無量樂。」現在要說的呢,「吉祥」,喔,那個圓滿吉祥的,這是什麼?這個是懺法,這個是懺法;而這個懺法,一切懺法當中最殊勝圓滿的,最殊勝圓滿的。
所以本論上面說,我們說「本論」就是《菩提道次第廣論》,你看這《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確它是把三藏十二部整個的精華,它都是運用這地方,「懺悔」它就說、提出來,舉一個「《金光明經》等」,這「等」包括其他的。為什麼用這個呢?因為這個是一切懺法當中最殊勝究竟圓滿的,以這個綱領統率下面一切。這個方法能滅一切罪,這是總聚,所有一切統統淨除,惑、業,然後呢由惑、業所感得的果報之苦,所以說「淨除諸惡業。及消眾苦患。」不但呢流轉生死當中的一切問題,所謂惑、業、苦三個像是惡叉聚一樣的、連頭帶尾永遠相應的,這個把它消除掉了;還要呢,「常與無量樂」。單單除苦,小乘也有;要得無量樂,是只有不共大乘才是。
這個是就我們世間的眼光去看的,當然真正的滅一切罪,這個一定也包含出世間,能夠有無量樂也一定是包括出世間。這出世間的特質在哪裡呢?下面說,「一切智根本」,喔,這個是一切智,說究竟圓滿的這個根本就在這裡。「諸功德莊嚴。眾生身不具。壽命將損減」等等,「諸惡相現前」,下面就是各別、各別說明這些。
前面是提出來了,這個是重要的,像上面說的這些種種呢一般凡夫都沒有,好的沒有,壞的是樣樣具足。現在呢透過本經,圓滿的教法,如理行持,可以把壞的是一一淨除,好的漸漸達到,究竟圓滿,究竟圓滿。所以我們把它念一下,念過去,重要的地方我再提一下,說:「諸惡相現前。天神皆捨離。親友懷瞋恨。眷屬悉分離。彼此共乖違。珍財皆散失。惡星為變怪。或被邪蠱侵。若復多憂愁。眾苦之所逼。睡眠見惡夢。因此生煩惱。」
要突破文字、行相的障礙,進入它的內涵去——業,我們的思心所。
不管前面說哪一些煩惱,那該怎麼辦?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的辦法的,如果我們遇到了這個辦法嘛,求神拜佛啊、種種方法呀,這樣,現在這地方告訴我們怎麼辦呢?這個圓滿的教法,如理如量的,你要想解決一切痛苦、得到圓滿的這個功德,如「是人當澡浴」,看經喔!「應著鮮潔衣。於此妙經王。甚深佛所讚。專注心無亂。讀誦聽受持。由此經威力。能離諸災橫。」好,到這地方停一下。
現在告訴我們了,這個好辦法喔,就這個辦法可以解決一切。應該什麼?「著鮮潔衣」,這個新鮮的、清淨的,新鮮的就是新的、清淨的。我們在這裡不必為了這個事情買一件新衣服;倒是洗洗乾淨,需要的;更重要的,你們要「洗心」,更重要的,你們要洗心,這個才是又鮮又潔,清楚嗎?最重要的,你能夠心裡面洗得非常乾淨的話,那時候就算這衣服一時還沒有辦法弄乾淨,功德決定有!當然,如果說你真正的衣服洗得很乾淨,雖然內心洗不乾淨,功德還是有,不過兩個完全不能相比,這是我們必定要知道的。
所以一開頭的時候我說,我們學的時候,這個「得少為足」這前面的兩樣障礙:或者在知見上面,文字的障礙;或者在行持上面,行相上頭的障礙。這個我們要突破,進入它的內涵去。我們曉得,一切業來決定,而業的特質是在我們的思心所,所以叫「思、思已業」,你這個身、口的行為跟這思相應的這個。如果說你的身、口的行為,跟你那個思心所不相應的話,你這個業不相應,這個業不相應。這我們必定要知道的。
譬如說,現在我們在這地方大家修學佛法,不管在家、出家,說威儀很整齊,我們尊重佛、尊重這個三寶。然後呢一方面呢尊重三寶,所以自己弄得乾乾淨淨;一方面呢為了維持這個清淨幢相,所以弄得整整齊齊,那是非常好。反之,你自己弄好了以後,你自己:「嗯,我這件東西比他好;我這樣地如法做,他不如法。」對不起,你這個沒有功德。因為為什麼啊?心裡不寂靜,不鮮、不潔。我們一定要懂得這個業,思、思已業,連貫得起來的。我們現在有幸能夠內外同時並進,注意喔!往往容易陷在什麼?陷在這個行相上面,或者文字以為懂了,或者摸著了行相以為對了,然後呢拿這個去恥笑別人,錯了!
我們現在文字懂了,行相對了,從這地方非常歡喜地步步深入,好!所以這個文字跟行相不是不要啊,但是千萬不要弄錯。
把握正確次第、方法——如理聞思、穩固道前基礎,才能與法相應,解決災橫禍害。
那麼下面呢告訴我們「專注心無亂」,這個《廣論》上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專注」。平常這個經典上面都告訴我們:「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喔,好好認真地聽著啊!聽完了以後啊,要善巧地思惟觀察擺在心裡呀!
怎麼辦呢?拿這個心情「讀、誦、聽、受持」。每一個字有它的特別的內涵:「讀」,讀已能「誦」,誦就是慢慢地熟啦;然後呢單單這個地方的話,自己不一定能夠深刻地了解,還要去「聽」。我想,我們受過這個像道次這樣圓滿教法的才曉得,自己讀,跟聽,效果很不一樣、很不一樣。一般來說,不聽不容易懂,就算你具足善根,自己摸索,摸索得出來,也得花上長年累月的時間;而就算你摸索,摸索得出來的,往往是限在某一個角度,從這個角度看這件事情,而沒辦法把握住這個全貌。這一點是非常重要。那麼,所以經過了這個讀誦聽聞以後呢,領納、受持,領受了好好地去做。這樣一來的啊,這個本經的神髓、所以它的威力就顯發出來了。那個時候啊,一切的災橫禍害統統解決。
在我們學《廣論》的時候,以及這一次求懺悔的時候,說要懺悔,如果四力圓滿,一切的罪障無有不消。「力」是什麼?喏,就是跟法相應的這個威力。所以這個不是說聽懂、會講、樣子做得滿好,規規矩矩,叫人家看得肅然起敬;人家看得肅然起敬是人家的,我自己還不一定得到這個好處。如果照著前面這個次第一步一步下來的話,那個時候有力量,這個力量自己內心上面最清楚不過,最清楚不過。所以一定要有這個力量。平常我們在這地方常常說,哎呀,懂得了這個道理呀,就是做不到!欸,不要貪,不行;不要發脾氣、不要瞋,不行;不要癡,就提不起來,沒有力量。有了力量,嗯,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為什麼沒有?次第沒弄對,方法並沒把握住。所以現在這個〈序品〉當中,前面告訴我們就這些。
儘管我們已經學過《菩提道次第廣論》,可是正式用的時候,現在正式開始喔,現在正式開始了,就是開始我們來「行」這個頭上的,這個都是什麼?道前基礎。我自己的微小的一點受用,都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常常建議大家,說,啊!我們不要隨便輕毀人家、說密法好,我也說去灌一個頂,但是最後灌了一個結緣灌頂就好了,不要說「喔唷,我現在求密」,我哪夠資格求密!喏,連它共大乘、共中士、共下士的這個前面這個基礎,我都沒有穩固。實際上,你反過來做這個地方的話,後面的一步一步都有。
所以我想啊,在座的一定有同修跟我一樣,感覺得多幸運啊!我們學過了這個《廣論》才曉得,喔!這個〈序品〉當中還有這麼多重要的內涵在。是!因為這個經那些當機眾,他都已經久修上座,這些東西都有了,所以序當中只要提過,一一都有了。我們現在呢,要想跟他們走,同樣走到這個圓滿的路去的話,當然所有的路必須走,那個時候我們得看看,這個前面部分我們有沒有準備?準備了,照樣的,好了,懂得了,就下面去;如果沒有,回過頭來。所以剛才說,有人問我:「那個恭敬怎麼老提不起來啊?」喏,這裡告訴我們了,很清楚,很明白。如果這個地方還不清楚,那麼這一本書裡邊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來源:《福智之聲》241 期 第 4 ~ 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