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父選的地 輻射愛——認識教育園區發祥地 雲林古坑麻園村今昔

福智教育園區含括養成教育、成長教育,前者從幼稚園到小中高大學,作育眾多英才、僧才;後者的宗仰大樓長期舉辦佛七、淨智營、心靈提升營、居士佛學營等聞思修兼具的法會。這個福智人往返聚會頻仍的殊勝園地,您可知道它坐落處的地靈人傑?

開車駛在一五八乙產業道路,窗外跑過的一棵棵路樹旁,只見一片片田地,隨著道路前進,繼之一棟棟方正建物矗立在綠色的地平線上——這裡是福智教育園區,也是師父「人間淨土」心願的重要里程碑。

辦教育 選址考量

這一切的濫觴,要從 1988 年說起——那年,師父在台正式弘傳《菩提道次第廣論》,深知僅是理念推展並不足夠,因為「要想積增上生因,環境的配合是非常需要的」,為達成目的,法人事業就此誕生。而這只是最開始的一小步......。

師父為園區進 行灑淨。麻園村古井

師父為園區進 行灑淨麻園村古井

1993 年,憑藉著師長的認可,與數年來辦理營隊、研討班累積的經驗,師父辦學的想法萌芽,隨後幾經波折、多次接洽,團體終於在台糖找到合適的土地,幸運地在政府租地限制提高前,成為最後一個通過的租案。

師父為園區進 行灑淨。麻園村古井

2001 年七月十二日上午,團體正式與台糖公司簽約,租下這塊空曠平坦、遠離塵囂而交通便利的完整用地;當天下午,師父終於在雲林縣古坑鄉麻園村的這片大地上進行了第一次灑淨,在尋尋覓覓多年後。

和樂放伴 孝子多

麻園村,這個已逾三百歲的純樸農村,沿著小徑走去,能看見竹管厝、土角厝、三合院、古亭畚等農村傳統建築倚著田地;記錄著綠金(菸葉;經濟作物)「發家史」的古老菸樓林立;以及在沒有自來水時代的重要水源——無法追溯建造年代的荷蘭井,和各式水井、水池......。

與短短十公里外的現代城市形成強烈對比,麻園周圍還保留著老一輩農民辛勤打拚的生存歷史,這百年來的記憶在當地耆老口中,還如昨日般鮮明:

打大索、砌角磚

圍繞著水井,身強力大的男性熟練地拉著繩索汲水,水路旁婦女們聚集著洗衣、洗粉(地瓜粉等);水井就是聚落的生活中心,製作取水用的繩索更是全村的年度大事,各家都要「出工」合作。五月,大龍眼樹下都會上演「打大索」,人人咬牙使力拉呀拉,將麻線編成麻繩、再匯成粗壯的繩索,十分熱鬧。

在水池裡,或有浸泡黃麻、或有牛隻洗浴納涼,當男性村民一起挖水池積泥做「土角磚」時,就代表要「起厝」了。如今還有老人家記得,當時是誰力氣最大、又是誰「土角磚」壓得又快又好。農村裡「放伴(台語;輪流協力、互相幫忙的意思)」是日常運作模式,菸葉採收、烘焙的冬季,更是麻園地區「放伴」的高峰。

◆ 種綠金、聚菸樓

秋收過後緊接著便是「綠金」的時節,村民每天輪流至各家的菸田採菸、串菸草、放入烤菸室,人們齊聚於菸樓,在炭火旁一邊忙活,一邊話家常;入焙完成,大家先各自收工返家,不久菸樓主人家的孩子們便會挨家挨戶邀請大人來享用晚餐。大夥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棟棟菸樓便是北風下最溫暖的地方。

製菸產業成為麻園重要的經濟來源,要經營菸樓必須要有相當的人力和田地,而全盛時期麻園村裡可是有三十棟菸樓,加上當時不少家庭還種植洋菇,一家老少都得參與工作,不難想像每年冬季村裡忙碌和樂的景象。

◆ 老孝子、新居民

種菸草、洋菇帶來的財富,加上對下一代的用心栽培,小農村裡出了許多高成就的人才,而孩子成家立業後多會感念父母當年的辛勞,不少人選擇返鄉定居、照顧年邁的長輩,因此麻園村還得了「孝子村」這一美名。

勤儉、耐勞、互助、孝良的人文風景,依然在這樸實無華的鄉村裡,只是舊日農忙生活不復,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新居民——自福智教育園區落成以來,不少廣論學員移居至此——與在地村民們共同適應、互相交流的新生活景象。

新與舊 真情相會

新庄仔大掃除後,居民共同享用早餐。

新庄仔大掃除後,居民共同享用早餐

新生活一景。又到了約定好的大掃除日,新舊村民們一早就興致勃勃集合,只待「掃街大隊出發」令下,就要一起掃除路上、水溝裡的落葉和汙泥。不愧是年輕時鍛鍊過的好身手,老村民個個手腳俐落;新村民也不落人後,逕自跳下溝中撿葉除泥。看著集結好一包包的落葉雜草,長輩們回憶起年輕時種田做肥料的日子,一邊整理、一邊惋惜:「哎呀,這些堆起來都能當基肥,丟掉太可惜啦!」

據說每次大掃除前,新庄仔都會舉行居民大會,共同討論要如何更有效率地進行掃除,掃除結束後還會一起吃早餐,有人負責煮粥,有人則帶配菜來分享;新居民們搬來幾年,倒也能融入村民們一起說說笑笑,像家人般互相關懷,昔日「放伴」風情如今再現。

新庄仔大掃除後,居民共同享用早餐

概念鏈結 無形村

在此之前,新居民的出現,雖帶來極為罕見的農村人口正成長異相,但也因為文化和習慣不同,發生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尷尬糗事,甚或欲語還休的心結。經過心靈生態村工作室團隊在古坑鄉麻園多年的耕耘,新居民間彼此開始活絡,也帶動當地村民恢復以往的生氣蓬勃,吸引周圍村落的加入、年輕人返鄉,甚至還在當地成立了青廣班。

「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是一個概念,不是一個村。不是有意義的行政邊界,是以一個區域為出發點想像......」工作室總幹事謝侑均說:「除了生態以外,因為福智在這邊,所以我們增加了更多心靈層面的提升。」

二十多年的光陰悄然而逝,當初師父辦學建立正知見、打造十善環境的理念已然成效,從福智教育園區延伸到了麻園,包含中洲仔(中洲)、新庄仔(平和)、溪州仔(中和)等村落。祈願透過這樣的學習、實踐,讓愛從此處輻射,到全縣、全台、全球、全法界!

 

來源:《福智之聲》242 期 第 40 ~ 4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