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已經留下最好的禮物給我們!誠如宗大師圓寂之後,克主傑尊者時常憶念大師,有次大師現身告訴尊者:「我的顯密兩種道次第,是代表我的遺囑,應以此諸著作為主而閱讀。」我們的福報很大,因為師父,我們學到《廣論》。93年底南亞海嘯奪走數十萬人生命,天地同悲。面對災難,師父在九二一地震後開示:「只要沒有脫離輪迴,災難永遠不斷。」眾生欲離苦得樂,惟有正法住世,所以我們更應好好學習師父留下的教誡,也惟有這樣才能感得師父早日乘願再來!
顏淵讚嘆孔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這段話,正可以加諸於師父身上!師父的開示,廓然大空,卻又不離開緣起,本期「論語摸象記」,師父開示:「儒家基本精神有二:一個是仁,一個是易。仁,以我們現在所能體會的程度來說,就是推己及人、代人著想,是從自己為出發點,而又不離開自己。易,則是說明世間的真相,萬事萬物變化的法則。」師父指出儒家基本精神後,接下來解釋論語,大抵都沒有離開這個主軸。例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師父說:「君臣關係是相對而安立的,臣事君有其法則,君待臣也有它的道理。人與人之間要維持最適當的關係,必須把握住中心:第一是仁,第二是易,這是基本的概念。」
同樣在解釋「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師父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就是因為有仁,但是在表達上,儒家很重視禮、樂,兩者互相制衡、增上;於是表達感情時就有其範圍──上限是樂,樂而不淫;下限是禮,哀而不傷。之所以能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就在於能以仁與易這兩個基本精神去調伏,否則樂一定過分,哀也一定過分。」妙哉!唯有把持仁、易精神者,方能做出如此中節合度的解釋。
福智麻園農場自開墾以來面臨地力貧瘠的困難,雖然努力耕耘,但是收成有限,於是有人提出建議:「是否使用少量化肥救急?」這個「收支平衡」難題,掀起很多同修內心的波動與掙扎。陳耀輝學長向師父請益,一語點醒夢中人,師父以無限生命的角度,開示業果道理:「第一,長不長得出來,先做最壞的打算,心就會安定下來;第二,我們投資那麼多錢,雖然從世間的角度看起來不划算,但這樣做可以讓看不見的眾生無限歡喜,也是賺到了,不是從『看得見』的角度可以衡量的,這是『功德無量』;第三,這樣繼續努力,『果』一定會出現。」師父是以菩提心來種田,以此來實踐佛法內涵,從無限生命的角度來看,因種在地上,果長在天上!本期「菩提心耘業果田」一文,師父的悲智在在可見。
本期「學子心懷」是同修們憶念師長的單元,海內外學子文章湧進,溫哥華的謝欣娟說:「師父費了好大的心力,才把我們這些迷途羔羊找回來,但是我還來不及見到師父,師父就圓寂了。這樣一位活菩薩為何不多停留,好讓更多眾生受益?」本刊以大篇幅刊載同修心聲,希望聲聲祈求,能感得師長早日回來!
一年又過,本期整理2004年福智法人大事記,表中所列,涵蓋淨智、文教、廣福事業。您不妨透由一年回顧,看看2004年的造業足跡,展望2005年,您可以發願,與法人事業更相契,投入更多,法喜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