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的禮物

◆台北 胡若瑩

  回想1994年參加教師成長營時,第一次見到師父,師父給我的第一個禮物是:生命的目的是要成佛。當時我雖不了解成佛的意思,但覺得一定要達到。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每當有機會向師父、法師或學長請益時,最常現起的疑惑就是:什麼是佛?祂是什麼相狀?如果我不知道,那我怎麼學?我要如何去做?師父總是微笑,但似乎並未正答。到後來串習依師法類時,才體會到學習像師父一樣,就是在學習成佛,師父是我具體的學習方向。

  後來師父又提出「心靈提升」,這是師父送我的第二個禮物。當時我心中對「心靈」二字是什麼?如何提升?有許多疑惑,請教許多人,都無法找到答案。也曾請示過師父,但是仍然聽不懂,只知道師父心續中體證的功德實在深奧。不過,這兩個禮物加在一起,就成為一個很實在的人生方向,也是一個最有利的防護網。每當心力往下掉、開始起煩惱時,這個網就會網住我,讓我不會掉到無底深淵,提醒我要一再的努力。所以師父給我的這兩個禮物,是此生乃至未來際最大的禮物。

  因為要學習這兩個課題──「成佛」和「心靈提升」,所以師父就不斷的給很多作業和很多張考試卷。例如:1997年時,師父就明確指示要開始找地準備建校,而且要找大片的地。因為法師和學長指出,師父的本地風光不可思議,宿世的道場僧眾都是以萬人計算,因此道場要約一百公頃。首先找到的是旗山一塊台糖不用的地,雖只有十五公頃,但我們已覺得如獲至寶。那塊地遠離塵囂,山巒起伏,遠遠望去很美。師父看了之後,微笑地說:很好,很好。但沒有表示:就是這裡。因此,我們就寫中小學建校計畫書到高雄縣政府申請,但公文流程期間就有人告訴我們:那是塊山坡地,開發須受許多限制也要花很多錢,應該向台糖換一塊更好的地。於是我們向台糖要求換一塊較平的地。剛好杉林那裡有一塊兩百公頃的平地,位於楠梓仙溪旁,後有山陵緩坡為屏障、前有清澈溪水湍流,我想:這一定是佛菩薩保留給我們最好的福地。師父到那裡一看,很高興地說:這個地方真好!經師父同意,台糖也願意給我們後,向縣政府申請時,發現那塊地位於水源保護區內,不可隨便開發,因此只能欣賞,不能動。

  當時心中想:師父,您不是說「很好」嗎?,您不是很歡喜嗎?難道還不是這裡嗎?這才發現這是師父給我最大的加持。當我很自滿時,當我們以為找到 這塊地,是我們南部的同修有福了的時候,我的心量是侷限狹隘的,怎容得下發菩提心聖者的胸襟和事業呢?於是,那因緣就錯過了。後來佛菩薩加持找的是雲林古坑的那塊地。當我隨著師父和法師去雲林麻園看那塊地時,才發現那片地何只兩百公頃啊!不但腹地非常廣大,而且無盡寬廣的綿延。原來這才是佛菩薩的胸襟,就像佛菩薩的事業是無限的開展出來。當時,我對師父的功德生起無比的信心,相信我們能夠成辦這塊地,建校可能就在這裡了。記得當時,梵因法師就對我說:「胡居士,你要正住。」我當時不懂是什麼意思。慢慢思維後才曉得,當我們真的要在雲林辦校時,我必然會起煩惱,會覺得之前辛苦了一兩年怎麼沒結果?為什麼最後會坐落在這裡呢?師父是藉此讓我看到什麼叫把心打開,接受幻化的緣起啊!

  後來,我知道中區的同修,他們人數雖少,但是非常齊心努力找地,祈求因緣能在當地建校,雲嘉地區的所有同修一起發心,天天在雲科大供燈供香。原來師父要送給我最珍貴的禮物:要成就大事必須依靠同行一起努力。因此,爾後的設校計畫就學習絕對不一個人做,而是一群人一起做。

  辦大學是師父一定要達到的目標,可是教育部正式審查我們的大學設校計畫書時,現場很多專家學者都質疑:你們是什麼單位?憑什麼辦學?並鼓起如簧之舌一個個勸退師父,最後誠懇的勸告我們:「不要辦,因為你們的師資、課程和經費都會有困難。如果想實現教育理念,可以把錢給某一大學,請他們按著你們教育理想成立一個系。」大家都講完後,師父站起來說:謝謝各位的真知灼見。不過,各位的話提醒了我:我一定要辦學!正因為教育環境這麼困難,所以我們一定要辦學。當時現場的人都傻住了,但每人臉上流露出對這位長者的佩服──明知難行卻一定要行,這是何等的氣魄和勇氣啊!

  後來的結行中師父告誡我們:一定要辦大學!現在,看到師父先走一步之後,我才了解這個大學一定要辦。因為唯有一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完善教育體制,才能實現師父的教育理念,也才有希望改善社會環境體制,建立十善社會,迎接聖者再來。師父示現一定再來,我們就要做更多的努力。雖然眼前有重重困難,但這正是在告訴我們:大家更要團結,凝聚心業力為眼前看似不可能的事而努力!

  希望辦學的心願能早日成辦,以迎請師父早日回來。這是師父給我的大禮物,我深信:這張作業我們一定可以達到!

福智之聲第1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