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的手 轉作廣論書套

◆台北 浩舟

  四年多前,台北縣石門鄉外海上的一場海難,奪走了江玉如出海捕魚的夫婿。那段錐心痛苦的日子,一位學《廣論》的友人持續默默守候,伴隨她度過生命的黑暗期。

江傳發夫婦「縫」出美麗的無限生命。

  朋友不求回報的關懷,支持著玉如度過了那段生命的幽谷。情緒稍稍平穩之後,玉如頗為好奇,興起一探究竟的想望,因而開啟了學習《廣論》的契機。

  學習到業果道理後,玉如對自己的遭遇逐漸不再自怨自艾,卻也開始掛心捕魚為業的父親未來的生命去向。當玉如試圖勸諫父親江傳發結束捕魚的工作時,父親也因為海難奪走了女婿的生命,讓大女兒年紀輕輕就守寡而心裡有了些許覺醒。只是,捕魚船是借貸所購,幾年的漁獲尚不足以償還一大筆銀行貸款,多次洽商漁船買家也都沒有結果,因而遲遲沒有付諸行動。

 

目睹孫女的進步

  後來,玉如邀請父親參加長青班。父親為了不要一再違逆女兒,便回答:「好,等我把漁船賣掉,還清貸款,我就跟你去上長青班。」父親的話出口後一周,漁船就順利賣掉了,所賣出的款項,剛剛好足夠繳清貸款。而玉如的父親和母親,也就順利地進入淡水長青班。

  起初,從小生長在海邊的父親沒得捕魚後,有空就拿著釣竿四處釣魚。後來,玉如唯一的掌上明珠趙冠宜進入妙慧托兒所就讀,玉如一方面忙於自己的教書工作,再方面也盼望父親多接觸福智團體,以減少外出釣魚的機會,便偶爾邀請父親陪伴從北縣石門鄉家中,送孩子到北市南京東路妙慧的接送工作。

  多次的接送工作,讓江傳發看到了自己疼愛的孫女兒,在妙慧教育與背誦經典的薰習中,思惟、行止皆以古聖先賢為依歸而更為聰慧可人。尤其是跟左鄰右舍的孩童比較,孫女兒在聰慧可人之餘,更知所進退,讓江家老老少少都非常讚歎師父創立的妙慧,確可教育出國家未來的棟樑。

 

後悔往昔殺生業

  父母親在孫女的妙慧、玉如的福智淡水教室,以及淡水長青班的串習中,逐漸認識到自己過往捕魚所造諸多殺生之業,而生起悔恨之心,遂收起釣竿,開始耕墾有機,江傳發心中默默發願,園裡的有機作物將不僅僅供自家享用,還要回饋妙慧對孫女的栽培。

  參加了長青班課程雖僅三個月,江傳發已經會主動跟著女兒玉如跑淡水教室,承擔臨時的義工。玉如的媽媽也在最近一次的廣大供養中,開心承擔煮石花凍的任務。雖然孫女兒已經進入福智教育園區就讀,仍會將種植出來的有機作物,供養妙慧可愛的小天使們享用。江傳發並將家中所剩的中型漁船提供放生之用,他說:「我希望用放生魚族,來補償過去所造的捕魚惡業。」

  雖然父母親已經開始相應師父(日常老和尚)的法人事業,但是,玉如還是會掛心家中的經濟,因此經常苦思如何幫助父母轉業。後來想到了,父親購買漁船捕魚之前,原本以裁縫為業,因為台灣經濟的蓬勃發展,成衣業異軍突起,傳統裁縫式微而不得不轉行。「做裁縫的父親可以轉做什麼善業呢?」成為江玉如經常縈繞心頭,經常向師長祈求的思緒。

  師父提策學員敬重法故而推廣敬經帛,讓學美工的玉如有了好構想。她去採購了一些美麗而莊嚴的布匹,請父母製作成《廣論》書套,在淡水里仁供學員請購。由於製作精美,請購踴躍,讓江家兩老非常開心,也建立起成就感。

  有了這好的開始,玉如找了更多款式的布匹,設計出更多不同風貌的大小書套,並因應同學們的需求而增加了《大般若經》書套,以及大小兩款書袋。看著父母每天歡欣的忙於布套的製作,玉如心中非常寬慰。

  前些天,江傳發先生到石門戶政事務所洽公,承辦人員跟他說:「阿伯,我以前好喜歡吃你捕回來的魚,因為你的魚都好新鮮喔!」

  江傳發笑著回答:「我現在已經學佛,不會再捕魚了!」還熱情的邀請承辦人員到淡水教室讀《廣論》呢!

  每天一早到有機田耕作,接下來的生活也多半緣著善念與善行,玉如的父親江傳發先生開心的說:「我覺得自己現在好幸福,每天都過很有意義的生活。」

福智之聲第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