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慈心學習成長

◆高雄 黃文吉

  我投入法人事業的驗證單位,至今已七年的歲月,從一個完全不熟悉農業,更不知農耕的辛苦與決心,走入慈心學習的心路歷程中,嘗到酸甜苦辣各種滋味,自己也漸漸地成長,這些都是師長的加持。因為師長的眷顧,發現自己是最幸福的人,更加強了對三寶、師長堅定無比的信心。目前擔任南區慈心事業產業服務主辦。

 

推動有機 希望之所繫

  十年前,我在一位有機店老闆洪棟在夫婦的介紹下接觸了福智團體。之前,我認為學佛只是用來美化人生而已,上了一陣子的研討班後,才發現原來學佛最重要的是利益眾生、成就佛果,於是興起了利用工作之餘來做義工的念頭,尋找實踐的下手處。剛好小港讀經班缺老師,在研討班關懷員的鼓勵之下,開始了第一個學習機會。 

  之後,參加在中正大學舉辦的第一次慈心初階培訓後,加入了有機驗證的義工行列,跟著徐福松師兄利用星期六、日到各地的農場學習。剛開始跟許多消費者一樣,對台灣的有機蔬果仍存著一些疑慮,到底該以何角度來看待有機農業呢?內心有一些衝擊與拉拔。

  透過義工的承擔,走訪了各地農友,慢慢地了解在台灣這麼污染的環境下,推動有機耕種更顯得難能可貴。因為有機耕耘不在於現在要求達到百分之百,而是在此惡劣的環境下推動有機,是未來希望之所繫。而百分之百的有機產品是目標,但這個理想並非一蹴可幾,就像學廣論一樣,有著道次第的內涵,必先藉由農友們的發心及辛勤的經營之後,才展露出一線曙光,再加上消費者的護持,台灣的有機農業才有可能蓬勃發展。

  三年來,我深深體會到師父推動有機,背後真正的用心,不只是讓每個人得到健康,更要建立十善社會做為建立教法之基礎,同時也讓弟子,在承擔的過程中累積成佛的資糧。因此,在許多同修的鼓勵下,毅然決然辭掉工作,全心投入法人事業成為全職人員。

 

一張紙的學習

走訪各地農友,益發覺得有機耕種的可貴。

  剛開始以為進入法人事業,一切有師父安排,可以高枕無憂了,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因為自己內心還沒有淨化,在人我互動的過程中,常常掉入煩惱的陷阱而不自知。

  初期,在驗證單位承擔文書處理的工作,因為在慈心串習環保理念,很堅持每份文件最多只能印兩次,第一次印出來一定要完全修改好,第二次印出來的就是定版。但是與自己配合的同修,他的想法卻不相同,認為應該要反覆地討論、修正,不必拘泥在印幾次,而我卻很堅持,還認為自己很有環保理念。

  後來,反省自己的格局怎麼這麼小!小到只緣在眼前的一張紙上,對師父真正要推動法人事業的內涵及影響的層面完全沒有看到,這張紙上所成辦的計畫,可以利益更多眾生,如果讓它更迅速推廣開來,不是比自己爭執多一張、少一張紙更有意義嗎?現在回想起來,發現自己不想與同行進一步的溝通,常常自以為是,悖離了師長所教,後來驚覺「有人教真好」,很感恩那位同行的包容,才有慢慢成長的機會。在團體中適時地有人伸手推一把、有人拉一把,從中不斷突破習性,獲得更寬廣的學習。

 

執行法規時,如何兼顧情理,備受挑戰。

執行法規 兼顧慈悲心

  從事有機驗證的工作中,由於深入農場後,才了解農友們的辛苦與決心。從幾十年來的慣行農法,轉變為完全不同的耕作方式,實在很困難,就像一般人面對自己的習性一樣,要改變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對有機農友始終抱著一份佩服和尊敬。

  但悲心與執行力往往處於兩難,因為驗證單位一旦遇到不符規定的案例,就必須要有因應的處置對策,這也是對消費者誠信的承諾。而對方犯錯怎麼幫助他提升,執行法規如何兼顧慈悲心,跟農友互動的過程中,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有一次,我到某個農場,發現農友的作業不符驗證的規定,依照法規必須馬上將標章收回,而且已出貨的部分也要立即追回。與農友互動後,承許三天內解決此事,不料,三天後打電話詢問時,電話那頭卻傳來了不悅與不耐,對方不高興地說:「你們怎麼那麼囉唆!都被你們取消了,還不善罷干休,你們是學佛的人,怎麼一點也不慈悲!」而我心想,明明是你不對,法規本來就是這樣規定的啊!

  團體的處置方式很不一樣,按照程序必須發存證信函給對方,在寄信之前,先由一位擔任法律顧問的師姐,一同前往農場向對方說明,發存證信函不是要處罰,而是要告訴他怎麼做對他比較好,同時驗證公信的制度得以維持,才能得到消費者的信賴,如果往後管理上改進了,半年後還可以重新申請驗證。最後彼此在融洽的氣氛中達成溝通。

  從這些事件中,我體會到所謂的「誠信」,是要建立在彼此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再拓展出來,才是慈心真正的精神。而驗證單位在外,如何兼顧「理與仁」,如何拿捏「取與捨」,跟農友們保持良好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這一路走來從做中學,雖然跌跌撞撞,但是師長一點一滴加諸身上的學習,是最好的加持。期許自己透過護持法人事業,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利益別人。

福智之聲第1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