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菩薩戒品釋》解釋《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中四種他勝罪及四十五種惡作罪。並補入寂天菩薩所造《大乘集菩薩學論》中摘錄之《虛空藏經》相關經文。凡大乘行者發心後之菩薩行必依菩薩戒藏。
菩薩戒品釋

菩薩戒品釋卷一 (三)

字體縮放 最小100%最大
讀經尺 開啟關閉

戊二攝善法戒分三.己一略標.*己二廣釋.己三攝義.初者

論曰.攝善法戒者.謂諸菩薩受律儀戒後.所有一切為大菩提.由身語意積集諸善.總說名為攝善法戒.(《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菩薩正受尸羅之後,為大菩提,由其身語積集諸善,如是一切總說名為攝善法戒。有多論說,受律儀戒後。此中分三:

一時者,云後。經中說云:「隨所積集一切諸善,由住淨戒。」為欲顯示,唯由住戒善法乃生安住增長,義為正受菩薩律儀所積諸善,故先當堅固律儀淨戒。二所緣者,云為大菩提。此依成就自內佛法,故攝善法,為自成熟。饒益有情,為成熟他,是其差別。三相或自性者,云由其身語積集諸善。不言意者,餘釋雖云:「攝善法戒時,戒唯屬身語。」然《廣釋》中數說意善。德光論師《釋》中,亦說意善。故當說為正說身語意可例知,故未宣說。《律儀二十頌釋難論》與《道炬論釋》,以原論文為有意字解(奘師譯本亦有意字)。如是遂有三業之中,由一一業及二二業,具通三業攝善法戒。

己二廣釋分八.庚一發生三慧.*庚二於殊勝田積集資糧.庚三隨喜功德及有德者.庚四習近堪忍.庚五迴向發願.庚六供養三寶.庚七修不放逸.庚八修資糧道所依之善.初者

論曰.此復云何.謂諸菩薩依戒住戒.於聞於思於修止觀.於樂獨處精勤修學.(《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若諸菩薩依止安住律儀淨戒,次當無散聽聞正法,尋求聞慧。從聞積集,觀察思惟,次修止觀,轉入修慧。此又觀待身離憒鬧,心離諸惡不善尋思,故樂獨處。《律儀二十頌釋難論》為「專一愛樂」。其奢摩他是為定學,其聞思慧及毗缽舍那是為慧學,謂從尸羅引生二學。

庚二於殊勝田積集資糧

論曰.如是時時於諸尊長.精勤修習合掌起迎問訊禮拜恭敬之業.即於尊長勤修敬事.於疾病者.悲愍殷重瞻侍供給.(《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見諸尊長,當離憍慢,含笑敬問或訊平安,身行禮拜、起立、讓座,表示恭敬,疾起奉迎。又見來前及眼見處,或修禮拜,或修合掌,或作使役,恭敬承事。又於病者悲愍瞻侍。此有三田:謂諸恩造、尊長、痛苦。初為父母,次為二師,後為病人。以是在家、出家二分菩薩,生福之處,故名為田。

庚三隨喜功德及有德者

論曰.於諸妙說.施以善哉.於有功德補特伽羅.真誠讚美.於十方界一切有情一切福業.以勝意樂起淨信心發言隨喜.(《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當於無謬宣說佛語,及於稱讚三寶德者,施以善哉。真誠讚美具聞等德補特伽羅,於諸有情所有善業,以勝意樂,發言隨喜。又善知他真實福田,發隨喜心,遠離嫉妒,雖自未作,所獲福德與作無差。又令隨逐善業轉故,於自所作,亦當慶喜。

庚四習近堪忍

論曰.於他所作一切違犯.思擇安忍.(《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於他所作一切怨害,當審思擇為自宿業,起大悲心,不當報瞋,不當報怨。

庚五迴向發願

論曰.以身語意已作未作一切善根.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時時發起種種正願.(《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為令已作不失壞故,及為引生異類福故,已作未作三業眾善,迴向大菩提。又為引發無量功德,於時時中,發《十地經》說十種大願或普賢願。

庚六供養三寶

論曰.以一切種上妙供具.供佛法僧.(《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於三寶所,以一切種財物、正行二種供養,非以下劣,當興上妙廣大供養。

庚七修不放逸

論曰.於諸善品.恆常勇猛精進修習.於身語意.住不放逸.(《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恆常無間勇猛,勤修六度善品。

庚八修資糧道所依之善

論曰.於諸學處.正念正知.正行防守.密護根門.於食知量.初夜後夜常修覺悟.親近善士.依止善友.於自愆犯.審諦了知.深見過失.既審了知.深見過已.其未犯者.專意護持.其已犯者.於佛菩薩同法者所.至心發露如法悔除.(《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於諸學處,意當具足正念正知,身語正行而遍防守。又不護根,隨逐可意、不可意境便生貪瞋。於彼護心,名護根門。又若太飽及以太飢,即便不能勤發精進。不墮二邊,為住身故,中量而食,名食知量。又於一夜分為三分,中夜眠息,初後二分及於永日,若勤讀誦,若修觀行,名初後夜勤修覺悟。又當親近遮不善處安立善處勝善丈夫,及授經等諸善知識,又當於自自作知識,於自愆犯審諦觀察,深見愆犯現後過失,對治遣除。諸誤犯者,若有善根遇佛菩薩,即當對彼。若無善根,當對像前請白諸佛菩薩證知,發露悔除,於同法友亦如是行。

己三攝義

論曰.如是等類.所有引攝護持增長諸善法戒.是名菩薩攝善法戒.(《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所有尸羅而能引攝、護持、增長如是等類一切善法,是名菩薩攝善法戒。(此文與奘師譯全同,唯以尸羅,是能引等,如是等類加在所引。)

其引攝者,謂諸新生,如生三慧。護持者,謂已生者令不失壞。如修堪忍,若不滅瞋,由此能壞所積善故。增長者,謂已護持,更令增長廣大強盛,猶如迴向及發弘願。

戊三饒益有情

論曰.云何菩薩饒益有情戒.當知此戒略有十一相.何等十一.謂諸菩薩.於諸有情能引義利彼彼事業與作助伴.於諸有情隨所生起疾病等苦.瞻侍病等.亦作助伴.又諸菩薩.依世出世種種義利.能為有情說諸法要.先方便說先如理說.後令獲得彼彼義利.又諸菩薩於先有恩諸有情所.善守知恩.隨其所應現前酬報.又諸菩薩.於墮種種師子虎狼鬼魅王賊水火等畏諸有情類.皆能救護.令離如是諸怖畏處.又諸菩薩.於諸喪失財寶親屬諸有情類.善為開解令離愁憂.又諸菩薩.於有匱乏資生眾具諸有情類.施與一切資生眾具.又諸菩薩.隨順道理.正與依止.如法御眾.又諸菩薩.隨順世間事務言說.呼召去來.談論慶慰.隨時往赴.從他受取飲食等事.以要言之.遠離一切能引無義違意現行.於所餘事心皆隨轉.又諸菩薩.若隱若露.顯示所有真實功德.令諸有情歡喜進學.又諸菩薩於有過者.內懷親昵利益安樂增上意樂.調伏訶責治罰驅擯.為欲令其出不善處安置善處.又諸菩薩以神通力.方便示現那落迦等諸趣等相.令諸有情厭離不善.方便引令入佛聖教.歡喜信樂.生希有心.勤修正行.(《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戒品》)

云何菩薩饒益有情戒?當知此戒,略有十一相。謂於須助伴者、愚方便者、有恩造者、遭怖畏者、被憂惱者、乏資具者、求依止者、樂隨心者、正善行者、邪惡行者、應以神通所調伏者,如其所應為作義利。

 

菩薩戒品釋(三)

 

菩薩戒品釋(三) PDF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