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三士前導 分二
子、有暇資圓之信樂
有暇資圓之信樂 約分為二:
甲、得八有暇
暇者閑暇也,謂有暇時可以聞法修法也。八有暇者,謂眾生不受逼迫,得有暇時以聞法修法者,有八種也。反之即無暇,故八無暇一名八難,中國有《八無暇經》。
云何為八,試敘如次。
一、非三惡道
三惡道謂惡趣中有三︰一、地獄,唯有苦受。二、餓鬼,又有二︰(一)、唯苦受者。(二)、大力餓鬼,有捨受者。三、畜生,此亦唯有苦受。三惡道中,終日為苦所迫。雖願聞法而無從,故曰無暇;反之,既非三惡道,則得有暇時點。
二、非盲聾瘖啞
盲者不能視,聾者不能聞,瘖啞者不能讀誦,此四者對於佛法,不能聽閱讀誦,故名為無暇。按西藏聾子亦有聽經者,雖彼不能聞,以聽經者眾,亦可得到加持。故亦在大眾中占一位次,然究與不聞等,仍可云無暇也;反之非盲聾瘖啞,則障礙去而得到暇時點。
三、非世智邪辯
世智邪辯又名世智辯聰,此類有二︰一、世間知識分子,具有種種學問,而我慢特甚,不肯研求佛法中深理,甚有肆意誹謗者。又外道典籍,亦多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繩次佛法,終非正道,亦徒逞一時之辯才而已。二、佛法內道中分子,但以佛法為世間學問研究之資,而不修行(不斷煩惱)。佛喻此類為井邊之渴死者(或云井邊乾死的人)。此世智邪辯為聞法之大障,非此則為有暇。
四、非正法滅盡時
正法滅盡,謂佛不出世時。現值末法,過萬年後正法滅盡,則無佛法可聞也。故非正法盡時,為有暇之一。
五、非北洲
北洲即俱盧洲,為四天下之一。此洲人有我執,而無我所執,以衣食自然,安樂無苦,故無競爭,而我所有之觀念亦淡。人壽千年,死後生天,以過於逸樂故,不肯勇猛精進,以求佛法,故佛法不行於此處,佛及羅漢,有乘神通去者,但不能教化也。
六、非無想天等
無想天,在色界修無想定者,所居之天也。(小乘有部與經部,攝之於第四禪廣果天,不立別處。上座部於廣果天之上,另立無想天。)此無想天,又名無想報,生於此處,五百大劫中,第六識心心所都滅,如枯死灰。一類外道,誤認此為涅槃。(按無心定有二︰一、滅盡定,係佛弟子一種禪定。二、無想定,即外道禪定。此無想天即外道修無想定者,捨報所生之處也。)不知五百劫後,定力一謝,從前埋伏第八識中煩惱種子,依然起現行也。無想天中報盡墮人道者,然多無記憶力,以第六識心心所壓伏已久故,所以阿羅漢畏無想天如牢獄也。等字攝邊地及下賤。非此則為有暇矣。
以上六種皆為有暇。第一非三惡道,開之為三,即成八有暇。
頌云︰地獄鬼畜生 盲聾瘖啞等 世智邪辯才 正法滅盡時
北洲無想天 是名為八難 難聞佛法故 無此稱有暇
乙、得十圓滿
「十圓滿」見《瑜伽師地論》 約分為二:
一、依內五種
(一)、眾同分圓滿︰生在人中,得丈夫身等。
眾同分為《百法明門論》中,二十四不相應法之一。眾同分謂眾之同類也。如天與天同分。人與人同分。生在人中,即人中眾同分。得丈夫身等,即是圓滿。等字攝自由不下賤。
(二)、處所圓滿︰生在人中,得四眾處等。
四眾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四眾之處為中國,否則不為中國。故中國不一定在何處也。如印度雖為佛誕生地,但近來印度民族,多不聞佛法,偶有他國僧人遊履該處,兒童已不知僧為何許人。故印度現在亦等於邊地,而非中國矣。(現在一般知識階級中時髦,每以印度之亡,歸咎佛教,不知印度久無佛教。且印度國教係婆羅門,並非佛教也。)生在中國,而非生在邊地,故曰處所圓滿。
(三)、依正圓滿︰生處中國,不缺根支,性不頑囂,解善惡語,堪能受法。
依正圓滿,謂依報、正報圓滿。依報圓滿,謂生處中國。正報圓滿,謂不缺根支。
解善惡語,謂認識善惡。不解善惡者有二︰一、太聰明。(此非真聰明,乃一種狂慧。如顛倒是非之類。)二、太愚癡。故堪能受法,解善惡語一端頗為重要也。
(四)、無業障圓滿︰於現生中,不自教他,曾作五無間罪。
五無間罪謂︰一、殺父。二、殺母。三、殺阿羅漢。四、出佛身血。五、破羯摩轉法輪僧。此大業障也。現生中不曾自作五無間罪,亦不曾教他作五無間罪,故云無業障圓滿。
(五)、無信解障圓滿︰於現在生中,必不成就五無間罪,不於惡處而作信解。
不於惡處而作信解,謂不於無因果處而起信解也。換言之,即不撥無因果也。
以上為內五種圓滿。
頌云︰眾同處所依正圓 現生不作五無間
無諸邪見信業果 如是五種內圓滿
二、依外五種
(一)、大師圓滿︰遇大師出世。
大師謂佛,遇佛甚難,今值大師出世,故云圓滿。
(二)、世俗正法施設圓滿︰值大師教法。
即十二部經,七佛中有四佛說十二部經,有二佛不說十二部經,但說偈以示化。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等,眾弟子依之悟道,今值大師說十二部經,故云圓滿。
(三)、勝義正法流轉圓滿︰值大師弟子等依法證得諸果向等增上功德。
勝義正法,對世俗正法而言,謂所證之境界也。諸果向謂四果四向也,此四果四向皆能證道者,即皆能親證勝義正法者。今值果向親能證勝義之諸聖者在世,故云圓滿。
(四)、正行不滅圓滿︰世俗正法,猶在未滅,勝義正法,未隱未斷。
世俗勝義,謂俗諦之正法也。全部佛法,不外兩種︰一曰教一曰證。世俗正法,猶在未滅,即教猶存在。勝義正法,未隱未斷,即證道者猶有其人,故云圓滿也。
(五)、隨順資緣圓滿︰即衣食臥具湯藥等緣。
衣食臥具湯藥為修行之四緣,四緣不具足,則助道缺乏,修行頗難。今者四緣悉備,想見獲法者之多,故云圓滿。
附法師《皈依發心頌》。得十圓滿中外五種標目,以資對照,當易了解。
一、佛出世,與此(一)項相當。二、說正法,與此(二)項相當。三、法流傳,與此(三)項相當。四、法住世,與此(四)項相當。五、資緣具足,與此(五)項相當。
以上為外五種圓滿。
頌云︰大師世俗勝義法 教猶住世證未隱
四種資緣悉具足 如是名為外圓滿
菩提道次第論科頌講記 壹、三士前導/子、有暇資圓之信樂 PDF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