悌道在我家

先生做事總是全力以赴,不在乎身體,發現得癌症後,親友與福智廣論同修非常努力地為他用佛法的方法累積功德,光是誦《地藏經》、《藥師經》就達數百部,而他每天拜懺、積極參與護生活動,並調整作息、飲食與醫療,這樣經過三年終於恢復健康。身為妻子,面對好不容易挽回的健康,難免希望他保重身體,沒想到病剛好的他卻告訴我:要放下一切,回南部照顧重病的大哥……

台北 舒眉

夫家的兄弟姐妹感情很好,公婆往生後,大伯扮演「長兄如父」的角色,關心弟弟妹妹,成為凝聚全家人的中心。他的福報很大,事業成功,桃李滿天下,但是對於老、病、死這些生命的課題,卻沒有做準備。

大伯得癌症的初期,談笑依舊,後來體力變差,行動不便,漸漸開始沒有自信,很依賴大嫂。大嫂隨侍在側,做書僮、當煮婦,還要當二十四小時的看護,積年累月下來也疲累了,偶爾也想出門透氣,就商請我先生代為照料。

先生敬愛大哥,加上自己曾受病苦的煎熬,很能體會病人的需要,照顧起來非常用心。常常大伯睡醒,第一個叫的就是先生的名字。於是,每隔一段時間,只要大嫂發出支援訊號,先生總是毫不猶豫地南北奔走,每次兩、三天。病榻前無閒人,吃不好睡不好,我覺得這麼辛苦的事情實在不適合大病初癒的人做。

一定要善心死

去年冬天,大伯病情加重,好像快不行了!大嫂又向先生求救。當先生告訴我,他決定暫停福智廣論研討班的課程和義工工作,回南部全心照顧哥哥時,我馬上抗議:

「大伯病很久了,這次要照顧多久?有期限嗎?」

「如果你像以前一樣不顧身體,又生病了怎麼辦?」

「一星期分攤個三天還可以,大伯有兒子、媳婦、女兒、女婿,應該分工合作,為什麼一定要你全程照料呢?」

「這樣一來廣論課不知要停多久,長期不學法,沒有佛法的指引,能保持心力嗎?」

先生回答我,最近全球廣論研討班的進度是「死歿及結生之理」,談到「幫助臨終者提起善心善念」是過渡到下一生好壞的關鍵,所以他現在只有一種心情:「這個月是關鍵期,要讓大哥以善心死,絕不能以打嗎啡、以痛苦負面的心情死!」誰能夠幫助大哥呢?大哥全家人都沒有學佛,眼前只有他在學,當然是他要去做,他要陪大哥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我在福智團體學習《廣論》已經很多年,有關生死、慈悲心的道理聽了很多,對這種感恩、報恩心也很認同,理當給予支持,可是他是我剛恢復健康的先生啊……擔憂越來越深,就變成一股惱火,整個晚上全家的氣氛都烏糟糟的。

看病福田第一

兒子忍不住出來緩頰。他跟先生是同一期進福智團體學習《廣論》的。

「媽媽,你不是帶我們去看『長壽王』嗎?戲劇裡的長壽王不顧身命,一心一意想幫助他的敵人與百姓,他的太太捨不得,想要阻攔他……媽媽,我們應該要成就爸爸的發心,幫助他實現這麼良善的願望。」

「為什麼?」我詫異地看著他,這個學《廣論》不到三年的兒子竟然說這樣的話。

「第一,大伯的兄弟不只有爸爸,但是爸爸明知道很辛苦,還不顧自身地要去,這是在行悌道啊!換作是我,我就做不到。第二,佛經上說:『看病福田第一』,這個善行對爸爸是好事。如果說因為看侍病人而導致身體不好,並不符合因果的道理。身體不好是因為以前造的惡業,不是因為現在照顧病人的善行造成的。第三、我們應該站在父親的角度看這件事,站在他發心的立場來提醒他注意身體,而不是約束他只能去幾天,或只能照顧到什麼程度。」

當我還處在驚訝狀態,他已經下了結語:「媽媽,很晚了,你去睡覺好了,我來祈求師父,拜卅五佛懺。」

第二天上班,我又收到兒子的簡訊:

「媽,我已經跟佛菩薩祈求,希望爸爸身心健康,希望爸爸想完成的正確的事情都能完成。我也希望佛菩薩能止息你的煩惱,你不要想太多,一切都會沒問題的。」

這封簡訊讓我很安慰,以前兒子都只會勸我要發菩提心,說「經典是怎麼講怎麼講,你應該怎麼做……」都沒有考慮到我的擔心,這一次我很快回覆簡訊給他:「謝謝你,這次你有照顧到媽媽的心,這是最最感動我的地方。」

真正的靠山

先生照顧大伯的時候,每天都會找時間誦《六臂怙主讚》、《地藏經》,我每天也會在誦經或讀《廣論》後將功德回向給大伯,為他祝福,並常常向佛菩薩祈求。這份心意大嫂收到了,有一次她跟我說:「現在你們夫妻是我的精神支柱!」這句話是大嫂的感謝,但我心裡知道,我們哪能當別人的靠山呢?真正的靠山是日常師父、是佛菩薩啊!

名氣響亮的大伯,往生的那一天湧進大批訪客,先生攔阻他們進入,專心一意為大伯祈求佛菩薩,助念了八小時,並在他耳邊不時提醒此生做過的善行,沒想到大伯斷氣時枯槁蒼白的面容,竟然在助念後變得非常年輕,紅潤好看,讓先生看到佛菩薩、三寶不可思議的加持力。

先生在守靈期間,每天到寺院拜懺誦經,供養三寶,不放過任何機會。他說他拜佛,是越拜越歡喜,連寺院的法師都印象深刻,大為讚許。他的身體有沒有因為侍病而變差呢?想當然耳,他現在每天精神奕奕,活力充沛,我擔心的事都沒有發生!

身教的效應

悌道在我家

悌道在我家

告別式在某一天的下午,兒子一大早就跟我和先生出門為大伯移靈,張羅很多事。告別式結束,靈骨要上山入塔,家人紛紛說有事要先離開,結果只有我們一家三口陪著大嫂送大伯的靈骨入塔。回來以後,我對兒子一整天的細心與擔當表示讚賞,兒子卻很輕鬆地回應:「媽,我會這麼做是因為你們的關係!」

「為什麼?」

「因為你跟爸爸很認真面對大伯父的事,所以我自然也把它看得很慎重。這就好像──因為你很認真學《廣論》,所以我跟爸爸也被你影響了一樣啊!」

感謝師父、佛菩薩,賜給我這麼好的家人,這麼好的學習友伴!在生命的旅程中,多虧有師父、佛菩薩的教導與示範,讓我們懂得如何互相扶持,如何關懷家人,因為這樣,我們少了許多遺憾,多了濃濃的溫暖與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