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西寶聚落,有機輔導里程碑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太魯閣國家公園

聯手深耕西寶聚落 開創國家公園有機輔導首例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自 2010 年起,接受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簡稱太管處)的委託,輔導西寶聚落進行產業轉型之培力計畫,該計畫為臺灣國家公園結合有機輔導進行產業轉型的首例!歷時五年的努力,慈心基金會投入大量人員及志工,深入當地與農民搏感情,終於創造出國家公園結合有機輔導與生態保育的成功模式。目前已有 9 戶,面積約 10 公頃耕作農地通過有機驗證,同時也申請加入綠色保育標章驗證。該模式已開始複製到玉山等國家公園,使有機產業邁向全新里程碑。

太魯閣國家公園幅員廣大,自然與人文樣貌豐富,也孕育著多樣化的生態資源。轄區內包括西寶、洛韶、華祿溪及新白楊等聚落皆位於中橫公路沿線,自 1956 年中橫公路動工以來,便為築路人供應蔬菜。公路完工通車之後,部分開路榮民在此定居生兒育女,其聚落發展意義與中部橫貫公路的開拓歷史環環相扣,隨著歷史沿流發展至今,成為東臺灣夏季高冷蔬果重要供應區之一,為當地農民主要經濟收益來源,主要生產的農產品,以高冷蔬菜、番茄、水蜜桃等作物為大宗,小部分結合觀光遊憩經營。在他們的身上,有著原住民熱愛大地、親近大自然的性情,也有著過去榮民辛苦開墾克勤克儉的堅毅精神。

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西寶聚落,因國家公園依法必須嚴格限制開發,太管處與當地居民長期存在著土地利用的分歧意見。自 2010 年起,太管處為確保國家公園環境與保育的永續發展,委託慈心展基金會輔導西寶聚落進行產業轉型之培力計畫。該計畫歷時五年,慈心基金會以有機整合及保證銷路作為核心觀點,投注大量人力以及志工,與居民不斷溝通、協調,簽訂合作協議,舉辦生產教育訓練課程,引介有機生產相關的技術與資源等,終於以誠意令農友對有機耕作產生信心。除此之外,為永續經營的考量,輔導其發展產業特色,媒合有機農產品通路商銷售,朝向建立自有品牌形象之目標邁進。藉由慈心基金會與太管處聯手投入西寶地區的產業轉型,不但促使西寶朝向真正的「有機村」的理想邁進,也為國家公園的環境永續與當地居民的生活型態,尋求到共榮共存的互利模式。

4 154 1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目前該計畫已有初步成效,西寶、洛韶、華祿溪及新白楊地區共有 14 戶居民,已輔導 13 戶農民實際參與轉作、9 戶通過有機驗證,面積約近 10 公頃農地通過有機驗證;同時也申請加入綠色保育標章驗證,以黃嘴角鴞為保育標的。未來,希望西寶的經濟力除了生產外,希望能更進一步協助規劃社區生態環境營造,以生物多樣性保育目標為訴求,為聚落環境提供美麗的景觀與生命力,更有助於發展聚落的生態旅遊與提升遊憩品質。此成功模式將帶動一波有機新風潮,結合國家公園(政府)、非營利機構(慈心基金會)以及農民三者的力量,為臺灣的土地以及環境的永續發展,創造多贏局面。目前玉山國家公園也將複製「西寶模式」,委託慈心基金會在南安以及東埔一鄰部落,打造有機新天地。

 

過去,進入風光明媚的西寶聚落,心曠神怡的好風景,卻伴隨而來濃濃的農藥味,令人卻步;現今的西寶,讓農友驕傲的與前來遊客分享:「我們這邊的空氣,連呼吸都是甜的!」「透過轉作有機,我可以把我最愛的土地留給我最親愛的家人、以及後代子孫......」在慈心基金會的志工心目中,最開心的是,農友們從耕作習慣的改變進而心態也跟著轉變了,也使慈心基金會光復大地的使命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