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智佛教學院從心靈教育出發 成為地方創生軟實力的核心泉源
福智團體長期推動全人心靈教育,歷經至少 25 年的擘劃與實踐,福智佛教學院正式於 2025 年初設立招生,楷定心靈教育為高等教育的核心;面對社會風潮的多變與快速轉動,心靈教育邁向學術化,成為值得期待的教育發展典範。坐落於雲林縣古坑鄉的福智佛教學院,以佛法教育的慈悲與智慧精神,與周邊農村社區共營出地方創生的典範——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未來,將透過學術活化心靈教育的應用與認知,並結合政府政策,接軌國際生態村交流,肩負起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延伸閱讀:回應高齡與孤獨挑戰,福智「心靈生態村」打造韌性社區典範)

福智佛教學院以教育貫穿全人學習系統 回應當代社會發展變局與時代需求
福智團體創辦人日常老和尚指出「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提倡以「心靈為主、物質為輔」的教育理念,於 2003 年開辦「福智教育園區」,並楷定園區為一個完整的全人教育體系以及良善社會的示範社區。完整的教育體系包含小學、中學、高中,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大學、研究所,完備培養人才的條件,以及終身學習的環境。
秉持福智團體真如老師的期許,福智佛教學院要培養出「能和合大眾、善於溝通又具專業的人才」,要具有「治療身、治療心和治療環境」的專業能力。經由學習,學生將提升其操作幸福的能力——覺察、專注、情緒管理、慈悲心、合作與系統思考等。這份終身智慧版圖,希望能遵循「仁禮相依、悲智相融」的校訓精神,完備對全人類幸福與自然環境永續責任的落實。
福智佛教學院整合了扎實的基礎教育體系的辦學經驗,並因應心靈教育於社會情緒的價值需求,以及未來人才關鍵條件的國際素養、全球公民責任或跨文化理解力的發展,開啟融合佛法修學、心靈教育與現代社會應用的課程藍圖。主要內容包含佛法底蘊以及跨文化的對話與思辯課程,涵養領導思惟、研修弘法、跨域整合的能力。師資群包含正念引導師、企管顧問、儒家學者、心理師及國際知名佛法專家等。為全人類培養具備深厚人文素養與實踐能力的高等教育人才,未來可能投入佛法推廣、心靈輔導、幸福企業、社區營造、學術研究等廣大利生的事業。




福智佛教學院形塑地方創生的嶄新模式 為永續社區注入深層價值與行動力
在高等教育日益面臨社會責任挑戰的今日,福智佛教學院積極探索教育如何回應人類幸福、社區照顧與環境永續等深層議題。作為福智團體推動高等教育的起點,學院秉持創辦人日常老和尚「辦一所不一樣的大學」的願景,堅定以心靈為本,開展具人文厚度與社會關懷的教育實踐。其中,「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即是學院師生共同投入的實踐場域。透過課程理論與實務研究的結合,學院不僅培育具備佛學素養與社會責任感的關鍵人才,更以生態村為平台,推動全人教育、低碳智能、共生聚落、循環經濟與健康照護等面向,展現教育如何轉化為社會創新與地方再生的力量。
未來,學院亦規劃申請登錄全球生態村網 (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 GEN),期望將臺灣的心靈教育模式與互助共好的精神,接軌國際永續社區的認證體系,實現「越在地,越國際」的教育願景,為世界帶來一種融合心靈、人文與永續的高等教育新典範。歡迎進一步認識福智佛教學院 ,造訪官方網站: https://www.bwbc.edu.tw/(延伸閱讀:回顧「從終身學習園區到國際心靈生態村」座談,打造幸福永續社區)


了解更多: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結合教育與地方創生的福智模式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大不同」:傳遞幸福的大學
● 漢聲廣播電台「MIT 尋找在地人的驕傲與感動」:傳遞幸福與社會關懷的福智佛教學院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從心歸零」:預計 2025/9/26 播出
這個世界不缺大學,但缺乏以心靈教育為主的智者大學。福智佛教學院期盼打造一個不一樣的高等教育環境,重視全人格幸福養成、文化保存與傳承。可以和各國學者友好交流,用心靈的繩,將各領域的朋友全部穿起來,一起開創幸福美滿、有智慧的未來!歡迎加入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