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智高中智造社「阿公阿嬤的行動充電站」 以利他心意
榮獲「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及「聯電綠獎」雙重肯定
福智教育園區秉持以生命教育為核心的理念,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實踐關懷與服務。福智高中自主性社團「智造社」運用太陽能發電技術,設計出能為社區長者提供便利的「阿公阿嬤行動充電站」,展現出以創新科技落實關懷的具體行動。今 (2025) 年 10 月,「智造社」團隊分別獲得慈濟基金會「第九屆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高中職組第二名、最佳人氣獎、特別獎三項大獎,並獲得第十屆聯電「綠獎」青年行動獎優選。


「智造社」結合學校的節能課程與社區合作,讓學生從生活需求出發,設計可為社區提供服務的太陽能自用發電組。自 2024 年起,學生們進入雲林古坑的麻園社區進行電力盤點與訪談,了解當地功能教室及共餐活動的用電狀況。透過訪談與觀察,學生發現長者在戶外活動時常有電動代步車電量不足或無法即時充電的困擾,於是發想設計出能隨時提供電力的「行動充電站」。在課程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從構思、設計到製作,最終成品能利用太陽能自動發電。該作品先後應用於 2024 年麻園社區平安夜共餐、校內社團成果展及 2025 年玉米節活動,並進駐麻園社區平常共餐空間中使用。
面對不熟悉的技術挑戰,學生們從一開始意見紛歧、溝通不良的過程中,學習到如何溝通、協調與分工的寶貴經驗。經過多次的會議與試驗,團隊確立三大設計原則:「安全、簡易操作、環保」。從太陽能板的角度、位置調整到結構穩定度測試,經歷了無數次的修改與挫折。
進入比賽準備期後,慈悲科技獎參賽團隊代表李庭碩、吳昱達、黃宇笙,聯電綠獎參賽團隊代表李庭碩、吳昱達、黃宇笙、林廷奕、林上恩等學生,不僅要完善作品,還需親身完成簡報、影片、海報與講稿。透由反覆練習講解與模擬答辯,從語速、手勢、表情到儀態都歷經反覆演練與精益求精的修正。高三學生夏嘉佑、林上恩、張聖嘉為自用發電組主力成員,製作期間分別擔任三組組長,用心帶領學弟學習完成作品。
比賽當天,學生們雖然內心緊張,但憑著充分準備,展現了沉著與自信。當分享設計過程中的學習與反思時,評審老師放下手中的筆,專注聆聽,讓團隊深受鼓舞,發現原來參賽不只是展示成果,更是一個讓努力被看見、讓故事被聽見的機會。

「阿公阿嬤的行動充電站」不僅是一項科技創作,更是一份溫柔的心意,讓學生在實作中體會利他的價值。慈悲科技創新競賽最後公布的結果超出預期,不僅獲得第二名,還獲得最佳人氣獎與特別獎。
學生們表示,這次經驗不僅讓他們學會製作與發表,更深刻感受到「合作、堅持與感恩」的力量。從最初的爭執到最終的成就,每一步都離不開師長與同儕的支持。他們特別感謝劉明欣老師、陳姵宏老師、古裕源老師和李岳璋老師的悉心指導,讓團隊在挑戰中不斷前行,以科技實踐關懷,為社會注入新的溫度與希望。
「福智教育園區」是日常老和尚提供大眾「從小到大到老」終身學習的園地。2003 年福智小學與中學招生,之後高中、小學附設幼兒園、實驗國中、實驗小學相繼開學,福智佛教學院也於 2024 年順利設立。在親師生努力與大眾支持下,福智學校希望提供學子良好的身心靈的學習環境,實踐日常老和尚的心願。歡迎您的支持,一起創造社會的福祉,打造您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