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友

關鍵字搜尋

赤蛙.睡蓮

◆編輯室整理

台北赤蛙,身上有兩條金線,聲音不似普通蛙鼓,倒似小蟲略呈金屬聲。牠們的棲息地很特別,一定要在水很乾淨,且有漂浮的葉片做歇腳處的水塘,所以堪為生態保育的指標動物。牠們挖土為洞,白天躲在洞中,所以田埂一旦用水泥砌成,棲息地便遭破壞,無法生存。目前台北赤蛙碩果僅存於四處:台北的淡水、三芝;桃園的龍潭、楊梅;台南的官田以及屏東內埔、萬巒。

台北市立動物園有鑑於此,對三芝睡蓮田中的赤蛙努力做復育的工作,負責此項規劃的林華慶組長和蓮田主人楊文石先生溝通了兩三年,希望他撥一塊田,停用農藥,給赤蛙一個活下去的空間。可惜成效不彰,動物園教育推廣組程輔導員不免著急,向慈心基金會求助,希望慈心義工能說服楊老先生改作有機,協助護育這些瀕臨絕種的小動物。楊老先生在接受蟲害防治的指導後,興趣缺缺,停用除草劑,便任其荒蕪。赤蛙數目雖然增加,但作物要補償,絕非長久之計。

慈心義工李逢棋在造訪三芝楊先生數次後,發現這個七十幾歲的老農夫泡在水塘裡忙個不停,採收、包裝、兜售已經佔滿他的時間,哪有心情聽得進慈心理念?楊老先生既然停不下來,李逢棋只好站在田埂上,扯著喉嚨和他談天,有一搭沒一搭,無法對焦。

「難道為了餬口,他就在水裡泡了一生?」李逢棋心中冒出這個問題,「不,應該有人讓他知道生命還有值得追求的事!」唯今之計,除非把他的花買下來,讓他暫時離開蓮花田,他才聽得進環保護生的意義。於是他很堅決地邀請楊老先生到里仁談買花事宜,楊先生依約前來,還帶著五十把香水蓮來試賣。果然坐下來不到半小時,這些花已銷售一空。幾次下來農友了解里仁賣的都是有機的蔬果,但為了護生,護持他的蓮花,自己反而有點不好意思地聲明:下一季開始要供應不用農藥的有機花。

動物園的程禮怡輔導員把這個個案在「國際動物園教育者年會」提出報告,立刻引來不斷的關注,不僅亞洲國家向台北動物園要資料做參考,歐洲國家也在會後諮詢細節,甚為讚歎。畢竟這是第一次跨出動物園的界線,結合民間有理念的團體,直接在棲息地做長期復育的成功案例。一般談保育,就和經濟發展對立,此次能讓農民收入不成問題而願意配合護生保育的工作,這才是雙贏的策略。

程輔導員尤其感動的說,當她謝謝慈心基金會的幫助,基金會的副總幹事賴錫源先生還問她:「妳還有什麼要保育的動物?我們還有幾個教育農場,可以合作。維護大自然,愛護一切生命也是慈心基金會的工作目標。」

做了十幾年的動物園教育,舉辦了無數次生態研習會,程輔導員很感慨地說:「本來我以為了解就能欣賞,向學校、鄉公所多說明、鼓吹,就可以帶動棲息地附近居民的珍惜與愛憐,事實上仍無法策動人們主動關心做保育。可是慈心義工這些非專家怎麼能辦得到?關鍵在慈心人對生命的態度,他們能感受到萬物息息相關,所以他們尊重生命,而且合力促成護生的工作。而且他們從關心人下手,所以才能改變楊老先生的決定。從這個經驗過程我學到動物園教育不能只談保育,生命教育的內涵一定要放進去,這才是最需要的。」

全文收錄於 第 35-36 期 54 ~ 5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