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友

關鍵字搜尋

走出憂鬱

◆台北 王金月

「高中學習列車」是專為高中孩子所開設的學習園地,提供e世代無盡的揮灑空間,其中「生命故事」單元裡有許多高中生探索生命意義的真實故事。

小毛是個國中即罹患憂鬱症的優秀孩子,原本孤僻冷漠,只管自己的她是如何提起勇氣與決心,積極面對生命的困境?在這段艱辛的成長過程裡,有媽媽、哥哥,更有愛她的羅老師陪伴著她,同班同學小杰、小寶也一起用心地走入小毛的心靈世界,和她一起走出憂鬱,活出生命的光采……

小毛,曾是個讓媽媽歡喜放心的孩子,讓媽媽提心吊膽的,是她的哥哥。可是當有一天媽媽下班回家,發現乖巧的小毛,瑟縮在衣櫥裡,接著一切改變了。

小毛強烈地向媽媽抗議:「為什麼你疼哥哥,卻都不關心我?」她噁心腹痛,坐立難安,從小學到國一的優異成績不見了,心裡想的全是「我要休學」。輔導老師看出問題,把小毛帶去醫院找心理醫生,開啟了小毛一段血淚交融的成長歷程。

素來疼她的爸爸,長年臥病,終至不治。深沉的憂傷使小毛流不出一滴眼淚。遊魂般的她,早已憑著醫生開出的「憂鬱症」診斷證明書,請長假在家休養,忙完父親的後事,從此更有時間一邊跟媽媽吵架,一邊懷疑: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難道只為了「不斷的痛苦和永無止境的折磨」?想到父親停柩在家時,自己不慎跌傷了手,告訴母親,母親只淡淡回應「反正又不會死」,轉身就上班走了。拖到傍晚,受傷的手已腫得脫不下衣服,母親這才驚慌的帶著她奔走尋醫。太慢了!小毛內心吶喊著:手早已不痛了,因為心死了,肉體又怎麼會痛呢?

父親走了,任憑母親如何勸阻,小毛堅持休學。吵鬧、就醫、無節制的進食,是休學後的生活主軸,三不五時還不可理喻的怪罪母親:「怎麼能任由一個『小孩』自己決定休學?才十三歲耶!」小毛嘗試著復學,可是覺得同學有敵意,熬了一天,又退回家庭。各方來的壓力日益加重,挫敗包圍著這個家庭。

她的心,也霧鎖塵封,半絲光線都透不過來。

絕望中,小毛對母親嘶吼:「也許我早該和爸爸一起死去,好讓你不用應付我的種種情緒!」看到母親淚流滿面,心中竟有一絲快意。然而不久,竟真的受到自我暗示般的爬上四樓,準備往下一跳,一了百了。媽媽的心都碎了,含淚抱住她,只講一句:如果你跳下去,我就跟你一起跳。

是真誠的母愛發揮了作用?小毛打消了跳樓的念頭。但長久積壓的妒意並未消失,她想,如果沒有哥哥,媽媽應該就可以全心全意的愛我了。想到做到,掄起刀子就捅哥哥。原本調皮搗蛋的哥哥,在這段妹妹失常的日子裡,成熟懂事不少,並沒有為此事跟妹妹計較。痛心已極的媽媽,寓意深長的對小毛說:你以為把「你的敵人」消滅掉,你就可以取代他了嗎?那是不可能的!

無所事事的小毛,成天不知如何自處,無聊中又摸索著進入了網路世界。逃避著無法面對的真實世界,餓了冰箱裡抓點東西吃,日夜顛倒,作息故意和母親錯開,我行我素,沉迷在虛擬的世界裡,無法自拔。醫生那兒不肯去了;家人在房外談話聲太大,她便打碎玻璃窗,任由鮮血迸流……

日子就這般無奈的流逝。一日小毛得知以前一位舊識也患憂鬱症住院了,於是決定去慰問這位同病相憐的朋友。到了病房,不知為何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恐懼,好害怕,怕自己變得和他們一樣,神請呆滯,飄來飄去,被人群遺棄在這個角落裡。

此後小毛同意認真就醫,愛女心切的母親接受醫生的建議,帶著哥哥,一家三口同時就診,做家庭治療。媽媽說:不只小毛生病,我也有病啊。嘗試回歸正常生活的小毛毅然戒掉網癮,回國中夜補繼續學業,白天則覓得了一個臨時工作。

工作中,小毛遇見了一位很特別的合作夥伴。她知道小毛的情況後,不但不同情小毛,還罵小毛不知足,不懂得珍惜。她跟小毛說,小毛所以能不愁吃穿,全靠母親辛勤工作換來的。坐享其成的小毛,只會不斷責怪母親偏心愛哥哥,甚至還想以死威脅母親,想拿刀子捅哥哥,一點都不懂得珍惜身邊的人!

有誰必須這樣不斷的忍受她的脾氣呢?只因是「媽媽」就該被女兒這樣虐待嗎?

一語驚語夢中人。小毛回想每次都刻意傷害母親,而母親每次都中計上當!為什麼?只因她是打從心底愛著自己的女兒。不久後,小毛騎著腳踏車上班,不小心被一輛計程車撞倒。車子全毀,所幸人只是表皮擦傷。雖然這次事件並不嚴重,但母親的心疼溢於言表,哥哥也出面與闖禍司機先生交涉,讓小毛的心好溫暖。

在國中夜補校裡,有一位名叫李邱貴的媽媽級同學,曉得小毛不愛上學,每天都到她家邀她一起上學;放學後,也會護送她到家門口才離開。這樣日復一日,小毛更客觀地體會天下父母親的心聲和舉動──做為一個母親,並不是希望兒女飛黃騰達,而是希望他們健健康康的成長;對兒女的付出也不會要求回報。但即使是這樣小小的願望,也不是那麼容易實現;另外一位媽媽同學曾傷心的說:我的女兒十九歲時,郊遊溺水,從此沒有回來……

同班同學裡,還有一位患「恐慌症」的同學。小毛斷續接觸後,才了解這位同學的種種不幸遭遇;相對之下,她的母親是多麼疼她啊!

震撼、慚愧,小毛再也不提母親偏心的事了。她已心知肚明:母親是付出相同的愛及心力,照顧兄妹倆,其實自己也深愛著家人。反省過去,不是別人冰冷,是自己失去體會溫暖的能力!

長期服用抗鬱劑,小毛覺得自己反應漸漸遲鈍,手腳發麻,臉部神經不自主的抽動;夜晚則需要安眠藥才能入睡。幾次去探望住院的那位同學,他的病情每況愈下,小毛警覺到藥物的侷限,痛下決心,不再依賴藥物。徵得醫生的同意,從此就診改為純會談。

「哭出來吧!」醫生說:「好想爸爸的時候就大聲的哭出來。」壓抑的悲愁被淚水滌除了。她已得心藥,生命力越來越旺盛,二十週後,醫生宣布:小毛,你不用再來了!

這是多麼令人振奮的一句話。告別困頓多難的國中生涯,小毛順利升入高職,遇見一位慈祥和藹不苟不縱的導師。高一上小毛身體不適,又起休學的念頭,導師堅決勸阻。「有人希望我留下!」小毛受到重視,內心感動,從此全力以赴,領到學業優良的獎學金。同時還加入了吉他社,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徜徉在美妙的樂曲中,互相鼓勵,互相幫助。

苦似漸盡甘漸來,然而又在一次考試後,有個老師想齊頭式加分,小毛反對,部分同學指責她「只顧自己利益,不管他人死活」。痛苦委屈的她,小毛不知如何面對同學的敵意,情緒幾乎又要崩潰。放學後,小毛立刻向導師求援,導師耐心的安撫中,小毛說出了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秘密:要不是我在爸爸靈前許諾我要好好念書,我也不會遇到這困難,怪罪他人之心又再度生起。導師慈愛的對小毛說:「爸爸在天之靈如果知道你念書念成這樣,和同學生失和,又傷害自己,他也不願意,也不忍心!」

乍聞此言,小毛定住了。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念書呢?對父親的誓言難道反而成了枷鎖?這樣對得起爸爸嗎?認真念書其實純粹是自己的事!不只念書,「凡事」也都是「自己」要學著負起責任,與他人無關。經此深思,小毛豁然開朗,此後成績依然亮眼,但讀書這件事,不再夾著悲苦和補償的色彩,取代的是輕鬆,踏實和樂趣。

成長的路,何其漫長。跋山涉水,重重關卡,五年過去了,小毛也長大了。現在的她會主動呵護同學,會每個禮拜帶年老退化的祖母看醫生,過年時和哥哥合作粉刷房子,還抽空陪媽媽上菜市場,母女倆手挽著手,且行且看,有說有笑。

媽媽的笑容是從心底漾上來的。她說:以前是同事來安慰我,現在我的孩子已經好了,我可以回頭安慰我的同事了。

一昂首,媽媽又是一串朗朗笑聲,晃得晶亮的淚水,幾乎要灑出來。

後記:

三年了,小毛在羅老師亦師亦友的持續關心下成長了許多,由閉鎖心門到打開心胸與人互動、主動擔任班級幹部、參與社團,甚至願意關懷和她同樣罹患憂鬱症的同學,她在羅老師的支持下,得到生命的力量,突破了生命的困境。

小毛,這個幸運的孩子,有著堅強的意志和代人著想的心,更可貴的是,她珍惜身邊所有關愛她的人,這份「觀功念恩」的力量,帶著她跳出憂鬱的幽谷。羅老師,這位堅持教育理念,以永不停歇的關愛力量關心學生,因為小毛的出現,使他體會到生命教育教學相長之樂。這一對師生的真情互動,是今年「生命教育學習網」高中學習列車中,最溫馨感人的生命故事。

全文收錄於 第 35-36 期 36 ~ 4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