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譯自《賢愚經.出家功德尸利苾提品》
編輯室
佛陀在摩伽陀國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曾經讚歎出家的功德。
佛陀說:「出家的福報非常大,即使是布施、持戒也難與比擬。布施的福報,十世之中不虞匱乏,可在人天六道之中往返十回;持戒則可具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等五種神通,解脫煩惱了無掛礙,享受天福果報,最高可以到達色界諸天。但是出家功德卻遠遠超過它們,因為布施、持戒的福報是有限的,有用完的一天;而出家可以得到無量無邊涅盤究竟之樂,所以福德享用不盡。
「即使有人起造高三十三天的七寶佛塔,他的功德仍然比不上出家,因為七寶塔終有可能被貪心愚劣的人破壞,出家所得到的法寶任誰也不能損毀。
「所以想求善法,除了佛法沒有其他。就像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可以讓一百個盲人重見光明、一個有能力的人可以令一百個犯人免掉被挖眼的罪,但是這兩人的福報仍不及讓人出家及自己出家的功德。因為他們所做的事只可讓人獲得今世利益,而且人的肉眼終有敗壞的一天;讓人出家或自己出家,具有教導眾生脫離生死輪迴的慧眼,慧眼卻是歷劫不壞。這是為什麼?因為出家法可消除魔種、增益佛種,催滅惡法、長養善法,滅除罪垢、增長無上福業,所以佛說出家功德,比須彌山高、比大海深。」
王舍城的老者
一位住在王舍城的老者,名叫福增,當時已經一百歲了,聽到佛說出家功德如此不可思議,於是他也想出家。當他把這個心意告訴家人時,家人早就因福增年事已高、什麼事也不能做而看輕他,所以都催促他趕快出家。
當他來到竹林想拜見世尊,因為世尊外出弘法,有位比丘就指示他去見舍利弗。可是,舍利弗看他年紀大,不能再做什麼事,就不願讓他出家。福增只好向佛陀的其他大弟子及五百羅漢祈求出家,結果其他的人都說:舍利弗智慧第一,尚且不肯讓你出家,我們當然也不能這樣做。
福增四處碰壁,愈想愈傷心,他想:我到底造了什麼業,連剃髮、扒糞的下等人、以及殺人無數的大壞蛋都可以如願出家,為什麼唯獨我被拒絕?不禁痛哭流涕起來。
這時候世尊出現,大放光明、相貌莊嚴地問他:「為什麼在這裡哭呢?」福增聽到佛陀美好的聲音,內心充滿喜悅,五體投地向世尊說:「一切眾生,連最下賤、最惡劣的人都可出家,為何唯獨我不行?我的家人,都嫌棄我老而無用,我想出家又不能如願,未來該怎麼辦?真想死了算了。」
佛陀說:「只要手還能舉到虛空中的人都可以出家。」老者仍然很沮喪地說:「可是那位僅次於世尊智慧的舍利弗不讓我出家……。」
佛陀很慈悲地告訴福增:「你別煩惱,我會讓你如願出家。」佛陀說:「那個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精勤苦行、百劫修福的不是舍利弗;生生世世為了求法,曾經以破頭挑眼、髓腦血肉、皮骨手足、耳鼻做為布施的也不是舍利弗;以身餵虎、跳入火坑、身受千釘、身燃千燈的也不是舍利弗;初阿僧祇劫供養八萬八千諸佛、中阿僧祇劫供養九萬九千諸佛、後阿僧祇劫供養十萬諸佛世尊、出家持戒、完全脫離煩惱進退無礙的也不是舍利弗。所以現在有資格決定你可不可以出家的只有我。」
福增聽了心中好歡喜,便跟在佛陀身後進入精舍,佛陀命令目犍連尊者替他剃度,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眾生都是隨緣得度,有的人和佛有緣,其他人就不能度;有的和舍利弗有緣,其他人就不能度;以此類推,隨著各人因緣而定。目犍連尊著見這個人年高老邁,誦經、坐禪、打雜等諸事都不能做,但是佛陀已同意他出家,便不得違抗,於是幫他剃度,受比丘戒。
福增老比丘前世已種下出家的因緣,而且也曾修集諸種善功德,晝夜精進勤修佛法,雖然廣通經論,但是因為年事已高,無法隨時恭敬迎送禮問上座,許多年輕的比丘因此常對他冷言冷語說:「這個老比丘倚老賣老,自己憑恃滿腹經藏,不知禮敬上座」,對他非常不恭敬。
這個時候老比丘的心裡非常難過,想著:在家時一家大小對我極不敬重,出了家還得承受冷嘲熱諷,我到底造了什麼業,要承受這種苦?乾脆一死了之。
竹林旁正好有條大河,他到了岸邊,脫下袈裟將它掛在樹枝上,對著衣服長跪,飲泣地說:「我並不是拾棄佛法僧,只是不要性命而已,現在我用這身衣服布施持戒精進,假如真有果報,願我下世能夠生在富樂之家,家人可以和平相處,不為難我修習善法,也希望能常遇三寶、出家修行,也願能遇到善知識帶領我進入涅槃。」
發完誓,他就走進湍急的河裡,這時目犍連尊者以天眼通看他的老徒弟在做什麼,找到他後,趕緊將他接上岸來說:「你在做什麼?」福增很慚愧,內心自問:「我該怎麼說呢?我不應說謊話欺騙和尚,一旦說了謊,將生生世世獲罪,而且和尚是大智慧者,如果我欺騙他,他也自然知道,所以我還是應該老老實實對和尚明說才對。」
世間真相
於是福增便對目犍連尊者說:「我因為厭惡世間的家,所以才出家,可是出家後,身心又不得安樂,所以我就想死。」目犍連尊者聽了之後,就想:如果這個人不怕生死輪迴之事,對於出家的好處恐怕就一無所獲。於是就告訴老比丘說:「既然你有這種想法,那麼就拉著我的衣角,千萬不要放手,我帶你去看一些東西。」
他們有如小鳥般在空中飛翔,不一會兒來到大海邊,看見一具剛剛去世的女人屍體,她的相貌非常好,有一條蟲從她的口中出來、又從鼻子進去,從眼睛出來、再由耳朵進去。目犍連尊者站著觀看然後要離去,老比丘開口問:「這女人是誰,為什麼會這樣?」目犍連尊者說:「到時候再說。」再往前不久,又看到一女人,將水舀進大鼎內,吹起火苗,水立即滾沸,只見她脫掉衣物後進入滾水中,頭髮指甲先脫落,肉熟了以後就脫離骨頭,骨頭隨著沸水掉出鼎外,風一吹又變成人形,她竟然拿起自己的肉吃了起來。福增看了心驚肉跳,問:「和尚,吃自己肉的人是誰?」目犍連尊者還是告訴他:「到時候再說。」
再往前走不遠之處,看到一個身材高大的人,身上布滿許許多多的蟲子,每個關節都被咬得痛苦難耐,而發出可怕的哀號聲。福增問:「和尚,這個大聲號叫的人是誰。」目犍連尊者還是說:「到時候再說。」又看到一個高大的男子,身旁站著很多獸頭人身的惡鬼手執弓弩,三叉毒箭的箭頭上都燃著火,他們競相刺射那個男子,那人全身都被火燒焦。老比丘問:「和尚,他為何要受到這種毒苦呢?」目犍連尊者還是告訴他:「到時候再說。」
再往前走,來到一座大山,山下裝有刀劍,有一個人從山上一頭栽下,刀劍刺穿身體,他自己拔出,把刀劍豎好之後再回到山上,一直重複著剛才的動作。老比丘又問,目犍連尊者還是用同樣的話回答他。
再往前,看到一個大的骨頭山,高約兩萬八千里,能遮蔽天日,目犍連尊者在其中的一根大肋骨上來回漫步,老比丘隨行在後,心想:「和尚現在沒事,我似乎可以問問剛剛所看到的事了。」於是就開口向尊者請教。
尊者說:現在正是時候。福增問:「第一個看到的女人是誰?」尊者說:「那個女人是舍衛城大薩薄的妻子,她的容貌端正,很得丈夫的寵愛。她的丈夫要外出做生意時,因為捨不得妻子一個人在家,就把她帶在身邊,和五百個商人一起坐船出海。這個婦人常常攬鏡自照,覺得自己非常美麗,便生起驕慢的心。忽然海底有隻大龜用腳踢船,船身破個大洞,沈入大海,船上的人全部罹難。依大海的法則,海底是不容死屍的,於是水中夜叉羅剎便將他們的屍體搬上岸來。
「眾生臨終時會緣著生前所愛而往生。例如有人盜用三寶或他父母的財物,乃至於殺人,這些都是罪大惡極,應該墮入熱火地獄;但是假如有人生前得了風寒冷病,一直想要以熱火來取暖,臨終也會隨著所思而墮熱火地獄。如果有人盜用佛燈、或出家僧的柴火、以及破壞僧人的房舍講堂等,所感的果報是墮入寒冰地獄;但是假使有人生前得了燥熱之病,常常想到寒冷的地方,死後也將隨著所想而墮寒冰地獄。
「相反的,如果有人臨終時聽人之勸,供養佛法僧,並發願來世能常遇三寶聽聞佛法,死後便可以往生在人道之中。假如有人廣種生天的善因,持清淨戒,並喜愛聽聞佛法、研究經藏,那他臨終時必定可以見到佛菩薩、天女,耳中聽到天樂來相迎,很和悅地往生六天之中。
「薩薄的妻子就是因為太眷戀自己的身軀,所以死後才會化生為蟲,附身在她的屍體上。
「吃自己肉的那個女人,則是舍衛國一位在家女居士的婢女,那位居士至誠邀請一位持戒清淨的法師到她家安居結夏九十天,她並且親自煮了許多非常精美的食物,叫那個婢女端去供養法師,結果那婢女竟然在屏風後面先挑最好的食物吃下,然後才端給法師食用。她的主人看見她的嘴巴有吃過東西的痕跡,就問她是不是偷吃法師的食物,婢女辯稱,那是法師吃剩下才給她吃的,並發誓:『如果我先吃法師的食物,我將生生世世吃自己的肉。』所以她便感得如此果報。」
福增再問:「我們所看到那個全身被蟲子嗤咬的人又是誰呢?」尊者說:「他是獺利吒營事比丘,曾經私自拿僧團的花果食物送給在家的人,命終時得到這種報應。而拿了他所餽贈物品的人,現在也都變成了寄生在他身上的蟲子。」
被箭射身的人又是誰呢?尊者告訴他,那人生前原是個大獵師,因為常常殺害禽獸,所以要受這種苦。福增又問:「那個反反覆覆從山上栽下,被刀劍穿身的人是誰呢?」尊者說:「他就是王舍城國王的大武將,生前驍勇善戰,打仗時常當前鋒,刀劍殺人無數,所以感得這種果報,死後墮大地獄,永無出期。」
福增再問尊者:「這座白骨山究竟是誰的呢?」尊者告訴他:「這是你的前身。」福增聽了,汗毛直豎、冷汗直流,趕緊請尊者說本末因緣。目犍連尊者說:「生死輪迴,無邊無際,而善業、惡業,也永遠不會敗壞,造什麼業,就會感什麼果報。在很久以前,閻浮世界中有個國王名叫法增,喜歡布施持戒和聽聞佛法,人很慈悲,治理國家二十年來,沒有傷害過任何生物。有一天,和人嬉戲時,臣子來問:『有一個人殺人犯了王法,該如何處置?』國王開玩笑地說:『就依國法來處置吧。』按當時的法律,殺人則死,那人就被判了死刑。等國王遊戲完,問臣子那個犯人現在何處時,犯人早已被處死了。國王聽了竟然昏倒在地,臣子用冷水潑他,過了好久才蘇醒,垂頭哭泣說:『我要下地獄了,我雖名為國王,卻傷害人們的生命。』於是他就捨棄王位,到深山一個人過活。
「國王死後,化生成摩竭魚,長在大海中,魚身大約兩萬八千里。而那些國王身邊的臣子,在世時仗勢欺人、剝削百姓,所以死後也都投生為摩竭魚,很多蟲子寄生在身上,常常因被蟲子咬得巨癢難受,就把身體和山壁摩擦,流出的血竟將大海染成赤紅色。國王化生的摩竭魚雖沒有如此果報,但是牠睡一次要一百年,醒來時覺得口渴,張口要喝海水時,剛好有一艘船經過,船上的五百人看見這條摩竭魚,非常害怕,都放聲痛哭,然後隨著各人的宗教信仰,有人拜佛、有的人求鬼神、有的人則叫父母妻子的名字。就在大魚張口要吃時,聽到有人念南無佛,就趕緊閉口,海水也停了,這些船客因此得救,而魚也因飢渴而死。王舍城內的夜叉就將大魚的屍體搬到海邊,任憑風吹雨淋,肉沒了,只剩下骨頭,這些骨頭就是你的前身。」
證羅漢果
目犍連尊者說:「你曾因為殺人而變成大海中的摩竭魚,如今得到這個暇滿人身,竟然不知道愛惜,如果現在就死,一定下地獄,永無出期。」福增看到自己的前身,又聽見尊者這麼說,馬上懼怕再落入生死輪迴,於是就所修的佛法次第憶念,了解世上一切都是無常,對於生死起了厭離心,斷盡一切煩惱,而證了羅漢果。目犍連尊者很歡喜地說:「原先你靠我載你到這個地方來,現在你可以用自己的神力回去了。」說完尊者就飛天而去,福增如同小鳥跟著母鳥一般,隨著尊者飛向虛空。
返回竹林後,那此年輕的比丘並不知道老比丘已證得羅漢果,還是和以往一樣用話來刺激他,由於老比丘心性已經調伏,外在威儀安詳,默不吭聲。佛陀知道這件事,怕那比丘造惡業,又想突顯老比丘的福德,就叫福增到跟前說:「福增你去過大海邊了吧?」福增就將在海邊所經過的事完完整整地稟告世尊。佛陀說:「你已脫離生死苦海,得到涅槃究竟之樂,應該受到一切人天供養,比丘該做的事,你都做得很好了。」
那些年輕比丘聽見佛陀的話,對於自己的行為都感到非常後悔,趕快起身來到福增前面五體投地深心懺悔,福增見他們心懷恐怖,不僅原諒他們、並且為他們說法,年輕比丘們聽了法之後,也起厭離生死之心,勤修精進,斷絕一切煩惱,都證得阿羅漢道。福增的善名也因此在王舍城內廣為流布,城中的人都說:這位百歲老人,大家原以為他老而無用,沒想到竟能在出家後成就如此不可思議的功德,宣揚希有妙法。於是眾人莫不發清淨心,有的是讓家人或奴婢出家,有的是自己出家,他們都十分歡喜互相勸說出家的功德。
(摘譯自《賢愚經.出家功德尸利苾提品》)
全文收錄於 第 29 期 6 ~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