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璀璨的花朵——各地研討班略報

為了讓廣論研討班同修們能得到法的增上,為了讓研討班能更深、更廣的發展,接引更多的眾生,在正籌備中―─「華藏教理學院」的帶動下,於六月十四日早上,來自美國及全省各地廣論研討的資深班長們,於台北「湖山精舍」佛堂,師父的法座前,大家共聚一堂,準備集思廣益,交換心得。

首先師父開示,每個人修學佛法,都是要離苦得樂,得到徹底圓滿的佛果。可是,沒有一件複雜的事,能一下就成功的,連小孩學走路、吃飯、寫字……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何況要達究竟圓滿的佛果,又豈能一步登天?必須對於知、量、次第有正確的認識,才不會有錯誤。過程中,從理論去摸索,求得了正確的知見,在行持上步步增上。但在這過程中,往往每人都有很高的期望,做不到時,就會失望灰心。故一開始就要準備「敗」,學「常敗」,從失敗中不斷摸索。積累成功的經驗,是要能從失敗中吸取成功的經驗,而不是愈敗愈錯。因地上,一定要有正知見,有好的教法、好的師長,再加上自己及同修們的互相切磋增上。

看佛經,如果是以自己的知見去解釋是不行的。研讀廣論亦是如此,不要自以為懂了,急著去修行。要先淨化自己的障礙(都在廣論的甲三當中),再依止善知識。一開始,要對廣論的全貌有整體認識,清楚究竟的目標。然後從下腳處,一步步達到這目標。整體認識後,一定要知道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猶如看地圖尋寶,如果看了地圖,卻不知自己所在的位置,地圖是白看了。對整體了解了,自己的位置也知道了,別人就動搖不了你了。自己也會很篤定的,腳踏實地的走上去。而參加廣論研討,就是讓我們從中深入,認識到自己現在的位置。

研討會上,當意見不一時,常會認為我的對,你的錯,要聽我的,不聽你的,有彼此排拒的現象,這是剛開始的正常狀態,但是,不要停在這裡。慢慢的,我們會發現自己陷在自己的見解當中,而自己的見解有兩種可能,其一是自己根本錯了,此時要把對方當作是大善知識、大救星。另一是,自己雖然對,但只對了百千萬分之一(如果我們圓滿的對,那就是佛了)。如果只得到這一點點,就停在那裡,就算成功了,也只是羅漢,到了法華會上,還要後悔,還要經過無量劫,供養無數佛。所以才要由理論和研討來切磋琢磨,由吸收對方的見解,使自己的知見在深、廣兩方面更豐富。現在我們憑著傳承師長及三寶的威力,自己宿生的善根,同修善知識的互助增上,大家慢慢改善。討論的過程,沒有一定的法則,佛說法無定法,法雖千變萬化,但不離開依法淨化,集資增上。師父期望大家掌握住此原則,彼此互相交換帶研討班的心得。

※     ※     ※

下面就是各地研討班的概況:

遠在太平洋彼岸,美國洛杉磯有一群廣論的好樂者(大覺蓮社班),他們自謙身處學佛邊地,卻不減研討廣論的熱忱。數年來,在未能蒙獲師長常臨加持的情況下,靠著學員們彼此的勸勉提攜及林耿如老居士等多位大德奔走鼓舞,充分發揮出共業增上的力量。目前不僅已研討完一輪,參加的學員沒有什麼減少,更令人佩服的是,第二班也已經成立了(正觀學佛會班)。美國地廣人稀,學員們要有不辭舟車勞累之精神,方得聚在一起研討廣論(以林耿如老居士為例,每次研討要開車一小時,近百公里),因此每次研討,都要花五、六小時,方得過癮。今年春在師父赴美蒞臨加持後,第三班也即將成立了,讓我們懷著敬佩且興奮的心情拭目以待吧! 

台灣極南端的屏東,在炎熱驕陽下,徐徐的椰風中,有一群老祖母們(南海寺A班),她們看不懂古文,聽不懂國語,更不用說提筆寫字了,但就憑著自己宿生的善根,和幾位菩薩般的學長們的鼓勵與協助之下,毅然地捧起了廣論,一字一句艱辛地讀下去。兩年來,在法的滋潤下,終於顯現出祖母們慢工出細活的絕佳手藝──不但研討到中士道的解脫正道,並且也克服了文字的障礙,參加消文,並書寫流利。

然而,這豐碩的成果,得來絕不輕鬆,其奮鬥的過程,感人至深。對他們而言,廣論研討不僅是星期六晚上的聚會共修而已,並且包含了事先的預習(學長們事先到各個同修家幫她們預習,甚至於預演,以得到充分的準備,並克服心理的障礙),研討會上的自由發揮及研討結束後複習(找時間複習,把不了解的地方,再討論一次,真正弄懂)。而正參加時,更有位風濕病發作,無法坐下,仍站立捧書堅持全程參與研討的事例。

師父說:「我一直感覺我不是在教你們,而是向你們學習。尤其是他們的這種精神,對我是絕大的鼓勵,要做成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有決心、有方法、有毅力。方法是佛陀的,心是自己的。方法是靠外頭,毅力是靠自己。尤其難得的是這幾個帶頭的人,別小看了這成果,這其中有把我們送到極樂世界去的功德在。」

高雄方面,鳳山的五常研討班,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研討班。三年來,不僅造就了許多班長人才,並且擴展出瑞祥、瑞竹、五甲……等約十個左右的研討班,對於南部地區的廣論推廣有極大貢獻。其中有的班長,一星期要跑八個研討班,北到嘉義,南到屏東。以世間人來看,他們似是瘋了,最受用的卻是他們自己。

高屏地區有一特色,那就是有許多由學校校長、主任帶頭,老師職員們所組成的研討班,例如:瑞祥國中、大仁國中、興仁國中、大仁藥專……等。由於成員很多是當老師的知識份子,知見比較強,根器也比較利,所以當班長的更需要帶班的善巧:在研討的方式上,盡量將佛法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員們感受到廣論確實非常有用,而不離開廣論。辛苦的結果使研討的成果更豐碩。有位管理組長學廣論後,應用因果概念去教導學生,不但效果非常好,更重要的是,十多年來,他自己內心沒有感到這麼的快樂過。有位校長更感嘆的說,教育的力量實在有限,真要靠宗教的力量來幫助啊!師父說:「現在世間的教育,較偏重教人技術,增長貪念,貪不到就瞋,的確,也只有靠佛教的力量去平衡,去淨化了!」現在,南部很多國中,看到別的學校成功,一個跟著一個,也都要成立研討班。

高屏地區研討班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有許多由出家眾和在家眾混合組成的研討班(如玉琳寺、圓明寺、碧瑞禪寺……等),或由出家眾組成的研討班(如悟光精舍)。

嘉義地區的研討班,是種子下得最早(民國七十七年),等最久才發芽的(三個多月前才成立)。但,一發出芽來,就是很有力道的(幾乎全部都是佛學院畢業的學員),而且成長非常迅速(下個月可能會再成立一新班,也將都是佛學院畢業的學員)。

從嘉義班那麼久才成立來看,更感受到暇滿人身的難得。由於陳班長是一位醫生,所以他的同業朋友中,肯發心學佛的幾乎沒有。往往學科學的人,尤其醫生,總覺得自己樣樣得有根有據,於是主觀地認為佛法一無是處。這實在是他們學佛的一大障礙。

台中地區目前有兩個研討班,都是台電的員工參與,目前打算準備再加強,師父對此一決定非常讚許,並答應要去支援。

台北,有同修學了廣論滿懷欣喜,結果就不辭辛苦,南下遠到苗栗,協助那邊成立了苗栗的研討班。苗栗班有兩個特點:其一是每次研討時除了廣論以外,還找一個佛法上的主題來研討,以提升大家對佛法的興趣。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每個月要開一次檢討會,聽取每個人的意見,大家共同商議,如何來做好這個研討班。班長不是去告訴學員們你應該怎麼辦,而是隨順著他們。師父對這一點非常讚嘆,他說:「學佛的態度,應該這樣。看過《阿底峽尊者傳》的人都知道,尊者並未說這個對那個錯,這個好那個不好,他了解眾生的根性意樂,順著眾生的根性意樂去攝受他們。所以最後他身上掛一百零八根鑰匙,每個教派他都是頭。」不過,師父也同時提示:「我們的動機很重要,動機是自己學習,並為了善巧利益人家。如果沒有這動機,就變成了世間的老油條。」

新竹研討班的特色是非常團結,研討時幾乎沒有缺席的,真有困難不能來參加研討,就調課或乾脆停一堂課,當有新班成立時,則是舊班全班帶過去支援。隨喜,目前已研討到止觀的部分。

(待續)

全文收錄於 第 9 期 第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