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師父走,準沒錯!——李啟聰駕農機墾出資糧田

圖 / 君君子攝影.李啟聰提供 文 / 庭竹均

圖 / 君君子攝影.李啟聰提供 文 / 庭竹均

園區開墾之初,李啟聰夫婦供養大筆退休金購入曳引機。應編輯群之邀,啟聰師兄再度坐上駕駛座,專業而歡喜地把著方向盤,勇悍前行。曳引機雖已功臣身退多年,狀態依舊良好如初。園區開墾之初,李啟聰夫婦供養大筆退休金購入曳引機。應編輯群之邀,啟聰師兄再度坐上駕駛座,專業而歡喜地把著方向盤,勇悍前行。曳引機雖已功臣身退多年,狀態依舊良好如初。

園區的母子樹、PEI 的草莓田,都有他深耕的足跡。一介平凡的農夫,學了二十年佛才遇見《廣論》,見證了師父慈心的奇蹟、篤定了自己此世來生的路......

園區開墾之初,李啟聰夫婦供養大筆退休金購入曳引機。應編輯群之邀,啟聰師兄再度坐上駕駛座,專業而歡喜地把著方向盤,勇悍前行。曳引機雖已功臣身退多年,狀態依舊良好如初。園區開墾之初,李啟聰夫婦供養大筆退休金購入曳引機。應編輯群之邀,啟聰師兄再度坐上駕駛座,專業而歡喜地把著方向盤,勇悍前行。曳引機雖已功臣身退多年,狀態依舊良好如初。

「有一天,我的親戚背了很多本《廣論》到家裡,我問他這是什麼?他說:這是《菩提道次第廣論》。我聽了很生疏,學了二十年的佛,從來沒聽過......。」

親戚帶來的《廣論》,正是點亮李啟聰生命的火源——一生從事農活,從但圖溫飽轉而普護萬物;擅長操作農具機械的他,曳引機開著、開著,居然在近古稀之年開到地球另一端的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PEI)去了!

稻豆晶圓,閃爍的是悲智

李啟聰自年輕就是虔誠佛教徒,學佛對他而言,不外乎聽經、做定課。住屏東的他到處聞法,甚至每晚開車載同村的信徒到寺院做晚課、拜八十八佛,持續近二十年。

直至遇到《廣論》、日常師父,年近半百的李啟聰這才曉得,原來學佛所求的是「成佛」,而這條「道次第」竟如此明確,和過去所見所聞完全不同。他很清楚,遇見師父,自己終於可以不再原地打轉。

之後一有機會,李啟聰就北上鳳山寺拜見師父。每次師父都會關心並詢問農忙狀況。當時盛行慣行農法,害蟲雖除掉了,但大量無辜生物連帶非死即傷,農夫也飽受其害、一身病氣,李啟聰就經常噴藥噴到全身發冷、差點中毒。

看見師父大力推行有機耕作,如他一介農夫、土壤裡微小生物,都為師父慈心理念所及,他深受感動:「真是沒想到竟有這麼悲智具足的師父,不僅教人學佛,還關愛所有生命!」

明知轉作有機可能收成驟減,李啟聰卻不計代價立刻施行,即使有幾次覺得收成無望,仍沒生起一點退心。也許是他的堅持,讓奇蹟數次降臨......。

那年屏東水稻田鬧蟲災,看鄰田一畝畝全被稻飛蝨吸食殆盡,他和太太也都認定了自家的稻子肯定逃不過。誰知當蟲群離去,整片水稻區竟只有他那塊田絲毫無損!和鄰田一比才知道,原來他的有機田地力豐厚致使稻桿纖維粗壯,不利稻飛蝨刺吸枝液而保住了稻子,成為那年收穫最好的一戶。

還有一次,李啟聰和中興大學教授合作種植紅豆,噴灑自然防治液代替農藥。不料後來他忙於團體事務沒空照顧,又遇小綠葉蟬光臨田地,加上收成季節到來時紅豆田已沒入雜草中......,若非聽人建議,他根本不想花時間踩進那塊收成希望渺茫的田裡。但當他把草撥開一看,枝條上竟滿滿都是豆莢,他又驚又喜,當下跪地感激佛菩薩!最後李啟聰將這批天賜圓熟的紅豆悉數供養僧團。

種種事蹟,讓他更堅信師父的慈悲和智慧,決定此生緊隨不離。

跟緊師父,掃蕩魔花刃劍

他這句「緊隨不離」可不是嘴上說說,而是在眾人難以接受、無法理解的艱難狀態下,以身相許於師長。

話說當年一聽師父要在雲林古坑建設教育園區,死忠支持師父理念的李啟聰,便心心念念著亟需人力開墾的荒地,直想跟著師友全方位打拚。不過,這個抉擇得放下一切,家人、工作,該如何交代?

他望著辦公室窗外的二峰圳,勁風呼呼,艱苦童年的回憶湧現——父親在他八個月大時就離世了;母親在他上小學前也回了娘家。失去雙親的姊弟倆只能投靠叔叔,但日子依舊辛苦,他夜晚要睡在田裡防賊偷西瓜,天亮了才能去學校讀書。

儘管如此,李啟聰仍然咬牙苦讀考上初中,最終進入台糖上班。從小勞筋骨、苦心志的訓練,讓他的工作態度與能力迅速獲得主管肯定,甚至在當年農場鼓勵退休的政策下,還逆勢為他晉升職位,給予優渥酬勞。相對於悲慘的少壯歲月,職涯可謂順風順水。

歷經了這些苦日子與好日子,他意識到:「人生再苦也會過去、再好也有盡頭,關鍵在有沒有摸清門路從苦中透脫——所以,還是好好跟著師父走吧!」他決定提前退休。然而,分家時繼承了龐大債務,為能盡速清償,白天他到台糖農場開農機,下班後繼續耕作自家農田,經常忙到深更半夜才休息。好不容易債務清零,眼看就要苦盡甘來,陪著起早摸黑、忙於農事的太太怎能接受他的抉擇?信賴他、器重他的主管以為他被高薪挖腳,又如何理解與認同他的離去?

啟聰師兄力挺師父的慈心事業,還在台糖上班時,太太莊寶惜師姐就在家裡照顧有機田。(左)如今莊稼漢退而不休,依然勤耕有機,甘蔗是近來的農作之一。(右)啟聰師兄力挺師父的慈心事業,還在台糖上班時,太太莊寶惜師姐就在家裡照顧有機田。(左)如今莊稼漢退而不休,依然勤耕有機,甘蔗是近來的農作之一。(右)

主管退簽、慰留,他再上簽、表態,就這樣往返十多次,最後,主管同意他隔年退休。一年之後,2001 年,他五十六歲,離開服務二十九年的台糖公司。告別公司的那天,太太莊寶惜陪同打理,驅車離去時,她問眼神堅定直視前方的先生:「不回頭看一眼嗎?」之後,莊寶惜也秉持著這分「義無反顧」的精神,繼續任勞任怨地和丈夫胼手胝足,不論是在園區和另一位義工楊月娥每餐煮十幾鍋飯給大夥吃,還是返回屏東照管自家農田。

啟聰師兄力挺師父的慈心事業,還在台糖上班時,太太莊寶惜師姐就在家裡照顧有機田。(左)如今莊稼漢退而不休,依然勤耕有機,甘蔗是近來的農作之一。(右)啟聰師兄力挺師父的慈心事業,還在台糖上班時,太太莊寶惜師姐就在家裡照顧有機田。(左)如今莊稼漢退而不休,依然勤耕有機,甘蔗是近來的農作之一。(右)

園區墾地,不畏日烈沙揚

進入園區後,李啟聰隨即被編入景觀組,負責從各地移植樹種過來。園區內福智小學的著名地標——母子樹,就是他親手種下的。當初他和司機從台中要運回這棵「巨樹」時,為了安全考量,捨棄只要兩個小時車程的高速公路,改走省道。

沒想到巨樹甚至高過橫於省道上的電線,李啟聰還得爬上樹,費力地撐竿揭起路上一條條的電線,原本就不快的車速只能降得更低。好不容易到了雲林,未料行經雲科大前因施工而變窄的路段時,後方忽然傳來乒乓巨響,回頭一看,一路上的警示燈都被掃落。警察前來盤問,他趕緊上前解釋,還安慰司機:「沒關係,我來負責,這幾千塊罰單交給我就好!」抵達園區,已是隔天凌晨四點半。

除了植樹,李啟聰也幫忙墾地。廣袤地表放眼望去黃沙滾滾、石塊累累,當時僅靠人力徒手開墾,眼看進度已遠遠落後預計工期,義工們在火辣日頭下又頻頻中暑,即使有台小型曳引機,仍無法負荷如此龐大的工作量,他和妻子馬上想到:「這不正是護持師長志業的大好機會嗎?」於是撥出大半退休金,供養園區購入新機器,隨後五號地的開墾便由有農機專長的他負責。

農機開得慢條斯理,讓人誤以為他在偷懶,其實烈日炙人,誰也不想多待一分鐘,只想趕緊完成工作進度,但是地上到處是大石,他不得不降低農機轉速,否則石頭一反彈,不是壞了機器,就是傷及性命。

那段頂著太陽、獨自開墾五號地的日子漫長又艱辛。當石頭清理得差不多時,園區接到一通來自加拿大 PEI 的電話,僧團請林茂宗組長派員至 PEI 協助農作......。

李啟聰從未出過國,如何搭機、轉機尚且不知,異國語言更是難關。但他思忖師父曾說過:「這一生想要成就什麼事情都需要資糧。」想想園區的地近乎整平,階段性任務已了,而 PEI 那兒的有機農業正需要開發,於是毫無懸念地與目前服務於園區管理處的林文志勇往直向加拿大!

在園區的足跡

由啟聰師兄親手植於福智小學的母子樹,如今已成為園區內的著名地標之一。由啟聰師兄親手植於福智小學的母子樹,如今已成為園區內的著名地標之一。這是個長逾一百公尺的「綠色車庫」──當年跟啟聰師兄一塊打拚的各式犁具和施肥斗整齊排列於此,啟聰師兄如數家珍一一介紹。雖然早已退役、爬滿綠草,器械上卻沒有任何泥土,惜福愛物的精神,也顯露在他開了三十年的愛車上。這是個長逾一百公尺的「綠色車庫」──當年跟啟聰師兄一塊打拚的各式犁具和施肥斗整齊排列於此,啟聰師兄如數家珍一一介紹。雖然早已退役、爬滿綠草,器械上卻沒有任何泥土,惜福愛物的精神,也顯露在他開了三十年的愛車上。

赴 P 承擔,突破生命格局

2013 年,六十八歲的李啟聰在 PEI 待了五個多月,進行大面積有機耕作試驗,並成功移植草莓田。

原本做完景觀和農務工作後就打算離開,這時如復法師詢問他:「李居士,您可不可以留下來到工程這邊幫忙?」沒有工程經驗的他本想婉拒,但聽到法師接著說道:「您會不會開怪手?我們要做污水處理廠,須先挖條路讓工程人機進入,但時間很緊,卻雇不到人......。」他便不再推辭,並拜託法師給他兩天時間學習操作怪手。

隔天,聽完廠商的操作說明,法師就帶他到森林裡練習,沒想到一天下來,連一株小樹都挖不起來,法師見狀安慰他說:「不要緊,放下心慢慢學就好。」

晚上,李啟聰趕緊跑到佛學院,跪在佛前祈求:「佛祖,我好不容易到 P 島來,不要讓我白吃白住,我已經夠沒有資糧了!」第二天,他再度坐上駕駛座,沒想到一伸手就精準到位,連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自此,每天清晨帶著法師為他準備的午餐,駛過一、兩公里的泥濘山徑,獨自在幽暗的密林裡挖路。不忍工期拖長,會讓僧團額外支出怪手租金,於是把午餐的便當留一半當晚餐,不午休地做到晚上八、九點天黑(PEI 天黑得晚)、不能做了才回去。

2015 年,應禪僧法師之邀,會農業機械的李啟聰再次到 PEI 協助農務及農地開墾四個多月。

在 P 島的耕耘

2013 至 2015 年,李啟聰師兄兩度受命遠赴加拿大開墾、整地,此圖是護他獨入深林的「越野戰車」。2013 至 2015 年,李啟聰師兄兩度受命遠赴加拿大開墾、整地,此圖是護他獨入深林的「越野戰車」。此圖是他協助在溫室旁搭建的棚架,棚內種植的是有機北瓜。此圖是他協助在溫室旁搭建的棚架,棚內種植的是有機北瓜。此圖是為種植松樹林而整地清理掉的樹根。此圖是為種植松樹林而整地清理掉的樹根。

耋耄心願,還是不離師長

年近古稀,該是個含飴弄孫或偕伴旅遊的享受時光吧!但堅定依止師長的心行,他飛越半個地球去開墾有機、建設寺院,活出了不凡的生命。

現在已回到台灣的李啟聰在園區繼續學習,身體硬朗,時不時還會到田裡種甘蔗、採花生。除了全廣、宗行班等的學習,他每日一卷《般若經》、一輪三十五佛懺,自謙學歷不高,「《廣論》學得不是很好」,然而師父的話就是他心靈的頂端,「跟著師父,就絕對沒有錯啦!」不擅華麗的詞藻,李啟聰任遇何事就這句氣魄的話語。

近知天命的年紀遇見師父,硬是如此死心塌地,把所有困難都化成資糧。李啟聰——來自稻花香裡的莊稼漢,雖然言詞拙樸,但那顆心、走過的足跡,可謂精彩豐美。他讓後輩看見,當一位善知識進入一個人的生命後,琢磨刻劃出的境界,踏實而不凡。

定課不輟

這是啟聰師兄位於雲林的住所,整棟房子最「豐富」的就是頂樓的佛堂,書櫃裡除了經論別無他物。拜三十五佛一輪、誦《般若經》一卷,是他的每日定課。這是啟聰師兄位於雲林的住所,整棟房子最「豐富」的就是頂樓的佛堂,書櫃裡除了經論別無他物。拜三十五佛一輪、誦《般若經》一卷,是他的每日定課。

 

來源:《福智之聲》242 期 第 110 ~ 1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