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淨化內心,到世界大同——郭基瑞執行長 談背經與自利

整理 / 編輯室

整理 / 編輯室

2023 年一月十四日全區班長班,老師聽完淨智年度總結後,滿心歡喜地獻上大禮(之一):廣論班課程將有新的推進——背經論——今年就會上線!

站在巨人的肩膀看天下、快速累積前人的智慧經驗(少走冤枉路)、訓練心智、扭轉習氣、提持念知力(不易胡思亂想)、增長記憶力、降低失智症......,背書好處數之不盡,不必然人人想要;然而「成佛過程中,背書(背誦萬世不移的經典)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此毫無或然率的鐵律,佛弟子豈能率爾揚棄?

老師在《廣海明月》第 250 講中如是開示:「......當我們在背書的時候......,我們是否會直接感受到:其實這就是對我生命的最佳利益,我就在用最佳的方式利益自己——圓滿自利,走在最正確的利益自己的路上?」您對此是肯定句的感受?還是覺得二者乃不易或遙遠的連結?何以背書的當下正是對自己的最佳饒益呢?

經典,不離孝悌

福智文教基金會郭基瑞執行長

為探求答案,福聲編輯室特別採訪福智文教基金會郭基瑞執行長。執行長除了傾力推動背經會考,更是以身作則,甚至勸發所有同仁投入。他強調,只有真實參與背書,才能感受到經典內化於無形、卻能於對境現起的好處,也只有將經典熟讀於心才懂得如何實踐。

福智文教基金會郭基瑞執行長

作為承擔師長背書理念最主要的推手,文教事業部一直以「傳持經典」為己任——經典是現代人所需的教科書,可以滿足現代社會、乃至生存於世上的需求,尤指精神層面。

執行長提出,現代人際的和諧問題莫不從經典出,而經典離不開「孝悌」之理——當我們都以為,背書是死記硬背一些老觀念、舊思想的時候,執行長另闢蹊徑,深入剖析經典與天地人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將背誦經典與利益自己做了最佳的連結。編輯室整理於下。

孝悌,於天地人

經典,指的是聖賢之語。佛說的稱為經,菩薩講的稱為論,聖賢留下的稱為經典,好比佛菩薩、孔子等先賢所言。而聖賢語有個特色——一般背書的人不了解——就是古聖先賢們都了解天地的道理,因此經典即是在詮釋天地運作!這一點如果不能了解,光是背經,則顯得多麼生澀無趣。

春夏秋冬,白晝黑夜,無止息的天道循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滋長萬物,照顧每一個人;天地父母,沒有說只照顧好人、不照顧壞人,生長的東西只長給好人吃、不長給壞人吃,這就是天地間的道理。而聖人之道、佛菩薩之道,就是希望透過經論文字,傳遞天地道理給世世代代的後輩子孫,令他們了解,然後順著天地來運轉,順勢即得和諧。

家庭,天地縮影

當然天地若要長養萬物,照顧所有人,還需要很多人去幫忙,於是每個家庭中都有一對父母。父母對子女無怨無悔無私的付出,正像天地在照顧萬物一樣,傾其所有,希望孩子越來越好。所以父母是家裡的小天地,外面的天地是大地的父母,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兩對父母,那我們該如何看待父母,如何與他們互動?

經典正是詮釋此理,佛經也是如此,佛陀至忉利天為母說法、《父母恩重難報經》、《廣論》中講述父母為具力業門的一環,是福田門、是重業,重業先感果。其實儒家也在闡釋這件事情,所以為什麼背經有如此大的好處?因為你只要背經,就在練習與天地融合,如果能把背誦經典的內涵實踐出來,不僅僅是讀懂了老天,還做了老天最高興、最歡喜的事,祂會不會加持你?!

所以「百善孝為先」,老天最歡喜大家去行善、去行孝,因為父母是天地的濃縮版,濃縮到家庭裡,報答父母就是報答天地,這是一體的!不管家庭三個孩子、四個孩子、五個孩子,父母親都好好照顧,幫老天執行任務,做子女的如果願意孝順父母,不但報答了父母,同時也報答老天,所以一定是孝順、跟天地相順的人才能上通天地,跟天地並列,號稱天地人三才。

實踐,世界大同

有人說經典很重要,佛經也好,儒家經典也好,重點是後面的實踐,沒有實踐等於只做一半而已,一旦去做,絕對碰到孝悌的問題——家裡上面有老、下有小,你怎麼對待老的,小的就在學、在看,以後就怎麼對待你。所以你的態度實際也在教小輩,代代相傳,家庭一定和樂。

如果每家都像我們家這樣(孝悌相傳),這個國不就是安和樂利嗎?「齊家治國」,家齊了國就治,這個就是「大同世界」。大同世界從來沒有在我們歷史上出現過,但是不是有些人家庭很和樂?有啊!我們稱之為小康之家,那就是大同世界的濃縮版,濃縮在家庭裡面,如果每一家都是小康之家,大同世界是不是就出現了?!

內心,展現無窮

雖然現在還沒有,我們可以努力讓自己家裡變成小康之家,放大就是大同世界,反之縮小就是小康之家,再縮小就是我們的內心世界。

我們用經典來淨化內心,讓內心有好的概念,外在遲早也會有,如果連內心都沒有的話,外在是絕不可能有的。老師常講:「你不希求空性,空性不會自動找上你喔!」這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現在我們先不要顧慮太多,好比家中有什麼困難,先不管,而讓內心先有一些古聖先賢的思想、有佛菩薩的智慧,有了之後,自然而然有一天因緣具足,它就展現出來了——展現在家裡,展現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

 

來源:《福智之聲》243 期 第 27 ~ 3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