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字體縮放 最小100%最大
讀經尺 開啟關閉

(三)復次夫取福田當取其德。不應簡擇少壯老弊。

我昔曾聞。有檀越遣知識道人詣僧伽藍請諸眾僧。但求老大不用年少。後知識道人請諸眾僧。次到沙彌。然其不用。沙彌語言。何故不用我等沙彌。答言。檀越不用非是我也。勸化道人即說偈言

耆年有宿德 髮白而面皺

秀眉齒缺落 背僂支節緩

檀越樂如是 不喜見幼小

時寺中有諸沙彌。盡是羅漢。譬如有人觸惱師子棖其腰脉令其瞋恚。諸沙彌等皆作是語。彼之檀越愚無智慧。不樂有德唯貪耆老。時諸沙彌即說偈言

所謂長老者 不必在白髮

面皺牙齒落 愚癡無智慧

所貴能修福 除滅去眾惡

淨修梵行者 是名為長老

我等於毀譽 不生增減心

但令彼檀越 獲得於罪過

又於僧福田 誹謗生增減

我等應速往 起發彼檀越

莫令墮惡趣 彼諸沙彌等

尋以神通力 化作老人像

髮白而面皺 秀眉牙齒落

僂脊而柱杖 詣彼檀越家

檀越既見已 心生大歡慶

燒香散名花 速請令就坐

既至須臾頃 還服沙彌形

檀越生驚愕 變化乃如是

為飲天甘露 容色忽鮮變

爾時沙彌即作是言。我非夜叉亦非羅剎。先見檀越選擇耆老。於僧福田生高下想壞汝善根。故作是化令汝改悔。即說偈言

譬如蚊子[目*(隹/乃)] 欲盡大海底

世間無能測 眾僧功德者

一切皆無能 籌量僧功德

況汝獨一己 而欲測量彼

沙彌復言。汝今不應校量眾僧耆少形相。夫求法者不觀形相唯在智慧。身雖幼稚斷諸結漏得於聖道。雖老放逸是名幼小。汝所為作甚為不是。若以爪指欲盡海底。無有是處。汝亦如是。欲以汝智測量福田而知高下。亦無是處。汝寧不聞如來所說四不輕經。王子蛇火沙彌等都不可輕。世尊所說菴羅果喻。內生外熟。外生內熟莫妄稱量前人長短。一念之中亦可得道。汝於今者極有大過。汝若有疑今悉可問。從今已後更莫如是於僧福田生分別想。即說偈言

眾僧功德海 無能測量者

佛尚生欣敬 自以百偈讚

況餘一切人 而當不稱歎

廣大良福田 種少獲大利

釋迦和合眾 是名第三寶

於諸大眾中 勿以貌取人

不可以種族 威儀巧言說

未測其內德 覩形生宗仰

觀形雖幼弱 聰慧有高德

不知內心行 乃更生輕蔑

譬如大叢林 薝蔔雜伊蘭

眾樹雖參差 語林則不異

僧雖有長幼 不應生分別

迦葉欲出家 捨身上妙服

取庫最下衣 猶直十萬金

眾僧之福田 其事亦如是

供養最下者 獲報十万身

譬如大海水 不宿於死屍

僧海亦如是 不容毀禁者

於諸凡夫僧 最下持少戒

恭敬加供養 能獲大果報

是故於眾僧 耆老及少年

等心而供養 不應生分別

爾時檀越聞是語已身毛為竪。五體投地求哀懺悔。凡夫愚人多有愆咎。願聽懺悔。所有疑惑幸為解釋。即說偈言

汝有大智慧 以斷諸疑網

我若不諮問 則非有智者

爾時沙彌即告之曰。恣汝所問當為汝說。檀越問言。大德。敬信佛僧何者為勝。沙彌答曰。汝寧不知有三寶乎。檀越言。我今雖復知有三寶。然三寶中豈可無有一最勝耶。沙彌答曰。我於佛僧不見增減。即說偈言

大姓婆羅門 厥名突羅闍

毀譽佛不異 以食施如來

如來既不受 三界無能消

擲置於水中 烟炎同時起

瞿曇彌奉衣 佛勅施眾僧

以是因緣故 三寶等無異

爾時檀越聞是語已。即作是言。如其佛僧等無異者。何故以食置于水中不與眾僧。沙彌答言。如來於食都無悋惜。為欲顯示眾僧德力故為是耳。所以者何。佛觀此食。三界之中無能消者。置於水中水即炎起。然瞿曇彌故以衣奉佛。佛迴與僧。眾僧受已無有變異。是故當知。僧有大德。得大名稱佛僧無異。時彼檀越即作是言。自今以後於眾僧所若老若少等心恭敬不生分別。沙彌答言。汝若如是不久當得見諦之道。即說偈言

多聞與持戒 禪定及智慧

趣向三乘人 得果并與向

譬如辛頭河 流注入大海

是等諸賢聖 悉入僧大海

譬如雪山中 具足諸妙藥

亦如好良田 增長於種子

賢善諸智人 悉從僧中出

說是偈已而作是言。檀越汝寧不聞經中。阿尼慮頭難提黔毘羅。此三族姓子鬼神大將。名曰伽扶。白佛言。世尊。一切世界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能心念此三族姓子者。皆能令其得利安樂。僧中三人尚能利益。況復大眾。即說偈言

三人不成僧 念則得利益

如彼鬼將言 未得名念僧

尚獲是大利 況復念僧者

是故汝當知 功德諸善事

皆從僧中出 譬如大龍雨

唯海能堪受 眾僧亦如是

能受大法雨 是故汝應當

專心念眾僧 如是眾僧者

是諸善之群 解脫之大眾

僧猶勇健軍 能摧魔怨敵

如是眾僧者 勝智之叢林

一切諸善行 運集在其中

趣三乘解脫 大勝之伴黨

爾時沙彌說偈讚已。檀越眷屬心大歡喜。皆得須陀洹果。

 

大莊嚴論經卷第一

 

 大莊嚴論經卷第一  (三) PDF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