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

字體縮放 最小100%最大
讀經尺 開啟關閉

(二九)昔山中有兩沙門。閑居行道得六通。去之不遠有一師子生二子。稍稍長大。師子母欲行。心念惟道德二慈可以委命。即語欲行來。二子尚小恐人傷害。欲寄道人惟蒙慈護。自當來視道人許之。師子行還。見子附道人復捨而行。道人分衛還餘食共食之。每見道人還喜行迎。道人後行。獵師遇之。師子子迸走入草。獵師依憑道人。便著室中袈裟。入草擒之。師子謂是道人。即出赴之。獵師打殺剝皮取作師子皮裘。直金千兩。道人行還不見師子。坐禪觀之。知為獵師所殺。即以神力奪皮來還。作褥坐上。口為呪願。復禪觀之。知當往生國中長者家作雙生子。道人往詣其家。問長者何所乏。曰惟患無子。便報為長者求子。長者大喜。道人言。若得子何以相報。曰子長大當施為沙彌。道人曰。勿忘此要。唯覺有娠。後果雙生二男。相似如一年。八九歲。道人過。二兒見自然歡喜。道人謂長者曰。識本誓不。長者不敢違誓。便以二子施沙門。沙門將入山學。未久亦得阿羅漢。亦恒自坐故皮上。日日入禪自觀。便見己前身皮。各起禮謝。師恩力乃令我等得道。皆是慈念之力。禽獸善心猶尚解脫。何況志情發於善願。而不解脫也。

 

眾經撰雜譬喻卷下  (二九) PDF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