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之方-5

字體縮放 最小100%最大
讀經尺 開啟關閉

大抵人各惡其非類,鄉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難自立。且豪傑錚錚,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敗,而善人常得謗;惟仁人長者,匡直而輔翼之,其功德最宏。

【註】大抵、就是大概的意思。非類、是不一樣。或是性情不一樣,或是主見不一樣,或是黨派不一樣。鄉人、是在一個鄉裏頭的人。錚錚、本來是五金一類,像鐵一樣的聲音,從前後漢時代,光武皇帝稱讚劉盆子說,他是鐵中錚錚,就是比平常人不相同的意思。指摘、是說長道短的意思。長者的長字,要在左邊上角加一圈,是性情忠厚,道德高尚的前輩人。匡、本來是不正的,使得他正。輔、是幫助。翼、是保護的意思,像大鳥把翅膀來遮保護小鳥一樣。宏、就是大。

【解】大概普通的人,有些人是善的,有些人是惡的,善的歸在善的一類,惡的歸在惡的一類,對那不同類的人,都不免要厭恨的,小人都是恨君子的,惡人都是恨善人的。在一個鄉裏頭的人,都是善的少不善的多,不善的人,對那善的人,都是不滿意的。並且因為不善的人多,善的人少,所以善人在這種世俗裏邊,常常被不善人的勢力所壓倒,不能夠立得住。並且豪傑的性情,是硬的直的,比平常人不同的,他們不很修飾外貌的。俗人的眼,又多見識不高的,看不明白豪傑的心是好的。只看他外貌,就說長道短,隨便批評了。所以做善事常常容易失敗,善人常常被人說壞話。碰到這種事情,全靠仁人長者,看見不正的人,教導他,使得他正。不直的人,教導他,使得他直。看見善人,要幫助他,保護他。這種樣子對待人的功德,實在是最大的。

何謂勸人為善?生為人類,孰無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沒溺。凡與人相處,當方便提撕,開其迷惑。譬猶長夜大夢,而令之一覺;譬猶久陷煩惱,而拔之清涼,為惠最溥。韓愈云: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較之與人為善,雖有形迹,然對證發藥。時有奇效,不可廢也;失言失人,當反吾智。

【註】孰、是什麼人的意思。世路、就是世界上。役役、是忙忙碌碌的追求,不停歇的意思。沒溺、是沈落在水裏頭,就是墮落的意思。提撕、是提醒他,使得他覺悟。覺字、要在右邊上角加一圈,是夢醒的意思。溥、是周徧的意思,大的意思。韓愈、是姓韓、名愈、號叫退之。是河南省汝南府南陽縣人。在唐朝時代,做過吏部刑部兩部侍郎的。死後,又追封禮部尚書。並且還賜給一個文字,做他的諡法。後來的人,因為他做的文章,好得了不得,大家敬重他,所以就稱他韓文公。證、就是病症。不可以同他說話的人,倒反用話去勸他,叫失言。可以同他說話的人,倒反不用話去勸他,叫失人。

【解】什麼叫做勸人為善呢?凡是一個人,既經生在世界上做了人,那一個人沒有良心的呢?只因為世界上,專門為了名,為了利,忙忙碌碌去追求,不肯停歇。只要有名利可以得到,就不管這件事情,做得做不得都去做了,那就最容易墮落了。所以同旁人往來,應該常常要留心看看這個人。若是看他要墮落了,就應該想種種的方法,去指點他,提醒他,開發他的糊塗昏亂。譬如在很長的夜裏頭,做了一個很大的夢,一定要叫喚他,使得他快醒轉來。譬如他長久的陷落在煩惱裏頭,一定要提拔他出來,使得他清清涼涼,安安逸逸。像把這種樣的恩惠待人,是最周徧,最廣大的。從前韓文公說道:用口來勸人,是在一個時候,並且是在一處地方的,事情過了,人家就忘記了,並且別處的人,也聽不到的。用書來勸人,是很長久的,可以傳到一百世,還在世界上的。並且可以傳到遠的地方,那怕千里、萬里的遠,也可以傳得到的。所以做善書,是很好的,很有大功德的。上邊第一條所說的與人為善,是完全用自己的身體,來做榜樣,使得旁人天天看慣了,不知不覺的良心發現了,把向來的壞處全都改好了,一些形式痕跡都沒有。這裏說用口來勸,用書來勸,雖然比較起來,像有了勸的形式痕跡。但是旁人有什麼壞處,就用什麼話、什麼書去勸他。譬如一個人有了病,什麼病,就用什麼藥,對準了他的病症,發藥給他醫,常常有很奇怪的效驗的。所以同了上邊所說的與人為善,都是很要緊的,兩樣都不可以廢掉的。並且勸人也要勸得的當的,譬如這個人的性情倔強的,不可以用說話來勸他的,你倒用話去勸了,不但是白白的勸,並且還恐怕越勸越不好哩,所說的話,也變成廢話了,這就叫失言。若是這個人的性情和順的,可以用話來勸他的,你倒不用話去勸了,是不識人,是錯過了可以勸人的機會,並且還錯過可以受勸的人了,這就叫失人。失言失人,都是自己的聰明不夠,分辨不出來,就應該自己反轉來,責備自己的不聰明。因為聰明人,既然不會失言,也不會失人的。

何謂救人危急?患難顛沛,人所時有。偶一遇之,當如痌癏之在身,速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濟其顛連。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蓋仁人之言哉。

【註】患、有怕有憂的意思。難字、要在右角上邊加一圈,意思是小的災,小的禍。患難兩個字併起來,就是急難的意思。顛、是傾家蕩產的意思。沛、是碰到亂離的時候,一家失散的意思。痌字、本來是瘡口穿破的意思。癏、是週身痛苦的意思。痌癏兩個字併在一起,也就是痛苦的意思。屈、是寃屈。抑、是硬壓。顛連、是接二連三碰到壞運氣。崔子的子字,是尊重的稱呼。像孔子、孟子、曾子、都稱子。但是只說崔子,不曉得究竟是什麼人,編書的人,不能夠說定。只曉得明朝有一位極有學問的人,姓崔、名銑、是河南省彰德府安陽縣人,在明孝宗皇帝弘治十八年,中的進士,官做到南京的禮部右侍郎,他死後,皇帝賜他諡法,叫文敏,或者就是這一位。但是這裏所說的、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兩句話,明史崔銑的傳裏頭,確是沒有,所以不敢決定,究竟是不是這一位。仁人、是厚道人,是有慈善心的人。

【解】什麼叫做救人危急呢?患難顛沛的事情,隨便什麼人,都是常常有的。倘使偶然碰到了這種人,應該要看他的痛苦,像在自己的身上一樣,趕快替他解救。他有什麼被人寃屈壓迫的事情,或是用話來替他申辨明白。他接接連連碰到困苦的時候,或是用各種方法去救濟他。崔先生說道:恩惠不在乎怎樣的大,只要在旁人急的時候,趕快去救濟他,就是了。這句話真是仁人的話呀。

何謂興建大利?小而一鄉之內,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興建;或開渠導水;或築堤防患;或修橋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飯,以濟飢渴;隨緣勸導,協力興修,勿避嫌疑,勿辭勞怨。

【註】一邑、就是一縣。渠是水所聚的地方。築、就是造。梁、就是橋。旅是出門去作客的人。協力、就是大家出大家的力,你幫我,我幫你,合起來做一件事。嫌疑、是說做一件事,旁人看起來好像是同你有什麼關係的,像你有什麼私心的。勞、是辛苦。怨、就是恨。

【解】什麼叫做興建大利呢?講小的,那末一個鄉裏頭。講大的,那末一個縣裏頭。凡是公共都有利益的事,最應該要興起來,成立起來。或是開挖積水的地方,使得水多積些,預備天旱的時候,可以灌田。或是多雨的時候,水太多的地方,可以把水導引出去,勿讓水太多了,沖壞田地房屋。那些低的地方,容易受外邊的水灌進來的害處,那末就用泥土來造成一道堤,攔住外邊來的水。或是修理橋梁,使得出門做客的人,來去方便。或是施送茶飯,救濟肚餓的人,口乾的人。隨便碰到有機會的時候,就趁這個機會,去勸導大家。有錢的人出錢,沒有錢的人出力,大家把力量合起來,切切實實的做。不獨是口頭勸勸就算了,旁人說壞你,只要你清清白白,一些沒有私心,大家會知道的。不要避旁人說我壞話的嫌疑,就不去做。也不要怕做起來辛苦,也不要因為我做事出了力,旁人妒忌我,怨恨我,我就推托不做,這都是使不得的。

何謂捨財作福?釋門萬行,以布施為先。所謂布施者,只是捨之一字耳。達者內捨六根,外捨六塵,一切所有,無不捨者。苟非能然,先從財上布施。世人以衣食為命,故財為最重。吾從而捨之,內以破吾之慳,外以濟人之急;始而勉強,終則泰然,最可以蕩滌私情,祛除執吝。

【註】釋、是佛的姓,所以佛教就可以稱釋教,佛門也就可以稱釋門。萬行的行字,要在右角上加一圈,就是所做的事情。萬行、就是所做的種種善事。善事極多,所以把一個萬字來包括一切。布施、是拿出來施給人家的意思。照佛法講起來,大畧說說,布施有兩種。拿錢財、或是東西來捨施,叫財施。把佛法來勸化人,叫法施。像佛菩薩那樣的布施,真是了不得的,自己身上的肉,只要旁人能夠得到益處,也肯割下來布施的。達、是通達。達者、就是明白道理的人。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意、就是念頭。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六種。色、是眼所看得到的一切。聲、是耳所聽得到的一切。香、是鼻所嗅得到的一切。味、是舌所嘗得到的一切。觸、是凡皮肉所觸碰得到的一切,像輭的、硬的、乾的、溼的、冷的、暖的、等種種。法字、是在意思裏頭,所想得到的一切事情,一切東西,像喜歡的、討厭的、要的、不要的、好的、壞的,種種所轉得到的胡思亂想。一個人的心地,本來是清清淨淨的,就為了有這六種塵,就把一個人的心,弄得胡思亂想,不清不淨所以叫做塵。慳、是器量小,還有貪的意思在裏頭。泰然、是心上很安逸,一些沒有勉強的意思。祛、是除去的意思。執、是固執不明白道理,把一切東西,都執定了是我的,沒有旁人的分。吝、是器量小,有捨不得的意思。

【解】什麼叫做捨財作福呢?佛門裏頭萬種善行,獨有布施是第一要緊。說到布施,就只有一個捨字。什麼都捨得,就合了佛的意思了。明白道理的人,什麼都肯捨的。在身體裏頭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沒有一種不肯捨掉。譬如有人向佛菩薩要佛菩薩的眼,或是耳,或是鼻、舌、身,佛菩薩樣樣肯割下來施捨的。在身體外邊的色、聲、香、味、觸、法、六種,也沒有一種不肯捨掉的。一個人所有的一切,沒有一種不肯捨掉,那就清清淨淨,一些煩惱也沒有,同了佛菩薩就差不多了。若是不能夠什麼都捨去,那就先從錢財上,著手布施起來。世界上的人,都是把穿衣吃飯,看重得像性命一樣。穿衣吃飯,都是要錢的,所以大家就把錢財看得最重。大家看得最重的錢財,吾偏偏把它捨去。要曉得一個人,在一口氣沒有斷的時候,錢財還有用處。若是有一天,一口氣不來了,什麼都拿不去,要錢財做什麼。寃寃枉枉,積了好多錢給子孫,倒反使得子孫因為有了錢,就種種的亂來,造成種種的孽。還不如趁我有一口氣的時候,施捨了,使得大眾得些益處,吾倒可以積好多的功德。並且捨錢財,向裏面講,可以破吾器量小的病,向外邊講,可以救濟旁人的急難,是多麼好的事呢。不過錢財確是不容易看破的,起初終不免有些勉強。只消捨慣了,也就不覺得什麼了。心上也安安逸逸,沒有什麼捨不得的意思了。這是最容易把心裏頭私的念頭,洗除清淨。那種執定了錢是我有的,捨不得把錢給旁人的小器量,都可以完全醫好了。

何謂護持正法?法者、萬世生靈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參贊天地?何以裁成萬物?何以脫塵離縛?何以經世出世?故凡見聖賢廟貌,經書典籍,皆當敬重而修飭之。至於舉揚正法,上報佛恩,尤當勉勵。

【註】生靈之眼目一句,譬如在黑夜裏走路,前面有了一盞很亮的燈指導,就可以對著方向前進,不會走錯了。一個人有了眼目,走起路來,也就不會亂跑了。法、就像人的眼目一樣,指導人走正路的。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人,古時候叫做三才。天、是化生萬物的,像到了春天,各種東西,都會自然而然的生長了,又有雨、露、日光等種種,還可以幫助東西生長起來。地、是長成萬物的,若是沒有地上的泥土,東西也不會長大起來的,所以不論什麼東西,都還是要靠地土來養成的。所以說天地有造化的功。有大德的人,能夠補天地的欠缺,叫做參贊。參、是加進去的意思。贊、是幫助的意思。才、本來是有能力、有功用的意思。天地人三種,都是有能力、有功用的,一種也少不得的,所以叫做三才。世界上雖然有天、有地,但是一切事情,還少不得人的力量。有了人的力量加進去了,天地的功用,纔可以完全。不過人加進在天地中間,不可以亂加的。也要依照一定的方法加進去,纔可以有效驗,有益處。若是沒有方法,隨便亂來,那就不但是沒有益處,恐怕種種的害處,都會做出來了。裁成、是做成功的意思。譬如燒飯吃,自然要加水進去,還要用火去燒,纔可以把米燒成飯。但是不可以燒得過分,過分了,米要焦的,不可以吃了,這是燒飯的法。燒飯尚且要有法,何況比燒飯大的事情,怎麼可以沒有法呢。萬物、是從人起,一切的東西事情,都包括在裏頭的。塵、就是前邊說過的六塵。縛、是我們這種凡夫,完全被六塵束縛住的。有了正法,纔可以離開那種種的束縛,纔可以脫離這種不潔淨的世界。經、本來是綳在織布機上的直線,叫做經線。穿在梭子上的線,叫做緯線。要有了經線,纔可以用梭子把緯線穿過去,織成功布。依了這經字原來的意思,推廣開來講,凡是把亂的東西去理清楚,都可以叫做經。聖人要世界上的人,都依照了道理做人,所以把那種萬世不會改變的常道,做成了書。叫世界上的人,都依照了書上所說的去做,這種書,也就叫經書。實在這個經字,同了法字差不多的意思。經世兩個字,就是把世界上一切亂得很的事情來理清楚。出世、是佛法裏頭的話,一個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是前生造了孽,所以投生做人。前生孽輕的,還有一些功德的,就投一個有福的人。前生孽雖然重,但是還不很重的人,就投一個苦的人。儘管都是投人身,不過總是有孽的。倘然一些孽也沒有,就不投人了,成羅漢、成菩薩、成佛了。成了羅漢、菩薩、佛,那就可以到各種只有樂處,沒有苦處的世界去了。不會再投生到這個世界上來做人了,就脫離這個世界了,這就叫出世。但是前生孽很重的,那又投不到人身了。或是在地獄裏頭,或是做了餓鬼。比起來稍稍輕一些的,也只能夠投畜生了。典籍、也是書。飭、就是整理。舉、本來是擡起來的意思。宣揚佛法,用一個舉字,是敬重佛的意思,要把正法擡高起來宣傳的意思。上報佛恩,是尊重佛的意思,因為佛是在人的上面。說上報、就是報上面的佛的恩。說到報佛恩的事,那就多得很哩。必須樣樣照佛法上所說的去做,纔可以夠得上說是報佛恩。現在姑且把最重大的,最要緊的,說兩件。一件是宣傳佛法,使得大家都懂佛法,都學佛法,大家都成佛。一件是要使得凡是有生命的,從人起一直到一個很小的蟲蟻,都得到益處。能夠做到這兩件事,纔可以說是報佛恩哩。這裏的尤字是更加的意思。勉勵、是起勁高興的意思。○化生、是變化了本來的形象,生成另外一種形象。像桃、杏、梅、李等,都是一粒仁。變化成了樹,又從樹上開花,結成菓子。又像蠶會變成功蛾,蛤會變成功雀,這都是叫化生。常道、凡是跳不出這種道理的,都應該依照這種道理去做的,不論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都永遠不會改變的道理,就叫常道。只有樂處,沒有苦處的世界,若是要曉得詳細情形,這種世界,在什麼地方,怎麼樣可以去,只消請一本初機淨業指南,或是阿彌陀經白話解釋,看了都可以明白。

【解】什麼叫做護持正法呢?法是千世、萬世,萬萬世,有生命的、有靈性的眼目。有了法,譬如有生命的、有靈性的、有了眼目一樣。不會像瞎眼人,騎了瞎眼馬那樣的亂奔亂跑,闖出禍來。但是法有正的邪的,正法不可以不有,不有正法怎樣可以參贊天地造化的功呢?怎樣會使得各式各樣的人,種種的東西,都能夠像裁布做衣服那樣的叫它成功呢?怎樣可以脫出那種種的迷惑,離開種種的束縛呢?怎樣可以整理世界上一切事情。怎樣可以逃出這污穢的世界,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的苦呢?這都靠著有了正法,纔像有了路,可以走得通。所以凡是看見聖人賢人的寺廟圖像,古代的經書,同了各種傳下來的書籍,都應該要敬重的。有破碎的,不齊整潔淨的,都應該要修補修補,整理整理。因為聖人賢人,經書典籍,都可以做我們的法的,所以都應該要敬重的。講到正法,那就專門指定佛法說的,應該把它抬高起來,宣傳開來,纔可以上報佛的恩德,那是更加要起勁高興去做的。

何謂敬重尊長?家之父兄,國之君長,與凡年高、德高、位高、識高者,皆當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謂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謂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論,此等處最關陰德。試看忠孝之家,子孫未有不緜遠而昌盛者,切須慎之。

【註】君、是一國的主。或稱帝,或稱皇帝,或稱王,都是君。各個朝代,各不相同的。加意、是格外的小心。愛字上加一個深字,是愛到極的意思。習字、是習慣的意思。婉容、是和順的面貌。自恣、是自己驕傲放肆的意思。格論的格字,本來是格式的意思。格論、是這樣的議論可以當做一種榜樣,大家應該照這話去做的意思。緜字、是長久不斷絕的意思。昌、是發達的意思。

【解】什麼叫做敬重尊長呢?家裏頭的父親,或是兄,國裏頭的皇帝,或是長官,同了凡是年歲、道德、職位、見識、高的人,都應該格外小心,去奉承他們,服侍他們。在家裏頭奉承服侍父母,要有極愛父母的心,還要有極和順的面貌,聲要和,氣要平。起初要處處留心,後來慣了,就變成了自然的好性情了,這就是和氣可以感動天心的根本辦法。出家門到外邊去伺候君王,那就不論什麼事,都應該要依照國家所定的法去做,不可以算君王不知道的,就自己放肆亂做了。辦一個犯罪的人,不論用輕的刑,重的刑,都要心平氣和的審問明白,纔可以定刑的輕重,不可以算君王不知道的,就用威勢來寃枉人。服侍君王,像服侍天一樣的,全在存一個恭敬的心,這是古時代人說的模範話,應該要照這種話去做的。這種地方,關係陰德最大。你們試看看,忠孝的人家,他們的子孫,沒有不發達得很長久,並且很興旺的,所以一定要謹謹慎慎注意的。○模範、是好格式好榜樣的意思。

何謂愛惜物命?凡人之所以為人者,惟此惻隱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積德者積此。周禮、孟春之月,犧牲毋用牝。孟子謂君子遠庖廚,所以全吾惻隱之心也。故前輩有四不食之戒,謂聞殺不食、見殺不食、自養者不食、專為我殺者不食。學者未能斷肉,且當從此戒之。

【註】惻字、是哀傷得很切的意思。隱字、是悲痛得很深的意思。惻隱心、就是慈悲心,就是輭心腸,俗話叫過意不去。求仁兩個字,照世界上的聖人講起來,是愛人的心。要做成聖人賢人,就在把這個愛人的心推廣開來。那就要做聖人,就做到聖人。要做賢人,就做到賢人。若是照佛法講起來,就是慈悲心。要修成佛菩薩,也只要把這個慈悲心,推廣開來。那就要成菩薩,就成菩薩;要成佛,就成佛。周禮、是一部古書的名目。周朝第一代的王,是武王。武王死了,兒子成王登王位。因為成王年紀太小,他的叔父周公,做宰相,代替成王辦應該辦的一切事情。周公就定出什麼官,做什麼事的種種制度來。這部書,就叫周禮。後來各個朝代,所有國裏頭的一切制度,大半就依照這部周禮,修改修改,就定了各朝的制度。孟春、是正月。牛、羊、豬、叫牲。毛色全白的,叫犧。犧牲、都是祭品。牝、是母的,就是雌的。食、就是吃。聞、就是聽到。學者、就是說後輩的人。

【解】什麼叫做愛惜物命呢?一個人所以能夠算他是人,就是這一片惻隱的心罷了。所以孟夫子說過的:沒有惻隱心的,就不是人。求仁的,就是求這一片惻隱的心;積德的,也就是積這一片惻隱的心。有惻隱心,就是仁;有惻隱心,就是德。沒有惻隱心,就是沒有仁;沒有惻隱心,就是沒有德。周禮上說的:正月的時候,正是各種東西生長的機會,畜生也在這個時候,容易得胎。所以正月裏祭祀,應該用的祭品,勿用母的,因為防牠們肚裏有胎的緣故。孟夫子說:君子人都有惻隱心的,聽到了殺畜生的聲音,覺得過意不去,所以不肯住在近廚房的地方,一定要離得遠,就是要保全自己的惻隱心。所以前輩有四種肉不吃的禁戒,譬如說一隻雞,或是一隻豬,聽到了殺牠的聲音的,不吃;或是殺的時候看見的,不吃;或是自己養大的,不吃;或是專門為了我殺的東西,不吃。這四種都是觸動自己的惻隱心的,都過意不去,所以都不吃。後輩的人,若是要學前輩的仁心慈心,一時間做不到斷絕肉類,完全不吃,也應該依照前輩的辦法,禁戒少吃。照佛法講起來,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因為前生造了孽,所以投做畜生的。牠們的孽償完了,仍舊可以投生做人的。做了人,若是發現出本來有的善性,修起來,也仍舊可以修成佛的。那末我今天所吃的肉,難保不就是吃了將來佛的肉。並且現在的畜生,在前一世,前十世,前百千萬萬世,牠們也一定做過人的。那就難保牠們沒有做過我前生、前前生的父、母、妻、子、親族、朋友,我今天所吃的肉,難保不就是吃我前生、前前生的父、母、妻、子、親族、朋友的肉了。還有一層,今天我做人,他做畜生,我吃他,我就造了殺生的孽,同他結下了殺他性命的仇。倘然到了下一世,下十世,百世,千千萬萬世,被我吃的畜生,牠的孽倒償清了,投生做人了。我倒因為殺生造了孽,投做畜生了,恐怕也要報復我殺過他的仇,他來殺我吃我了。這樣說起來,你們仔細想想看,還要殺生麼,肉還吃得下去麼。況且吃肉就算味道好,也不過經過口裏到喉嚨那一段的時候,還覺得有味。等到咽了下去,還有什麼味道,還同了素菜有什麼兩樣,為什麼一定要殺生造孽呢?

漸漸增進,慈心愈長。不特殺生當戒,蠢動含靈,皆為物命。求絲煑繭,鋤地殺蟲,念衣食之由來,皆殺彼以自活。故暴殄之孽,當與殺生等。至於手所誤傷,足所誤踐者,不知其幾,皆當委曲防之。古詩云: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何其仁也?

【註】增、就是加。蠢動、是蠢笨的,但是也會動的。含靈、是含有靈性的,這兩種都是有生命的小東西,不過一種是蠢的,一種是靈的。煑、就是燒。抽蠶繭的絲,一定要把繭放在水裏頭,把水燒滾,絲纔能夠抽得出。鋤、就是掘。暴殄、是蹧蹋東西,也有罪孽的。等、是一樣的意思。有的時候,雖然沒有殺活東西的心,但是因為不小心,傷害他的,叫誤傷。腳不小心踏傷的,叫誤踐。誤、本是錯誤的意思。踐、就是踏。

【解】就是一時間做不到不吃肉,也應該漸漸的進步上去,一天少吃一天,直減到完全不吃。慈悲心,一天長起一天,不但是殺生應該禁戒,就是極小的那些活的東西,不講蠢的靈的,凡是有生命的,都應該要禁止傷他們性命的。像因為要絲來做衣服,就把蠶繭放在水裏頭燒,你想用絲來織成一件綢衣服,要傷害多少蠶的性命,為什麼不就穿穿布衣服呢?掘地種田,要殺害地下多少的蟲,你想吃一頓飯,要費掉種田人多少的汗血,傷害泥裏頭多少的生命,還可以不愛惜米麼?想我們穿的衣,吃的飯,從那裏來的呢?都是殺他們的命,來養活我自己的,所以不愛惜東西的孽,實在也應該同了殺生一樣。若是講到沒有殺生的心,有的時候,手一不小心,誤傷了生命,腳一不小心,誤踏了生命,更加不曉得有多少哩,都應該要想種種方法來防備的。古時候有一首詩,裏頭有兩句,說是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也就是恐怕老鼠餓死,所以為了老鼠,常常留一些飯,給老鼠吃。哀憐燈蛾撲到燈上邊燙死,所以連燈也不點。也有說是為鼠盤留飯,憐蛾紗罩燈。用紗來罩在燈上,燈蛾撲不近燈火,就不會燙死了。這種話,多麼的仁厚慈悲呀。

善行無窮,不能殫述;由此十事而推廣之,則萬德可備矣。

【註】殫字是詳細完全的意思。

【解】善的事情,無窮無盡,多得很哩,那裏能夠說得完呢?只要從上邊所說的十件事,把他推廣開去那就千千萬萬的功德,都全備了。

 

了凡四訓白話解釋 積善之方-5 PDF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