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附帶時機之義者。 如本頌云:
自學修精進 不忘念轉成 法友行業非 愛語相規正
如是云者,謂自己於諸誓戒,刻刻精進,正念不忘。乃至於彼誓言如理正知執戈防護不失。以此轉成自己一切行為學修智慧具足。如金剛持所有之諸門而行精進。乃至於其同師之法友兄弟等之修行所作有越乎同修之業者,必以方便令其回轉,乃至令入正道相應無違,應當作也。但此應復具歡喜心、饒益心,每一法與一法之道,明分別所攝也,應知!《確量》(書名)云:「不忘念之轉成者,是專於上師,如如相應之修行成就之時中,附帶法友所作之指示也。」 以上依止法之總相正附二大科竟
第二、即此所緣之鼓號。 (謂特別記號或暗示) 如本頌云:
設病命所作 即敬謹隨行 縱諸遮止事(因病碍事) 善心過不成
如是云云之指示者,設遇病等,雖違教命,不致成罪之理也。此中說明,設於上師輕視及誹謗及動亂其心及觀伺過失,無論是否首肯,若於床座坐臥不起,或師前行走,似此所為能成足股之罪耶?(應曰非是足股心不敬也)是以或有在病中,不能作前時允諾之事,為有罪者,觀此可知也。是故若人於師首肯,能行之恭敬承事等,諸所應作常續不斷者,如是敬事固所樂為,然以病力之自在,不能作為,如於師前應起迎等,由諸病等阻碍不能實作。然而具足最極善心恭敬,所有罪墮不致成就也。應知!況且有人於師需要等想像應作,即行趣作。彼隨行時並無先時允諾,以善心恭敬故,如理趣行。雖無首肯呈白,而實無罪,生諸功德。是故首肯非極需要也,確當分別之。頌云:「病等於師應所作,恭敬隨行自首肯,由諸阻碍難行作,若具善心不成罪。」藉此演觀之,若無病或略有小疥之恙,於衆務紛擾匆遑等時,於師首肯,隨行應作未作,而亦無罪(寬限)之指示也。再廣推無罪之理者,依《金剛心莊嚴》偈云:「大義所作利他等,病或無權無法施,具解無生深教理,盡力勤行先首肯,師命衆門善巧作,中斷不成而無罪。」如是云義應善知也。
第三、依止之略義者。 如本頌云:
總根本需要 一切令師喜 斷諸不喜悅 如是務殷勤
悉地成由師 是持金剛說 一切悉了知 全依師悅樂
如是云者,總此全文所宣依止之義多。而於依師之時,其重要根本必需之義者,即此頌文之義,是最緊要攝持依止法理之所應知者也。必要能作上師之心悅者,以凡彼之所知一切,乃至修行成就一切,缺彼師心悅樂之因,則不能於彼凡其所有學修悉得了知,如是乃至應斷(不喜悅)之事,皆應殷殷無倦,善修行之。
復次,如是令上師心喜樂者,亦是成就一切悉地之所依。由一切成就,悉依金剛上師歡喜心之所作隨行而成,於諸隨行能作轉變故,如是即此金剛持所說了知矣,乃至現在三門,由師歡喜力之所作而成殊勝之悉地也應知。如《金剛心莊嚴承傳品》偈云:「此中一切總方便,殊勝上師金剛持,共同隨順令歡喜,亦令諸佛生歡喜。」是義應知。 此說親近之次第形貌中,第一說依止上師之理,分三科竟。此下第二決定依止法之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