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獲得寶貴暇滿人身 須取心要

字體縮放 最小100%最大
讀經尺 開啟關閉

  

三世諸佛為體的喇嘛仁波切(注一)說:

  當此獲得寶貴暇滿人身的時候,必須做取心要的事情。這必須觀察:我自己的思想和畜生的思想有什麼差別?畜生是想不饑不寒享受快樂,假若我自己除此也沒有別的,那就和畜生沒有差別了。故取心要是極重要的啊!

  關於「取心要」,首先需要不貪著現世的享樂。《秘密總續》說:「由希求他世,多修習淨信,智者可入壇,不求現世果;若貪著現世,不得他世利,若求他世益,現世果亦大。」

  傳說唯一本尊最勝師父覺窩(注二)臨終時,瑜珈者卡次確問道:「覺窩去世了,我修行嗎?」答:「那是壞事,丟開吧!」「那麼,講說嗎?」答覆還是這樣說。「那麼,一面講說一面修行嗎?」答話仍然這樣。最後問:「那麼,幹什麼呢?」答:「且第諾統!」(注三)他把這話放在心裏,就在惹真寺的柏樹林裏住著,跟野獸沒有差別,不和任何人晤面,就這樣度過一生。

  又有一個比丘在繞塔,敦巴仁波切說:「覺窩瓦!繞塔固然是可喜的,若修一種法,比這更可喜。」他以為是喜歡禮拜,就去拜佛,但敦巴還是那麼說。如是,他去念經和修定,敦巴也還是那樣說。他請問:「那麼,做什麼好呢?」答三次:「且第諾統!」

  敦巴仁波切對於這世間的一切享受都是棄捨了的。有一次,因為街上請吃飯,他教功德自在說:「今天你到那裏去吧!我因為想作一個棄捨世間享受的樣子,所以去不成。」他說著穿一件破舊的衣服,披一件大氅,褪出兩膊,把兩袖搭在左右肩上。有時走進柏樹林裏,有時拿了根籐杖支著下頷,口唸:「世間智者利與衰,苦樂毀譽和稱譏。世間八法非我境,一切當作平等觀。」有時又唸:「我今求解脫,不須利敬縛。」他這樣走來走去地唸,有時全唸,有時唸一點,有時唸一半。在他,並不需要那樣做,這是為的教導後人。瑾哦瓦也常常唸這個頌文,而等觀八法。

  因此,對於現世快樂時就喜歡,痛苦時就不悅等一切觀念事情,應像去毒一樣地斷除。其理由是:因為善、不善業全是心的作用,單身、語業是無記性;那個時候,希求現世的快樂、稱譽和利敬,不喜歡痛苦、毀譽和無利敬;故一切事情全是由貪、瞋、痴發動起來作的,所以業大部分都是不善的。由於不善業所發動的務農、經商、放利息、打架吵嘴、降伏仇怨、保護親人和聞、思、修等任何一切事情,都將純粹地成為生死的和惡趣的因了。

  因此,《集法句經》也說:「意為法前導,意速意為主:如由極毒意,造作身語業,彼能令得苦,如輪斷頭例。又如以淨信,發為身語業,彼能令得樂,如蔭相隨例。」

  由三毒惡意所作生苦果的例子,如那兩個乞丐中,有一個因為忿恨地說:「這些僧人的頸子應該用輪子輾斷!」不到許久,他睡在路邊上,被車輪輾斷了頭。另一個因為對於僧眾有清淨的信心,他說:「應該拿天的甘露來供養他們!」因而引生了大福,就是:他上午睡覺在樹蔭下,其蔭下午還沒有移動,得到大商主王的灌頂。

  還有,一般想來,殺生大都是罪惡的;但是大悲商主(注四)殺了人,因為是由大悲心發動的,非但不成為罪,反而成了積聚資糧的殊勝方法。此等經教中說的很多,而從世間來看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以輕蔑態度施人飲食,不但得不到歡喜,反而會令人家不高興;若以淨信或悲心等行布施,就能使別人感到最大的歡喜。

  既然現見這一切都是心的差別,就不應該對於現世的快樂發生貪著;萬一發生了,也應努力地斷除。這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

  阿底峽也說:「比方草木,若根是毒的,枝和葉也是毒;若根是藥,枝葉也成為藥。這樣,在貪、瞋、痴的根本上作什麼事也是不善的。」

  格西敦巴請問阿底峽:「由於希求現世的快樂和利養恭敬等,而造作諸業,有什麼果報?」答:「果報也只有那樣。」「後世有什麼?」「有地獄、餓鬼和畜生!」

  格西敦巴瓦說:「用八法的思想造作一切,如得到四種可愛的果報,現世只有那果報,後世全沒有利益;如果得到四種不可愛的,那就在現世也沒有好處。」

  龍樹菩薩也說:「貪、瞋、愚痴三,生業為不善;無貪,無瞋、痴,所生業為善。」

  經裏面說:「心能導世間,心不能見心;善業或罪業,皆由心集起。」

  《入行論》說:「虎、獅、象及熊、蛇同諸仇怨;地獄守護者,如敵諸羅叉,若能縛自心,此一切皆縛;若能調伏心,此等皆調伏。若不知心秘,為諸法中主,欣得樂除苦,無義乃流轉。除此防心禁,諸禁戒何為!」

  既是這樣,無論做什麼事,先應考察發起的心,是最緊要的。

  由希望現世的快、樂、名譽三者出發而作耕種,乃至修行的事,都叫現世的補特伽羅,跟畜生沒有差別。

  由希求後世人、天等出發而修法或作世間事的,叫做下士,他所造的一切業,也純粹是生死流轉的原因。

  自己想解脫生死,由於厭離和恐怖一切生死中事而修行佛法,純粹是善業,是解脫生死的因,他叫做中士。

  不但為了自己的解脫,也為瞭解脫一切有情而所作的一切,皆是成佛的因,他叫做大士或上士。

  可見上、中、下三士,也唯是依著心建立的。

  因此,在心上面應該有所取捨,而且最初最初,必須斷除現世的一切樂欲,這是一切佛法的開端。若不能拋棄現世的樂欲,則連佛教徒的名字也不會產生。如前所述,由貪現世的樂欲所做的事,大都是行之非法而不是如法。譬如馬沒有獅子的相,不能叫做獅子。故棄捨現世的樂欲乃是佛法的開端,是佛教的首要,是佛法的根本,是預備的第一步。

  正理自在說:「佛法修持一無成,汝愚自矜為佛徒;修法首須捨世樂,當觀自身有或無!」喇嘛耶貢巴說:「現在,要收縮貪戀故鄉的後繩,背棄親屬,對於錢財當依靠知足以對治;這是捨事的第一建議。」

  因此,若欲知道以前修未修佛法,現在能不能修佛法,當觀對於家鄉、親屬、飲食、財物等現世的盛事心捨了沒有捨?瑪巴囉札瓦說:「孩子!如果未能捨此世樂,而把它與佛法混合起來,那就喪失了正法!兒思生死苦,我縱化百舌,經過俱胝劫,講說生死性,亦不能窮盡,故不應失壞,我所說正法。」傳說這是賜給傑尊彌拉回家鄉去的臨別贈言。

  傑尊彌拉也說:「子若至心修正法,若從心底生淨信,若能不顧現世樂,若更真實隨我行,當知親屬乃魔使,勿執諦實斷牽纏;財食正是魔守卒,親密極壞勿愛著;五欲魔境是魔繩,決定繫縛捨貪戀;童朋誠為魔王女,決定誑惑應善防;故鄉亦是魔王獄,極難解脫應速逃。總當棄捨一切死,現時放下最有益,人聞我說即修行,彼誠具有法善根。」達波那傑說:「世間一切樂欲現象像惡人似地不能長久;幻身像借物似地迅即壞滅;財物虛幻的誘騙是痛苦之因;故鄉的魔獄是能繫縛者。誰要是耽著這些,就要流轉生死!生死的核心是我執,應當根除。」

 

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門 二 獲得寶貴暇滿人身 須取心要 PDF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