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庭訓
家庭對一個生命的成長,具莫大的影響。尤其,在利害關頭或困頓乍現時,在父母身上覓得傳統精神的典範,家教所塑養的價值觀或行動力,將成為面對當下情境最有力的依憑。
傳家庭訓

安身立命的根基——中國式家教

回想小時候,在家裡無論說話、走路、吃飯,不但自己的父母會管教,祖父母、姑姑嬸嬸都會叮嚀,表兄姐也不忘提醒你;即使出了大門,走在路上,隔壁的阿姨叔叔看到你邊走邊玩,馬上就出聲制止。他們是真的勇於管教,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責任,不怕你不聽,因為他們隨時可以上你家門打報告,你的父母還要賠不是、道謝。在共用同一個天井所自然形成的關懷網,我是大家的孩子,隨處有人關心我,注意我的言行舉止。這就是我所接受的中國式家庭教育,或許您也有相類似的經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對於每個孩子生活習慣的建立如此,對生命教育的薰習更是如此,更進一步說,家庭教育的中心重點就是「心」的教育。非常遺憾,我們做父母的常常偏在物質的供給,而忽略了心靈的溝通引導,甚至可以說吝於給予。這樣養大的孩子,也會這樣回報我們。等到我們痛心孩子視我們為陌路,乃至如仇敵時,已難以補救。

有位朋友告訴我,他的孩子在公司負責的是電腦程式,白天已經打了整天的電腦,晚上回到家,和父母點個頭又鑽入房間,繼續打電腦到半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想要多關心他幾句話都很困難,更別說他來關心父母。父母心疼他的生命如此的僵化、貧瘠,卻很難給他幫助了!

在《中國式家教》(周姚萍編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出版)這本書中,引證許多古今偉人、名人的家教故事,他們因家庭教育的正確引導,為生命開啟了光明的道路,成就了勳功偉業,而且人格、行為都足為世人的表率。

以傅氏父子的故事為例,身為名翻譯家的傅雷,對他的孩子名鋼琴家傅聰的教育,是以西方的批判精神,引導他求知識、做學問的層面;以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完整而根本地涵育他的心性。當傅聰小時候,父親對他要求很嚴,為的是培育、端正他的「心」。當他離家出國時,父母仍透過一封又一封的家書,叮嚀他要注重心的修養,引導他開展生命格局。傅聰的音樂才華洋溢,鋼琴技巧卓越,又得到父母親自幼至長一再敦促要涵養自己的心性,學習做人的道理,終於能成為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多年來,一直為推廣儒家文化而努力的福智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日常法師,也曾一再強調,一個人要是「心」不正,那麼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不但不能為社會造福,反而會用在不當的地方,為世界、為人類帶來禍害!

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以儒家文化為根基,牢牢的掌握了這個道理,不僅書香門第引為庭訓、家規,即使貧寒人家,也以孝悌、忠恕、禮義、勤儉為人格的準則教育、訓勉子弟。書中許多例證,印驗了中國式家教的價值,不會因時間的流逝消失,而且在當今這樣的時代,更加凸顯其珍貴的價值。

「如果把家庭教育的過程,譬喻成蓋房子,那麼,父母的愛就是地基,家教的內容則是上頭的房子,沒有地基,房子將無法蓋起。愛的地基,絕對必要;愛的地基,質地要純粹堅實;愛的地基,必須平穩、沒有一點傾斜。如此,房子才能立得穩,維持得長長遠遠!」這是《中國式家教》中對家教根基的定義。

家庭教育的根基是愛,但是愛要有原則,如果溺愛、錯愛,將使孩子走向敗壞和錯誤的道路,一是身體上的敗壞,一是品德上的敗壞。書中舉出宋朝、漢朝宮廷中失敗的教訓,以及鄭板橋雖老來得子,但教導孩子要尊敬師長、體恤窮人的故事,讓我們了解「愛子以正」、「愛子女以其道」的重要。

另舉「顏氏家訓」中所提「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這種威慈並重的教育原則,可免孩子因備受寵溺而變得驕縱放任,或因過於威嚴而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又引「袁氏世範」中袁采的家訓所示自幼勤教為原則,不要以為孩子幼小而不糾正錯誤言行,放任孩子的所作所為。因為孩子好的品德或習慣,多半是自幼養成,如果疏忽不慎,日積月累,惡習就很難拔除。

「仁義、禮智、信義、忠恕並不是刻板教條,也不是空談高論。它就像羅盤一樣引導人在生命的大海中,不至於浮沉漂流,而能夠駛出屬於自己的航路!」

書中歸納整理出中國家教最重要的內涵,首先以「孝悌」為家規,每人各守本分,父母作楷模,子女效學,兄友弟恭,建立父慈子孝互相扶持的和樂家庭。

次以「仁」為待人處世之道,正因為生命離不開「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所以教導孩子,無論對待自己、他人和萬物都要時時存著接納、尊重的仁愛之心。

更以「毅」培養孩子堅強剛毅的心志,正如「常敗將軍」故事中所啟示的,因為越挫越勇的剛毅心性,讓孩子不畏困難挫折,在失敗中擷取人生成功的經驗,鍛鍊出遇難不退的承擔心。

「禮」就是社會的規範和守則。中國是個禮教的社會,每個家庭都很重視禮的教育,教導孩子以同理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進而發自真心地去尊重別人,與別人和樂共處,人人行止合宜,則暴戾與衝突消弭,社會自然祥和。

還有「智」、「信義」、「勤儉」等都是中國式家教重要的內涵。書中舉出許多由古至今教育成功的典範,值得我們學習;也有失敗的例子,警醒我們。

雖然我們處在世風日漸、道德式微的社會中,卻要慶喜古聖先賢為我們在文化中留下豐沛的寶藏,繼續引領我們重新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對於今日過於注重知識灌輸而缺乏人倫道德薰陶的教育,中國式家教的內涵,更顯現出其歷久彌新的價值。這本書正是許多的驗證之一,從中國式家教的視野,探尋、挖掘出文化中的瑰寶,加以整理、歸納,並舉出許多史實驗證儒家文化的價值,也印證了大學篇上所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脈相通的道理,也為我們重新定位家庭教育的內涵以及生命教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