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睦:咱們放伴去——社區活動迎向需求,村民團結了

口述 / 劉義群

口述 / 劉義群

「我在這住了七十年,村裡這麼團結還是第一次!」麻園村阿嬤的欣樂之情溢於言表。短短兩三年,村民如何從疏離凝聚出團結熱流?東吳大學主任劉義群退休返鄉,本準備輕鬆度日,意外經歷了這場轉變,甚至扮演其中關鍵要角......

劉義群

劉義群

「在這裡睡得還好嗎?」劉義群一開口便是親切問候,「你們從台北來,對這個鄉村有什麼感覺啊?」、「從斗南到這裡的地景,一路上是不是很不一樣?」、「我帶你們去『老園丁』喝茶,那裡的窯烤麵包可是這裡的特產!」椅子還沒坐熱,他一連串的「反採訪」,直接帶動起採訪現場的熱絡,不難理解他在村民間的高度親和力。

劉義群

劉義群是東吳大學體育室副教授,專長是球類與健康體能,多年來承辦樂齡指導員講習會、擔任福智大專教聯活動總召,雖然現已退休,超群行動力依舊未減;為了照顧家人、專心學法,他果斷放下位在台北故宮附近、坐擁「國家級」絕佳景觀的住所,跑回未經開發的麻園村。

一切彷彿還停格在五十年前,對著一片荒蕪,劉義群侃侃而談,這是他幼時成長的故鄉,也是心目中理想的退休環境——他的計畫,本該是要回鄉過上輕鬆生活,沒想到卻在心靈生態村和社區發展協會裡「越陷越深」......

不走老路子,重建村民關係

起初,只是為了減輕哥哥當村長的負擔、改善會議效率,一不小心竟當上理監事會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因擁有在地居民與廣論學員的雙重身分,不知不覺擔起彼此溝通的中間人角色,成為心靈生態村推動參與式預算的重要家訪戰力。

麻園村的社交場所,除了「店仔頭」就是宮廟,村長哥哥提醒過劉義群:「若沒去廟口,你就沒同掛!」但不習慣逛廟口的他選擇了村民也不習慣的方式——和心靈生態村的夥伴一起挨家挨戶拜訪。

即便身為同鄉、村長弟弟,劉義群的家訪之路也沒少吃閉門羹。由於有些村民並不接受廣論學員們的認知,所以一見人來,就把門關上;有些村民則是不解,這群人為何一直出現,台語說不流暢,還總問一樣的問題。

「以前他都拒絕我們,現在要做什麼都二話不說地配合。」劉義群說,經過多次訪問、重建關係,很多村民一改先前態度,願意訴說心聲,甚至在家訪中真情流露、痛哭流涕。

滿足村民渴求,活動獲迴響

因為實際走入村民生活,劉義群發現了他們心中的渴求,一反「輕鬆退休」的初衷,開始結合各方資源、策劃各種活動,只希望利益村民。

劉義群善於發現問題,並發想解決方案;而一切能夠付諸實行,劉義群表示幕後還有一個重要推手——黃秀琴。同樣都是總召,她更傾向於在背後支撐活動的運行,監督工作的進度,補救失誤......。「事情交給她都能處理得很圓滿!」談到黃秀琴,劉義群甚是讚許。

從官家老宅的維修合作社開始,他們便是合作良好的夥伴,兩年來,已經多次號召村民走出家門、參與大小活動,引起熱烈迴響。

◆ 全體動員大掃除

村民同心協力清潔社區環境

村民同心協力清潔社區環境

村民同心協力清潔社區環境

讓村民投入公共事務的第一步,便是定期清掃社區環境。像新庄仔的居民已經習慣六點半集合打掃,阿姨、阿嬤們說說笑笑,手勁俐落,三兩下路上落葉一掃而空,阿伯、阿公們眼神精準、手腳矯健,一人抬起樹幹,另一人隨即幫忙抱起——村民們開心說著:「團結啊!」,重見當年「放伴」景象。

◆ 一戶一菜吃團圓

共同勞動,也要共同生活,麻園地區掀起了「共餐」熱潮。新庄仔居民會煮飯的都拿出絕活、端出好菜,其他則協力布置環境;不分新舊居民,板凳一坐、胃口一開,就像一家人,一晚上談笑聲不斷。全體鄉親動起來,不用請外燴,也能自己辦一場熱鬧空前的「辦桌」,吃完了意猶未盡,還相約下次「愛擱來」。

「我們要辦一場更大的!」中洲仔村民較起勁來可不得了,他們與南華大學建築系學生合作,平安夜的廟前廣場上,全村聚集三百多人,有歡唱、有表演,以及八十一道料理,都是由村民和學生共同準備,最後在全村共同點燈祈福下圓滿落幕。

從參加慶功宴的人數,就能看出村民對村子的認同感大幅提升,一位阿嬤說:「我在這住了七十年,村裡這麼團結還是第一次!」另一位阿姨也分享道:「自己嫁入麻園村四十年,都沒這麼熱鬧過。」而搬來不久的居民們則表示,能住在這裡真是太好了!

◆ 活化老宅再運用

不只讓老一輩村民重溫「放伴」回憶,也讓下一輩體驗、認識「放伴」精神。當地一位姓官的村民,因為認同心靈生態村的推動,無償提供閒置的老宅,經整修後成為村民活動中心。除了提供福智中學學生進行社會學習、戶外勞動,也讓專業義工每月能夠教導居民學習維修技能,而年輕學生們更可在此與村民學習和長輩互動的經驗。

◆ 活絡身心作伙來

食、衣、住、行、育無所不包,「樂」怎麼能漏掉呢?除了平常開設的樂齡課程、親子活動,還推動「麻園平安節運動會」,號召村民自主策畫排練、活動身體、增進體能。廟口廣場上,男女老少一起運動、熱舞的歡樂場面,在鄉村人口外流、普遍老化的今日,可不是哪個農村都能看見的奇景。

靠關懷與熱忱,攏聚成同掛

關懷、互助、團結、共榮——是心靈生態村深耕麻園,想要打造的社區景象。現在看來,麻園地區依舊是個偏僻鄉村,但居民的生活百景正在往積極、良好的方向轉變,而在地村民與新居民彼此之間的情誼也逐漸融洽。

連老(前)村長碰見黃秀琴時,也要稱讚「劉教授」回到鄉裡多好、多好,許多村民也開始支持心靈生態村,甚至有周圍村落表示想要加入。

「我是一張白紙,真的沒做什麼!」劉義群說:「不過有事情,我一定會去請教他們。」從退休回鄉到現在,他真的一次也沒參加過「店仔頭」或廟口前的聚會,依然能和村民們變「同一掛」,這段關係的建立,沒有用到任何香菸和檳榔,只有關懷與熱忱。

有為老年——這是謝侑均總幹事給劉義群的榮譽稱號,而他則笑稱自己為「返鄉『青』農」。確實,年逾六十卻有著完全不輸年輕人的體力與幹勁,他的加入與推動,讓心靈生態村能真正深入在地耕耘,讓慈悲關懷社區的理想有了初步而可觀的成果。

 

來源:《福智之聲》242 期 第 64 ~ 6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