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之聲》234期——智慧語花
日常老和尚說,修身從孝開始,孝不分地位高下,永遠要做。哪天失了孝,哪天就偏到畜生、地獄、餓鬼。「人成即佛成」,把人做圓滿了,世間叫做聖人,佛法裡就叫佛菩薩。
日常老和尚說,修身從孝開始,孝不分地位高下,永遠要做。哪天失了孝,哪天就偏到畜生、地獄、餓鬼。「人成即佛成」,把人做圓滿了,世間叫做聖人,佛法裡就叫佛菩薩。
但失智症來叩門,該如何是好?信仰三寶的力量,可為內心世界帶來寧靜與力量。腦部的衰退不意味就要陷入桎梏,付出真愛,永恆學習,且讓「福智心靈」生生世世,不斷成長!
日常老和尚說,佛陀鑑定、觀察事情的時候,是「依智不依識」,因為我們的心識、認識作用,一般會受外在影響;而用智慧觀察,卻有正確的方法。智慧來自哪裡?好老師的教導。
日常老和尚說,修行要靠人身,且是最圓滿的德相。這需要有具足戒、菩薩戒,以「自淨其意」為中心,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形於身口,然後才進入定慧。這是不能動的道理。
一切大乘的功德從開始到圓滿,都由不散亂心、正思法義而來。日常老和尚說,要照著經論思惟觀察,佛法真正中心就是對治煩惱,如果不能對治煩惱,就算跟在佛的身邊也沒有用!
《大莊嚴論經》是龍樹菩薩的弟子─馬鳴菩薩所造。記述世尊種種難行,以及弟子學修佛法的功德。福智僧團法師在真如老師指導下將其翻譯,提供大眾信奉業果、斷惡修善的典範。
尊貴的哲蚌赤巴(洛桑丹巴大格西)首度來臺為福智僧俗傳授《三主要道》及《功德之本頌》。他在顯密教法上都有極高的教證功德,本文由負責翻譯的性宣法師為大眾簡單介紹。
福智僧團法師釋疑:「業道」是針對「思」而言,一定要憑藉一個東西才讓思惟產生功效,就像要走在路上才能去想去的地方,所以稱業道。佛陀把所有惡行攝成十黑業道。
懷孕時誦《地藏經》和《普門品》有用嗎?自己造的業不是逃不過業果嗎?的確,所造業不亡,但若以《廣論》的四力對治來修行,是可以不感果的。虔誦經典,對自他有大利益。
失智並不遙遠,事實上,這是一件始終在你我身邊的事,有時是隔壁鄰居,有時是家裡長輩,有時候,角色變成了我們自己。而當我們進入成為失智的角色,我們就都「一樣」了。
福智敬老事業部特邀請醫學專家介紹失智症,並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為例。慈濟醫院許秋田主任說:「科學家拍攝念佛者的大腦影像,發現前額葉是亮的,所以修行對腦確實有幫助。」
多年從事社工服務、老人照護的林美珠,長期參與福智活動,認為廣論研討班提供了最佳動腦機會,里仁產品帶來飲食呵護,唱讚頌使心情愉悅,拜佛誦經則是身口運動的最佳選擇!
臺大北護分院護理部前主任、現任向日葵慈善協會顧問吳玲娟師姐,長年學習《廣論》,從失智者及眷屬角度談起,希望營造對失智者更友善的生活環境,也讓照護者培福增慧。
樂觀(正念)、與人群接觸(社交)、傳布真善美的內涵(組織能力),可克服或延緩失智。讓我們趁年輕多努力,共同完成被愛、給予愛的修行,請見福智之聲本期專題。
預防失智,福智敬老事業提醒:請就醫、請撥打、請上網、請尋找、請申請。醫療以大醫院的神經內科、精神科、記憶門診為主,全臺20個失智症共同照顧中心,可提供相關協助。
為了孩子的教育,黃子衿移民溫哥華,她很希望繼續學《廣論》。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因為單文娟發心當班長,溫哥華第一個廣論班成立。截至目前,當地已經有28個研討班!
因為生病,欣芸中輟《廣論》的課程,掉入人生的谷底。淚水中她想起以前在研討班學到的內容,想起尋聲救苦的佛菩薩,找到重新振作的勇氣與力量。隨喜她保有「信心」的鎧甲!
沿著師長的方向往前走,究竟可以走到什麼樣的地方?日月星辰輪番催促林上清的腳步:快一點,再快一點吧,否則馬鈴薯就要發芽!
因為看到真如老師的慈悲與心量,林上清發願在老師身邊學習,成辦老師想做的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為荷蘭兄弟的有機馬鈴薯找出路,因為林上清的信心,突破了大小困難。
這間店在里仁崇明店二樓,是南臺灣交通便利、環境友善、食材講究,且具獨創特色的人氣蔬食餐廳。負責人黃健華說,「用心做好食物,不僅撫慰對方的心,自己也無比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