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之聲》231期——智慧語花
現在說要求,不要要求別人,要要求自己:「啊,我要學聖賢!」又所謂「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一個人真正有了理想的目標,卻一天到晚跟人家忙吃、穿......
現在說要求,不要要求別人,要要求自己:「啊,我要學聖賢!」又所謂「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一個人真正有了理想的目標,卻一天到晚跟人家忙吃、穿......
師父秉持「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的本懷,於此末法時代,逆流而上,在二十多年前,招收沙彌,教令學習古文、藏文,成滿今日《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 · 白話校註集》的......
現代農業使用農藥化肥非常普遍,日常老和尚透過《瀕危的地球》、《新世紀飲食》、《寂靜的春天》等書告訴我們,農藥傷害環境也殃及人類,推廣慈心有機的緣起就在此。
依照《廣論》,當共下士法類修堅固以後,可以修共中士道,中士道修好,再修上士道。日常老和尚說,下中上是次第相關的,如果力量不夠,暫時不必忙,先把基礎做好最重要。
日常老和尚說:我們一定要了解修行的目的何在?習氣是什麼?千萬不要急著求高高大法,要先把握修行根本。就好像做生意,要先了解這個生意賺不賺錢,不要忙著做虧本生意。
本篇依《賢愚經》,講述佛陀過去世,因為深信佛法價值,即使以全身釘千釘、跳火坑顯示求法的誠意,也無所畏懼。駭人聽聞的史事,顯示菩薩不貪著享樂,勇悍利他的菩提心。
福智僧團的上座法師,如淨和尚於2017年春接任住持,是最早期追隨日常老和尚的出家弟子之一,後隨真如老師赴加拿大主持僧團。希望配合老師與僧俗團體,推動國際化弘法的任務。
「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那為什麼拜三十五佛懺就能消除罪障?
弟子試著提出在心中猶疑好久的問題:我有一本《惜字的故事》,以及曾聽過惜字的一些概念。知道要愛惜字紙,可是實作上卻不知怎麼樣比較好?
提及華夏傳統思想與文化,就不可不談儒、釋、道。師父那雙柔情、深邃、威猛的眼,究竟看到什麼,讓他決定取法藏地,並以弘揚《廣論》、復興譯經大業的方式,振興如來家業?
「語言既是文化的基礎,又是文化的結晶」,東方也好,西方也好,都有過非常輝煌的翻譯歷史,圍繞著佛法主題的翻譯,更是在東方整整延續了一千年。
師父在《廣論》一百六十卷錄音帶裡殷殷叮囑,佛法的特質是內學,示寂前兩天不忘教誡弟子:「經論不可不學,但是如果整天辯論,在生活中卻一點也用不上,這叫什麼佛法?
偶然的機會下,圓方來到一座農場。主人說:「有兩隻公羊快成年了,可以宰來吃!」學《廣論》的她,知道要愛護小生命,說服主人把羊賣給她。但是救下來的羊,要送去哪裡呢?
真如老師救羊救魚救狗,慈悲行誼落在弟子心裡。有一天,美珠在湖畔散步,看見有人釣起一隻腹部飽滿的大魚,好不忍心。她比手畫腳,用能講的英文竭力溝通,終於救下魚媽媽。
異鄉求學的雙胞胎,終於要畢業了,可是媽媽與阿姨卻在趕來畢業典禮的路上車禍身亡。人生地不熟,他們在傷痛中要如何處理後事?還好福智師兄姐伸出援手,給予溫暖的支持!
從廣論研討班下課的路上,驚見一隻流血的死老鼠躺在路中央。經驗豐富的班長說:「我們把老鼠埋葬吧!」我們跟著唸〈四皈依〉,將老鼠輕輕移到紙盒,竟然突破了怯懦的習氣。
「浴佛」是培福增慧最快速的方式之一。每年佛誕前後,各地佛教徒都會舉辦浴佛法會。福智廣論班學員在2017年5月於柬埔寨、泰國、越南、菲律賓舉辦了第一次的浴佛法會。
「世間最大的福田是父母,出世間最大的福田是三寶。」2017年5月北美福智基金會舉辦了一場寓教於樂的「孝親感恩浴佛祈福」活動,讓西方人也有機會體驗「浴佛奉茶報親恩」!
2017福智紐約企業營在長島舉行,以臺灣舉辦10多年營隊的經驗,結合紐約環境與人文特色,與學員共同探討「如何獲得幸福?」「如何追求最真實的效益?」成為美妙的心靈之旅。
風光明媚的埔里,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廣闊班——「心靈茶湯班」。班長巫彥霖是一位精於陶藝的創作者,和他一起品茗,處處都是藝術:陶壺、陶碗精緻細膩;花草書畫,抒發淡雅。
把幾個不識茶滋味的人兜在一塊兒品茶,能擦出什麼火花?殊不知「心靈茶湯班」的立意本就不僅只於習茶藝、品茶趣,而是透過認識外在的茶,修養內在身心。
埔里心靈茶湯班有一位招生天后——葉素貞師姐,短短幾年內招收了上百位鄰里進入福智學習。她是如何做到的?讓我們一探究竟!
「茶道蔬食班」落腳於熙來攘往的淡水老街,一盞茶、兩道點心,配上三部影片,熱熱鬧鬧地開始萬古流芳的心靈之學。
淡水茶蔬班從烹茶、烹飪入門,傳遞佛法的慈悲與智慧,讓為家庭奔波勞碌大半輩子的人們,在此歇腳充電,愛自己,而後更有力量愛這個世界。
86歲的林海平先生,學《廣論》16年只請假過一次。他覺得學生應該多發問、回饋,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聽完真如老師《四家合註》第8講,他認真回饋,竟然收到老師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