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師長開示
  • 焦點話題
  • 福智心故事
  • 活動報導
  • 出版品
  • 捐款

著作權聲明|隱私權政策

會員服務條款|聯絡我們

©2023福智全球資訊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福智全球資訊網 福智全球資訊網
  • 聲明
  • 人才招募
  • 修改常用資料
    查詢捐款記錄
    會員登出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 福智團體
    • 關於廣論
    • 我們的導師
      • 創辦人 日常老和尚
      • 真如老師
    • 福智僧團
      • 福智比丘僧團
      • 福智比丘尼僧團
    • 理念響應
      • 福智佛教基金會
      • 夢蓮花文藝基金會
      • 福智慈善基金會
      •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 慈心有機驗證股份有限公司
      • 里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福智文教基金會
      • 福智教育園區
      • 福智佛教學院
    • 聯絡我們
      • 佛法學習
      • 捐款相關
      • 媒體聯繫
      • 網頁及其他諮詢
    • 聯合人才招募
    • 福智聲明
    • 福智生活圈
  • 師長開示
    • 日常老和尚
    • - 廣論南普陀版手抄稿
    • - 廣論鳳山寺版手抄稿
    • - 日常老和尚開示
    • 真如老師
    • - 廣海明月
    • - 廣論止觀初探.奢摩他
    • - 廣論止觀初探.毗缽舍那
    • - 廣論四家合註淺釋
    • - 道次第略義淺釋
    • - 思荷集
    • - 讚頌
    • - 真如老師開示
    • 如淨和尚開示
    • 如證和尚開示
    • 僧團法師開示
    • 智慧小語
  • 焦點話題
    • 最新公告
    • 重要動態
    • 關懷祈福
    • 老師消息
    • 出版快訊
    • 廣論研討班
    • 近期活動
    • 蔬食行動
    • 快樂拜佛
    • 建寺供僧
    • 影音頻道
  • 福智心故事
    • 憶念師恩
    • 觀功念恩
    • 關愛家人
    • 教育,心的傳遞
    • 一念之間
    • 善行點滴
    • 我想要學
    • 翻轉生命
    • 愛護動物
  • 活動報導
    • 健康飲食
    • 淨塑行動
    • 社會關懷
    • 生態永續
    • 觀摩交流
    • 人文教育
    • 藝文視界
    • 佛法推廣
  • 出版品
    • 線上讀經
    • 經典譯叢
    • 真如老師講記
    • 真如老師文集
    • 心靈勵志
    • 雋永教育
    • 福智之聲
    • 福智之友
    • 慈心大地
    • 里仁為美
    • 電子報
  • 捐款
    • 線上捐款
      • 定期定額
      • 單次捐款
      • 卓越青年生命探索營
    • 捐款紀錄查詢
    • 捐款方式總覽
    • 徵信查詢
    • 匯款資料填寫
    • 常見問題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來壽量品第二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二

分別三身品第三

夢見金鼓懺悔品第四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四

最淨地陀羅尼品第六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五

蓮華喻讚品第七

金勝陀羅尼品第八

重顯空性品第九

依空滿願品第十

四天王觀察人天品第十一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六

四天王護國品第十二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七

無染著陀羅尼品第十三

如意寶珠品第十四

大辯才天女品第十五之一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八

大辯才天女品第十五之二

大吉祥天女品第十六

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第十七

堅牢地神品第十八

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品第十九

王法正論品第二十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九

善生王品第二十一

諸天藥叉護持品第二十二

授記品第二十三

除病品第二十四

長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十

捨身品第二十六

十方菩薩讚歎品第二十七

妙幢菩薩讚歎品第二十八

菩提樹神讚歎品第二十九

大辯才天女讚歎品第三十

付囑品第三十一

附錄

《附錄一》金光明經序文

《附錄三》金光明最勝懺儀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方便品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譬喻品第三

信解品第四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藥草喻品第五

授記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賢愚經卷第一

一、梵天請法六事品

二、摩訶薩埵以身施虎品

三、二梵志受齋品

四、波羅㮈人身貧供養品

五、海神難問船人品

六、恒伽達品

七、須闍提品

雜寶藏經卷第一

一、十奢王緣

二、王子以肉濟父母緣

三、鸚鵡子供養盲父母緣

四、棄老國緣

五、佛於忉利天上為母摩耶說法緣

六、佛說往昔母迦旦遮羅緣

七、慈童女緣

八、蓮華夫人緣

九、鹿女夫人緣

賢愚經卷第二

八、波斯匿王女金剛品

九、金財因緣品

一○、華天因緣品

一一、寶天因緣品

一二、羼提波梨品

一三、慈力王血施品

一四、降六師品

雜寶藏經卷第二

一○、六牙白象緣

一一、 兔自燒身供養大仙緣

一二、 善惡獼猴緣

一三、 佛以智水滅三火緣

一四、 波羅㮈國有一長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緣

一五、迦尸國王白香象養盲父母并和二國緣

妙法蓮華經卷第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法師品第十

見寶塔品第十一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勸持品第十三

妙法蓮華經卷第五

安樂行品第十四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妙法蓮華經卷第六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囑累品第二十二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妙法蓮華經卷第七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賢愚經卷第三

一五、鋸陀身施品

一六、微妙比丘尼品

一七、阿輸迦施土品

一八、七瓶金施品

一九、差摩現報品

二○、貧女難陀品

二一、大光明王始發道心緣品

賢愚經卷第四

二二、摩訶斯那優婆夷品

二三、出家功德尸利苾提品

賢愚經卷第五

二四、沙彌守戒自殺品

二五、長者無耳目舌品

二六、貧人夫婦疊施得現報品

一六、波羅㮈國弟微諫兄遂徹承相勸王教化天下緣

一七、梵摩達夫人妒忌傷子法護緣

一八、駝驃比丘被謗緣

一九、離越被謗緣

二○、波斯匿王醜女賴提緣

二一、 波斯匿王女善光緣

二二、 昔王子兄弟二人被驅出國緣

二三、須達長者婦供養佛獲報緣

二四、娑羅那比丘為惡生王所苦惱緣

二五、內官贖所犍牛得男根緣

二六、二內官諍道理緣

二七、迦旃延教老母賣貧品

二八、金天品

二九、重姓品

三○、散檀寧品

賢愚經卷第六

三一、月光王頭施品

三二、快目王眼施緣品

三三、五百盲兒往返逐佛緣品

三四、富那奇緣品

三五、尼提度緣品

雜寶藏經卷第三

二七、兄弟二人俱出家緣

二八、仇伽離謗舍利弗等緣

二九、龍王偈緣

三○、提婆達多欲毀傷佛因緣

三一、共命鳥緣

三二、白鵝王緣

三三、大龜因緣

三四、二輔相詭媾緣

三五、山鷄王緣

三六、吉利鳥緣

三七、老仙緣

三八、二估客因緣

三九、八天次第問法緣

賢愚經卷第七

三六、大劫賓寧品

三七、梨耆彌七子品

三八、設頭羅健寧品

賢愚經卷第八

三九、蓋事因緣品

四○、大施抒海品

賢愚經卷第九

四一、淨居天請佛洗品

四二、善事太子入海品

四三、摩訶令奴緣品

四四、善求惡求緣品

賢愚經卷第十

四五、阿難總持品

四六、優婆斯兄所殺品

四七、兒誤殺父品

四八、須達起精舍品

四九、大光明始發無上心品

五○、勒那闍耶品

五一、迦毘梨百頭品

雜寶藏經卷第四

四○、貧人以麨團施現獲報緣

四一、貧女以兩錢布施即獲報緣

四二、乾陀衛國畫師罽那設食獲報緣

四三、罽夷羅夫婦自賣設會現獲報緣

四四、沙彌救蟻子水災得長命報緣

四五、乾陀衛國王治故塔寺得延命緣

四六、比丘補寺壁孔獲延命報緣

四七、長者子見佛求長命緣

四八、長者子客作設會獲現報緣

四九、弗那施佛鉢食獲現報緣

五○、大愛道施佛金縷織成衣并穿珠師緣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附錄一》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附錄二》妙法蓮華經後序

《附錄三》持誦法華經儀

賢愚經卷第十一

五二、無惱指鬘品

五三、檀膩䩭品

賢愚經卷第十二

五四、師質子摩頭羅世質品

五五、檀彌離品

五六、象護品

五七、波婆離品

五八、二鸚鵡聞四諦品

五九、鳥聞比丘法生天品

雜寶藏經卷第五

五一、天女本以華鬘供養迦葉佛塔緣

五二、天女本以蓮華供養迦葉佛塔緣

五三、天女受持八戒齋生天緣

五四、天女本以然燈供養生天緣

五五、天女本以乘車見佛歡喜避道緣

五六、 天女本以華散佛化成華蓋緣

五七、 舍利弗摩提供養佛塔緣

五八、 長者夫婦造作浮圖生天緣

五九、 長者夫婦信敬禮佛生天緣

六O、外道婆羅門女學佛弟子作齋生天緣

六一、貧女人以㲲施須達生天緣

六二、長者女不信三寶父以金錢雇令受持五戒生天緣

六三、女因掃地見佛生歡喜生天緣

六四、長者造舍請佛供養以舍布施生天緣

六五、婦以甘蔗施羅漢生天緣

六六、女人以香塗佛足生天緣

六七、 須達長者婢歸依三寶生天緣

六八、 貧女從佛乞食生天緣

六九、 長者婢為主送食值佛即施獲報生天緣

七○、 長者為佛造講堂獲報生天緣

七一、 長者見王造塔亦復造塔獲報生天緣

七二、 賈客造舍供養佛獲報生天緣

賢愚經卷第十三

六○、五百鴈聞佛法生天品

六一、堅誓師子品

六二、梵志施佛納衣得受記品

六三、佛始起慈心緣品

六四、頂生王品

六五、蘇曼女十子品

六六、婆世躓品

六七、優波鞠提品

六八、汪水中蟲品

六九、沙彌均提品

雜寶藏經卷第六

七三、 帝釋問事緣

七四、 度阿若憍陳如等說往日緣

七五、 差摩子患目歸依三寶得眼淨緣

七六、 七種施因緣

七七、 迦步王國天旱浴佛得雨緣

七八、 長者請舍利弗摩訶羅緣

雜寶藏經卷第七

七九、 婆羅門以如意珠施佛出家得道緣

八○、 十力迦葉以實言止佛足血緣

八一、 佛在菩提樹下魔王波旬欲來惱佛緣

八二、 佛為諸比丘說利養災患緣

八三、 賊臨被殺遙見佛歡喜而生天緣

八四、 刖手足人感念佛恩而得生天緣

八五、 長者以好蜜漿供養行人得生天緣

八六、 波斯匿王遣人請佛由為王使生天緣

八七、 波斯匿王勸化乞索時有貧人以㲲施王得生天緣

八八、 兄常勸弟奉修三寶弟不敬信兄得生天緣

八九、 父聞子得道歡喜即得生天緣

九○ 、子為其父所逼出家生天緣

九一、 羅漢祇夜多驅惡龍入海緣

九二、 二比丘見祇夜多得生天緣

九三、 月氏國王見阿羅漢祇夜多緣

九四、 月氏國王與三智臣作善親友緣

雜寶藏經卷第八

九五、 拘尸彌國輔相夫婦惡心於佛佛即化導得須陀洹緣

九六、 佛弟難陀為佛所逼出家得道緣

九七、 大力士化曠野群賊緣

九八、 輔相聞法離欲緣

九九、尼乾子投火聚為佛所度緣

一○○、五百白鴈聽法生天緣

一○一、提婆達多放護財醉象欲害佛緣

雜寶藏經卷第九

一○二、迦栴延為惡生王解八夢緣

一○三、金貓因緣

一○四、惡生王得五百鉢緣

一○五、求毘摩天望得大富緣

一○六、 鬼子母失子緣

一○七、天祀主緣

一○八、祀樹神緣

一○九、婦女厭欲出家緣

一一○、不孝子受苦報緣

一一一、難陀王與那伽斯那共論緣

一一二、不孝婦欲害其姑反殺其夫緣

一一三、波羅奈王聞塚間喚緣

一一四、老比丘得四果緣

一一五、女人至誠得道果緣

雜寶藏經卷第十

一一六、優陀羨王緣

一一七、羅睺羅因緣

一一八、老婆羅門問諂偽緣

一一九、婆羅門婦欲害姑緣

一二○、烏梟報怨緣

一二一、婢共羊鬥緣

佛說無常經

佛說無常經(亦名三啓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讚僧功德經

讚僧功德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說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二、名稱女請佛緣

三、 窳惰子難陀見佛緣

四、五百商客入海採寶緣

五、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

六、婆持加困病緣

七、王家守池人花散佛緣

八、二梵志各諍勝如來緣

九、佛說法度二王出家緣

一○、長者七日作王緣

報應受供養品第二

一一、船師請佛渡水緣

一二、觀頂王請佛緣

一三、法護王請佛洗浴緣

一四、佛救濟度病緣

一五、天帝釋供養佛緣

一六、佛現帝釋形化婆羅門緣

一七、乾闥婆作樂讚佛緣

一八、如願臨當刑戮求佛出家緣

一九、頻婆娑羅王請佛緣

二○、帝釋變迦蘭陀竹林緣

授記辟支佛品第三

二一、化生王子成辟支佛緣

二二、小兒散花供養佛緣

二三、女人以金輪擲佛上緣

二四、老母善愛慳貪緣

二五、含香長者請佛緣

二六、船師渡佛僧過水緣

二七、婢使以栴檀香塗佛足緣

二八、貧人拔提施佛燋木緣

二九、作樂供養成辟支佛緣

三○、劫賊惡奴緣

出生菩薩品第四

三一、蓮華王捨身作赤魚緣

三二、梵豫王施婆羅門穀緣

三三、尸毘王剜眼施鷲緣

三四、善面王求法緣

三五、梵摩王太子求法緣

三六、婆羅門從佛債索緣

三七、佛垂般涅槃度五百力士緣

三八、兔燒身供養仙人緣

三九、法護王子為母所殺緣

四○、劫賊樓陀緣

餓鬼品第五

四一、富那奇墮餓鬼緣

四二、賢善長者婦墮餓鬼緣

四三、惡見不施水墮餓鬼緣

四四、槃陀羅墮餓鬼身體臭緣

四五、目連入城見五百餓鬼緣

四六、優多羅母墮餓鬼緣

四七、生盲餓鬼緣

四八、長者若達多慳貪墮餓鬼緣

四九、餓鬼自生還噉五百子緣

五○、嚪婆羅似餓鬼緣

諸天來下供養品第六

五一、賢面慳貪受毒蛇身緣

五二、月光兒生天緣

五三、採華供養佛得生天緣

五四、功德意供養塔生天緣

五五、須達多乘象勸化緣

五六、鸚鵡子王請佛緣

五七、王遣使請佛命終生天緣

五八、佛度水牛生天緣

五九、二梵志共受齋緣

六○、五百鴈聞佛說法緣

現化品第七

六一、身作金色緣

六二、身有栴檀香緣

六三、有大威德緣

六四、有大力緣

六五、為人所恭敬緣

六六、頂上有寶蓋緣

六七、妙聲緣

六八、百子同產緣

六九、頂上有寶珠緣

七○、布施佛幡緣

比丘尼品第八

七一、寶珠比丘尼生時光照城內緣

七二、善愛比丘尼生時有自然食緣

七三、白淨比丘尼衣裹身生緣

七四、須漫比丘尼辯才緣

七五、舞師女作比丘尼緣

七六、伽尸比丘尼生時身披袈裟緣

七七、額上有真珠鬘比丘尼緣

七八、差摩比丘尼生時二王和解緣

七九、波斯匿王醜女緣

八○、盜賊人緣

聲聞品第九

八一、海生商主緣

八二、須曼花衣隨身產緣

八三、寶手比丘緣

八四、三藏比丘緣

八五、耶奢蜜多緣

八六、化生比丘緣

八七、眾寶莊嚴緣

八八、罽賓寧王緣

八九、拔提釋王作比丘緣

九○、佛度王子護國出家緣

諸緣品第十

九一、須菩提惡性緣

九二、長老比丘在母胎中六十年緣

九三、兀手比丘緣

九四、梨軍支比丘緣

九五、唱言生死極苦緣

九六、長者身體生瘡緣

九七、醜陋比丘緣

九八、恒伽達緣

九九、長瓜梵志緣

一○○、孫陀利端正緣

佛說隨念三寶經

隨念三寶經

佛說隨念三寶經淺說

隨念三寶經淺說

佛說大方等大集經三歸濟龍品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四

佛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所行讚卷第一 (亦云佛本行經)

生品第一

處宮品第二

厭患品第三

離欲品第四

出城品第五

佛所行讚卷第二 (亦云佛本行經)

車匿還品第六

入苦行林品第七

合宮憂悲品第八

推求太子品第九

佛本行經卷第一 (一名佛本行讚傳)

因緣品第一

佛說興起行經序

序

佛說興起行經卷上 (一名嚴誠宿緣經出雜藏)

佛說孫陀利宿緣經第一

佛說奢彌跋宿緣經第二

佛說頭痛宿緣經第三

佛說骨節煩疼因緣經第四

佛說背痛宿緣經第五

佛說木槍刺脚因緣經第六

佛說興起行經卷下

佛說地婆達兜擲石緣經第七

佛說婆羅門女栴沙謗佛緣經第八

佛說食馬麥宿緣經第九

佛說苦行宿緣經第十

佛說義足經卷上 (八雙十六輩)

桀貪王經第一

優填王經第二

須陀利經第三

摩竭梵志經第四

鏡面王經第五

老少俱死經第六

彌勒難經第七

勇辭梵志經第八

摩因提女經第九

異學角飛經第十

佛說義足經卷下

猛觀梵志經第十一

法觀梵志經第十二

兜勒梵志經第十三

蓮花色比丘尼經第十四

子父共會經第十五

維樓勒王經第十六

佛所行讚卷第三 (亦云佛本行經)

瓶沙王詣太子品第十

答瓶沙王品第十一

阿羅藍欝頭藍品第十二

破魔品第十三

阿惟三菩提品第十四

轉法輪品第十五

佛所行讚卷第四 (亦云佛本行經)

瓶沙王諸弟子品第十六

大弟子出家品第十七

化給孤獨品第十八

父子相見品第十九

受祇桓精舍品第二十

守財醉象調伏品第二十一

菴摩羅女見佛品第二十二

佛所行讚卷第五 (亦云佛本行經)

神力住壽品第二十三

離車辭別品第二十四

涅槃品第二十五

大般涅槃品第二十六

歎涅槃品第二十七

分舍利品第二十八

稱歎如來品第二

降胎品第三

如來生品第四

梵志占相品第五

阿夷決疑品第六

入譽論品第七

佛本行經卷第二 (一名佛本行讚傳)

與眾婇女遊居品第八

現憂懼品第九

閻浮提樹蔭品第十

出家品第十一

車匿品第十二

瓶沙王問事品第十三

佛本行經卷第三 (一名佛本行讚傳)

為瓶沙王說法品第十四

不然阿蘭品第十五

降魔品第十六

佛本行經卷第四 (一名佛本行讚傳)

度五比丘品第十七

度寶稱品第十八

廣度品第十九

現大神變品第二十

轉法論品第十七

佛本行經卷第五 (一名佛本行讚傳)

昇忉利宮為母說法品第二十一

憶先品第二十二

遊維耶離品第二十三

歎定光佛品第二十四

降象品第二十五

魔勸捨壽品第二十六

佛本行經卷第六 (一名佛本行讚傳)

調達入地獄品第二十七

現乳哺品第二十八

佛本行經卷第七 (一名佛本行讚傳)

大滅品第二十九

嘆無為品第三十

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

佛說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大迦葉品第一 (十九偈)

大莊嚴論經卷第一

(一)

(二)

(三)

眾經撰雜譬喻卷上

(一)

法句經卷上

無常品第一 二十有一章

舍利弗品第二 (十偈)

摩訶目犍連品第三 (十五偈)

輪提陀品第四 (淨除十七偈)

須蔓品第五 (善念十四偈)

輪論品第六 (明聽十一偈)

凡耆品第七 (取善八偈)

賓頭盧品第八 (乞閉門十一偈)

貨竭品第九 (善來二十一偈)

難陀品第十 (欣樂十二偈)

夜耶品第十一 (名聞二十六偈)

尸利羅品第十二 (二十偈)

薄拘盧品第十三 (賈姓十二偈)

摩呵[酉*且]品第十四 (大長十二偈)

優為迦葉品第十五 (八偈)

迦耶品第十六 (捉取十五偈)

樹提衢品第十七 (三十偈)

賴吒惒羅品第十八 (二十六偈)

貨提品第十九 (二十七偈)

禪承迦葉品第二十 (十一偈)

朱利般特品第二十一 (八偈)

醍醐施品第二十二 (二十七偈)

阿那律品第二十三 (無獵九偈)

彌迦弗品第二十四 (鹿子十四偈)

羅雲品第二十五 (十偈)

難提品第二十六 (十四偈)

颰提品第二十七 (十九偈)

羅槃颰提品第二十八 (十四偈)

摩頭惒律致品第二十九 (二十一偈)

世尊品第三十 (五十偈)

教學品第二 二十有九章

多聞品第三 十有九章

篤信品第四 十有八章

戒慎品第五 十有六章

惟念品第六 十有二章

慈仁品第七 十有八章

言語品第八 十有二章

雙要品第九 二十有二

放逸品第十 有二十章

心意品第十一 十有二章

華香品第十二 十有七章

愚闇品第十三 二十有一章

明哲品第十四

羅漢品第十五 有十章

述千品第十六 十有六章

惡行品第十七 二十有二章

刀杖品第十八 十有四章

老耗品第十九 十有四章

愛身品第二十 十有三章

世俗品第二十一 十有四章

法句經卷下

述佛品第二十二 二十有一章

安寧品第二十三 十有四章

好喜品第二十四 十有二章

忿怒品第二十五 二十有六章

塵垢品第二十六 十有九章

奉持品第二十七 十有七章

道行品第二十八 二十有八章

廣衍品第二十九 十有四章

地獄品第三十 十有六章

象喻品第三十一 十有八章

愛欲品第三十二 三十有二章

利養品第三十三 有二十章

沙門品第三十四 三十有二章

梵志品第三十五 有四十章

泥洹品第三十六 三十有六章

生死品第三十七 十有八章

道利品第三十八 十有九章

吉祥品第三十九 十有九章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

大莊嚴論經卷第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

大莊嚴論經卷第三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

(二一)

(二二)

眾經撰雜譬喻卷下

(二三)

(二四)

(二五)

大莊嚴論經卷第四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

(二一)

(二二)

大莊嚴論經卷第五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

大莊嚴論經卷第六

(三一)

(三二)

(三三)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三五)

(三六)

(三七)

(三八)

(三九)

(四○)

大莊嚴論經卷第七

(四一)

(四二)

(四三)

(四四)

大莊嚴論經卷第八

(四五)

(四六)

(四七)

(四八)

(四九)

(五○)

大莊嚴論經卷第九

(五一)

(三四)

(三五)

(三六)

(三七)

(三八)

(三九)

(四○)

(四一)

(四二)

(四三)

(四四)

(五二)

(五三)

(五四)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

(五五)

(五六)

(五七)

(五八)

(五九)

(六○)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一

(六一)

(六二)

(六三)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二

(六四)

(六五)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三

(六六)

(六七)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四

(六八)

(六九)

(七○)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五

(七一)

(七二)

(七三)

(七四)

(七五)

(七六)

(七七)

(七八)

(七九)

(八○)

(八一)

(八二)

(八三)

(八四)

(八五)

(八六)

(八七)

(八八)

(八九)

(九○)

佛說長壽王經

長壽王經

菩薩本緣經卷上

毘羅摩品第一

一切施品第二

一切持王子品第三之一

菩薩本緣經卷中

一切持王子品第三之餘

善吉王品第四

月光王品第五

菩薩本緣經卷下

兔品第六

鹿品第七

龍品第八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上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上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中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中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下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下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一

投身飼虎緣起第一

尸毘王救鴿命緣起第二

如來分衛緣起第三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二

最勝神化緣起第四

如來不為毒所害緣起第五

兔王捨身供養梵志緣起第六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三

慈心龍王消伏怨害緣起第七

慈力王刺身血施五夜叉緣起第八

開示少施正因功能緣起第九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四

如來具智不嫉他善緣起第十

佛為病比丘灌頂獲安緣起第十一

稱念三寶功德緣起第十二

造塔勝報緣起第十三

出家功德緣起第十四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五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五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六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六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七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七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八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八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九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九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一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一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二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二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三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三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四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四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五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五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六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六

佛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會

大般若經第二會 序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0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0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0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0 卷

佛說金色王經

金色王經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佛說師子素駄娑王斷肉經

佛說師子素駄娑王斷肉經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一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一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二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二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三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三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四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四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五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五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六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六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0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0 卷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一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一

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太子墓魄經

佛說太子墓魄經

佛說德光太子經

佛說德光太子經

佛說太子須大拏經

太子須大拏經

佛說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佛說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二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二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三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三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四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四

佛說睒子經

佛說睒子經

佛說月明菩薩經

佛說月明菩薩經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0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8 卷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佛說大意經

佛說大意經

佛說前世三轉經

前世三轉經

佛說銀色女經

銀色女經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鹿母經

佛說鹿母經

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佛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一會(節錄)

大般若經第一會第 398 卷

大般若經第一會第 399 卷

大般若經第一會第 400 卷

佛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佛說遺教經

遺教經.遺教經論.遺教經論住法記 合刊 例言

遺教經

佛說遺教經論

遺教經、遺教經論、遺教經論住法記 合刊 例言

遺教經論(一)

遺教經論(二)

遺教經論(三)

遺教經論(四)

遺教經論(五)

遺教經論(六)

遺教經論(七)

佛說遺教經論住法記

遺教經、遺教經論、遺教經論住法記 合刊 例言

序

遺教經論住法記(一)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

遺教經論住法記(三)

遺教經論住法記(四)

遺教經論住法記(五)

遺教經論住法記(六)

遺教經論住法記(七)

遺教經論住法記(八)

遺教經論住法記(九)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一)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二)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三)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四)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五 )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六 )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七 )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八 )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九 )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一)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二)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三)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四)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五)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六)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七)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八)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九)

遺教經論住法記(三十)

遺教經論住法記(三十一)

佛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出版說明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有科判)

菩薩戒品釋

菩薩戒品釋 出版說明

菩薩戒品釋卷一 (一)

菩薩戒品釋卷一 (二)

菩薩戒品釋卷一 (三)

菩薩戒品釋卷一 (四)

菩薩戒品釋卷一 (五)

菩薩戒品釋卷一 (六)

菩薩戒品釋卷二 (七)

菩薩戒品釋卷二 (八)

菩薩戒品釋卷二 (九)

菩薩戒品釋卷二 (十)

菩薩戒品釋卷二 (十一)

菩薩戒品釋卷三 (十二)

菩薩戒品釋卷三 (十三)

菩薩戒品釋卷三 (十四)

菩薩戒品釋卷三 (十五)

菩薩戒品釋卷三 (十六)

菩薩戒品釋卷四 (十七)

菩薩戒品釋卷四 (十八)

菩薩戒品釋卷四 (十九)

菩薩戒品釋卷四 (二十)

菩薩戒品釋卷四 (二十一)

菩薩戒品釋卷四 (二十二)

菩薩戒品釋卷四 (二十三)

菩薩戒品釋卷五 (二十四)

菩薩戒品釋卷五 (二十五)

菩薩戒品釋卷五 (二十六)

菩薩戒品釋卷五 (二十七)

菩薩戒品釋卷五 (二十八)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譯例

菩提道次第廣論 序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 道前基礎

皈敬頌 P.001

造者殊勝 P.002

教授殊勝 P.008

聽聞軌理 P.015

說法軌理 P.020

完結軌理 P.023

親近善士(一) P.024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 道前基礎

親近善士(二) P.034

修習軌理 P.041

暇滿 P.059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三 道前基礎

道次引導 P.066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三 下士道

念死無常 P.074

三惡趣苦(一) P.085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四 下士道

三惡趣苦(二) P.094

皈依三寶 P.098

深信業果(一) P.11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五 下士道

深信業果(二) P.124

顯示輕重 P.129

思別業果 P.139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六 中士道

希求解脫 P.152

思惟苦諦 P.155

思惟集諦 P.169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七 中士道

十二緣起 P.181

除邪分別 P.188

解脫正道 P.191

釋量論

校勘說明

論前禮讚

自義比量品第一

現觀莊嚴論

校勘說明

序品第一

成量品第二

現量品第三

一切相智品第二

道相智品第三

一切智品第四

圓滿一切相現觀品第五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八 上士道

入大乘門 P.203

菩提心次第(一) P.208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九 上士道

菩提心次第(二) P.225

儀軌受法 P.231

學菩薩行(一) P.245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 上士道

學菩薩行(二) P.247

布施波羅蜜(一) P.262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一 上士道

布施波羅蜜(二) P.273

持戒波羅蜜 P.281

忍波羅蜜(一) P.285

他義比量品第四

釋量論(全)

頂現觀品第六

漸次現觀品第七

刹那證大菩提品第八

法身品第九

攝品第十

現觀莊嚴論(全)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二 上士道

忍波羅蜜(二) P.299

精進波羅蜜(一) P.304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三 上士道

精進波羅蜜(二) P.318

靜慮波羅蜜 P.321

般若波羅蜜 P.323

四攝法 P.331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四 上士道

修習止觀之勝利 P.336

顯示此二攝一切定 P.337

止觀自性 P.338

理須雙修 P.341

次第決定 P.344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四 奢摩他

修止資糧 P.346

依止資糧修奢摩他(一) P.34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五 奢摩他

依止資糧修奢摩他(二) P.356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六 奢摩他

依止資糧修奢摩他(三) P.376

由修成辦奢摩他量(一) P.380

入中論

校勘說明

論前禮讚

第一菩提心極喜地

第二菩提心離垢地

第三菩提心發光地

第四菩提心燄慧地

第五菩提心難勝地

第六菩提心現前地

第七菩提心遠行地

第八菩提心不動地

第九菩提心善慧地

第十菩提心法雲地

菩提心果地

入中論(全)

俱舍論

校勘說明

論前禮讚

分別界品第一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七 奢摩他

由修成辦奢摩他量(二) P.399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七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一) P.401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八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二) P.420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九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三) P.438

分別根品第二

分別世間品第三

分別業品第四

分別隨眠品第五

分別賢聖品第六

分別智品第七

分別定品第八

破我品

俱舍論(全)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四) P.45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一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五) P.479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二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六) P.501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三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七) P.522

毘缽舍那所有差別 P.531

修習毘缽舍那之法(一) P.534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四 毘缽舍那

修習毘缽舍那之法(二) P.541

由修習故毘缽舍那成就之量 P.550

學雙運法 P.553

附錄一 菩提道次第略論(止觀) P.561

附錄二 菩提道燈論 P.586

附錄三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 P.592

附錄四 菩提道次第廣論科判(大勇法師 造) P.612

阿底峽尊者傳 卷一

法尊法師譯述

第一章

顯密諸經之記莂

密勒日巴尊者傳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1

敘

敘

第一章 自身所具廣大功德 第一段 在家時間 第一節 受用圓滿

第二節 種姓圓滿

第三節 俱生功德圓滿

第二段 學法時代

第三段 留學阿蘭陀寺

第四段 出家及其菩薩行 第一節 出家

第二節 廣修菩薩之行  第一目 修習五明學處

第二目 教學傳承與依止傳承之師長

阿底峽尊者傳 卷二

第三目 尊者所證功德

第二章 宏法利生廣大事業 第一段 住大菩提寺

第二段 住止迦摩羅尸羅寺

第三段 赴藏宏法 第一節 略述藏王之系統

第二節 初次迎請

第三節 第二次迎請

阿底峽尊者傳 卷三

第四節 赴藏途中宏揚聖教 第一目 起行之前

第二目 途中降魔

第三目 說深奇法大轉法輪

阿底峽尊者傳 卷四

第四目 請赴拉薩

第五目 拉薩途中

第六目 卓錫拉薩轉大法輪

阿底峽尊者傳 卷五

第五節 尊者之圓寂 第一目 圓寂前相

第二目 涅槃勝樂

第三章 事業流廣教法增廣

阿底峽的佛學思想與其對西藏佛教的影響

第二章

略述過去事迹

第三章 別明現世事迹

第一節 大師之誔生

第二節 大師之出家

第三節 大師入藏學法

第四節 受具及遍學密法

第五節 講學宏法

第六節 獲得龍樹甚深正見

第七節 專學密法

第八節 專事修持

第九節 作諸佛事

第十節 壽難與建立律儀

第十一節 廣弘聖教

第十二節 得大弟子

第十三節 明朝迎請

第十四節 作大佛事

第十五節 廣大供養

第十六節 根本道場

第十七節 消災延壽

第十八節 再事宏修

第四章 化機圓滿示現涅槃

第一節 度最後有緣

第二節 示現寂滅

第三節 達瑪仁勤繼承法位

第四節 供養遺身

第五節 再現化身

第五章 大師之弟子

第一節 名聞弟子

第二節 正法傳承

第三節 密法傳承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2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3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4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5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6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7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8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9

密勒日巴尊者傳 010

密勒日巴尊者傳 011

密勒日巴尊者傳 012

十善業道品第一

卷第一

卷第二

生死品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地獄品第三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餓鬼品第四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畜生品第五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一

觀天品第六 四天王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四

三十三天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九

卷第三十

卷第三十一

卷第三十二

卷第三十三

卷第三十四

卷第三十五

夜摩天

卷第三十六

卷第三十七

卷第三十八

卷第三十九

卷第四十

卷第四十一

卷第四十二

卷第四十三

卷第四十四

卷第四十五

卷第四十六

卷第四十七

卷第四十八

卷第四十九

卷第五十

卷第五十一

卷第五十二

卷第五十三

卷第五十四

卷第五十五

卷第五十六

卷第五十七

卷第五十八

卷第五十九

卷第六十

卷第六十一

卷第六十二

卷第六十三

身念處品第七

卷第六十四

卷第六十五

卷第六十六

卷第六十七

卷第六十八

卷第六十九

卷第七十

弘一律師題記

弘一律師題記

卷上

(一) 事由

(二) 師二十七歲

(三) 師三十三歲

(四) 師三十五歲

卷下

(五) 師三十七歲

(六) 師四十一歲

(七) 師四十五歲

(八) 師四十八歲

寶華山月見律師年譜摭要

寶華山月見律師年譜摭要

附錄古心律師三昧律師畧傳

附錄古心律師三昧律師畧傳

一夢漫言隨講別錄

一夢漫言隨講別錄

跋

跋

僧訓日記

(一) 法師省己之訓

(二) 為利養出家之訓

(三) 慈心功德之訓

(四) 為勿憂衣食之訓

(五) 檢心待女人之訓

(六) 八退八進之訓

(七) 不捨頭陀苦行之訓

(八) 不教弟子之訓

(九) 供養父母之訓

(十) 互相輕毀之訓

(十一) 攝養徒眾之訓

(十二) 偷盜僧物之訓

(十三) 多得利養之訓

(十四) 五僧冥報之訓

(十五) 不修禪定之訓

(十六) 聲名無益之訓

(十七) 念思二字之訓

(十八) 菩薩精進之訓

(十九) 誡勉出家之訓

(二十) 垂誡實修之訓

(二十一) 一心念道之訓

(二十二) 雜記解惑之訓

附錄一 溈山大圓禪師警策文

附錄二 翠嚴禪師警僧銘

附錄三 千嚴長禪師示眾

禪關策進序

禪關策進序

緇門崇行錄序

緇門崇行錄序

諸祖法語節要第一

(一) 筠州黃檗運禪師示眾

(二) 趙州諗禪師示眾

(三) 玄沙備禪師示眾

(四) 鵝湖大義禪師垂誡

(五) 永明壽禪師垂誡

(六) 黃龍死心新禪師小參

(七) 東山演禪師送徒行脚

(八) 佛跡頤菴真禪師普說

(九) 徑山大慧杲禪師答問

(十) 蒙山異禪師示眾

(十一) 揚州素菴田大士示眾

(十二) 處州白雲無量滄禪師普說

(十三) 四明用剛軟禪師答禪人書

(十四) 袁州雪巖欽禪師普說

(十五) 天目高峯妙禪師示眾

(十六) 鐵山璦禪師普說

(十七) 天目斷崖義禪師示眾

(十八) 天目中峯本禪師示眾

(十九) 師子峯天如則禪師普說

(二十) 智徹禪師淨土玄門

(二十一) 汝州香山無聞聰禪師普說

(二十二) 獨峯和尚示眾

(二十三) 般若和尚示眾

(二十四) 雪庭和尚示眾

(二十五) 仰山古梅友禪師示眾

(二十六) 衢州傑峯愚禪師示五臺善講主

(二十七) 靈隱瞎堂禪師對制

(二十八) 大乘山普巖斷岸和尚示眾

(二十九) 古拙禪師示眾

(三十) 太虛禪師示眾

(三十一) 楚石琦禪師示眾

(三十二) 高麗普濟禪師答李相國書

(三十三) 楚山琦禪師解制

(三十四) 天真毒峯善禪師示眾

(三十五) 空谷隆禪師示眾

(三十六) 天奇和尚示眾

(三十七) 古音琴禪師示眾

(三十八) 異巖登禪師釋疑集

(三十九) 月心和尚示眾

諸祖苦功節略第二

(四十) 獨坐靜室 懸崖坐樹 草食木棲

(四十一) 衣不解帶 引錐自刺 暗室不忽

(四十二) 晚必涕泣 三年力行 圓枕警睡

(四十三) 被雨不覺 誓不展被 擲書不顧

(四十四) 堅誓省發 無時異緣 造次不忘

(四十五) 忘抵河津 寢食兩忘 口體俱忘

(四十六) 諸緣盡廢 杜門力參 以頭觸柱

(四十七) 關中刻苦 脅不至席 獨守鈍工

諸經引證節略

(四十八) 大般若經 華嚴經

(四十九) 大集月藏經 十六觀經 出曜經 大灌頂經

(五十) 遺教經 楞嚴經 彌陀經

(五十一) 楞伽經 金剛般若經 寶積經

(五十二) 大集經 念佛三昧經 自在王菩薩經 如來智印經

(五十三) 中阿含經 雜譬喻經

(五十四) 雜阿含經 阿含經 法集要頌經

(五十五) 無量壽經 一向出生菩薩經 寶積正法經 六度集經

(五十六) 修行道地經 菩薩本行經

(五十七) 彌勒所問經 文殊般若經 般舟三昧經

(五十八) 四十二章經 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五十九) 寶雲經 正法念處經 阿毗曇集異門足

(六十) 瑜伽師地論 大乘莊嚴經論 阿毗達磨論

(六十一) 西域記 南海寄歸 法苑珠林

(六十二) 觀心疏 永嘉集 溈山警策

(六十三) 淨土懺願儀 法界次第 心賦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無量壽如來大願持誦法

無量壽如來大願持誦法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證莊嚴論名句頌解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證莊嚴論名句頌解

慧行刻意講錄

慧行刻意講錄

土官呼圖克圖的四宗要義

土官呼圖克圖的四宗要義

因果報應實證

因果報應實證

中論

中論

淨心誡觀法

淨心誡觀法

在家律學

在家律學

德育古鑑

德育古鑑

我的信仰

我的信仰

菩提道次第略論(增訂版)

菩提道次第略論(增訂版)

辨了不了義論釋難

辨了不了義論釋難

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記

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記

佛學常見詞彙

佛學常見詞彙

菩提宗道菩薩戒集頌

菩提宗道菩薩戒集頌

佛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四會

佛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四會

地藏菩薩本願經

讚

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上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分身集會品第二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中

地獄名號品第五

如來讚嘆品第六

利益存亡品第七

閻羅王眾讚嘆品第八

稱佛名號品第九

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下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清素之行第一

(一) 不作齋會 受施隨散 蟲鳴塵積

(二) 左溪遁跡 遺錢不顧 不畜衣糧

(三) 䞋施不憶 門不掩閉 人疑僕從

(四) 荷衣松食 鹿鳥為侶

(五) 少欲知足 誨眾清約 衲衣一食

(六) 獨守死關 總論

嚴正之行第二

(七) 禁拒女尼 幼絕戲掉 嚴訓侍者

(八) 破壞酒器 不面女人

(九) 力衛殿堂 擯黜豪尼 不受仙書

(十) 闔門拒子 抗章不屈 防心離過

(十一) 終夜拱手 不談世事 總論

尊師之行第三

(十二) 力役田舍 受杖自責 為師禮懺

(十三) 立雪過膝 離師自責

(十四) 迎居正寢 歷年執侍 謹守遺命

(十五) 遵訓終隱 兵難不離 總論

孝親之行第四

(十六) 蘭盆勝會 母必親供 居喪不食

(十七) 泣血哀毀 荷擔聽學 鑿井報父

(十八) 禮塔救母 悟道報父

(十九) 刲股出家 織蒲供母 誠感父骨

(二十) 念佛度母 總論

射藝中之禪

緒言

射藝中之禪 001

射藝中之禪 002

射藝中之禪 003

射藝中之禪 004

射藝中之禪 005

射藝中之禪 006

射藝中之禪 007

射藝中之禪 008

射藝中之禪 009

忠君之行第五

(二十一) 開陳報應 勸善弭災 規諫殺戮

(二十二) 巧論齋戒 較論供養 說法悟主

(二十三) 感悟東宮 勸斷屠殺 勸修懺法

(二十四) 受罰不欺 咏花諷諫 總論

慈物之行第六

(二十五) 忍苦護鵝 護鴨絕飲 贖養生命

(二十六) 悲敬行施 買放生池 割耳救雉

(二十七) 濟貧詣官 躬處癘坊

(二十八) 口吮腹癰 惠養群鼠 氈被畜狗

(二十九) 穢疾不嫌 看疾遇聖

(三十) 行先執箒 贍濟乞人 施戒放生

(三十一) 看病如己 總論

高尚之行第七

(三十二) 避寵入山 眾服清散 不享王供

(三十三) 駕不迎送 不結貴遊 不引賊路

(三十四) 屢徵不就 寧死不起 三詔不赴

(三十五) 詔至不起 冒死納僧 不赴俗筵

(三十六) 不受衣號 力辭賜紫

(三十七) 不樂王宮 袖納薦書 棄書不拆

(三十八) 對使焚鉢 總論

遲重之行第八

(三十九) 傳法久隱 十年秘重 不宣靈異

(四十) 混跡樵牧 事皆緣起 歷年閉戶

(四十一) 久處深山 八請不赴

(四十二) 重法隱山 廢寺隱居 總論

艱苦之行第九

(四十三) 年老頭陀

(四十四) 備經險難 法滅縗絰 刺股制心

(四十五) 西竺取經 身先苦役 蚤蝨不除

(四十六) 六載春粟 不作不食 萬里決疑

(四十七) 躬自役作 卑己苦躬 刻苦事眾

(四十八) 行不辭勞 常行乞食 總論

感應之行第十

(四十九) 精誠感戒 懺獲妙音

(五十) 誓師子座 夢中易首 廢戒懺悔

(五十一) 癘疾獲瘳 勤苦發解

(五十二) 禮懺延壽 誦經延壽 扣鐘拔苦

(五十三) 天神護體 感示淨土 甘露灌口

(五十四) 懺感授記 口出青蓮 總論

緇門崇行錄跋

序

舊序

印光法師序

重印袁了凡四訓序

序

白話解釋

了凡四訓

立命之學-1

立命之學-2

立命之學-3

立命之學-4

立命之學-5

改過之法-1

改過之法-2

積善之方-1

積善之方-2

積善之方-3

積善之方-4

積善之方-5

謙德之效

傳記

袁了凡居士傳

雲谷大師傳

附錄一 聶雲台耕心齋隨筆

附錄二 俞淨意公遇竈神記

附錄 雲谷禪師授袁了凡功過格參雲棲大師自知錄

跋

堊室錄感

出版說明

自序

門人序

堊室錄感原本

(一) 辛復元

(二) 曹真予

(三) 賀文忠

(四) 何北山 呂涇野

(五) 費文憲公 王心齋

(六) 陳雲逵 李霖雨

(七) 任元受 新吾呂公

(八) 夏暘 顧忻

(九) 李瓊 曹良良

(十) 沈乞兒 某孝子

跋

堊室錄感白話語譯

(十一) 辛復元

(十二) 曹真予

(十三) 賀文忠

(十四) 何北山 呂涇野

(十五) 費文憲公 王心齋

(十六) 陳雲逵 李霖雨

(十七) 任元受 新吾呂公

(十八) 夏暘 顧忻

(十九) 李瓊 曹良良

(二十) 沈乞兒 某孝子

卷一 (諸經略引上)

(一)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大乘妙法蓮華經

(二)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三)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般涅槃經

(四) 梵網經 末羅王經 南大般涅槃經

(五) 大寶積經 四十二章經 睒子經

(六)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別譯雜阿含經

(七) 孝子經

(八) 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 業報差別經

(九) 佛說觀無量壽經 佛說盂蘭盆經

(十) 佛說泥犁經 菩薩本業經

(十一) 最勝佛頂尊勝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十二) 須摩提長者經 增壹阿含經

(十三) 賢愚因緣經 目連問五百輕重經

(十四) 優婆塞戒經 大悲經

(十五) 中陰經 央掘魔羅經 起世經

卷二 (諸經略引下 附律論三則)

(十六) 雜寶藏經 文殊師利問經

(十七) 正法念處經 菩薩地持經 菩薩善戒經

(十八)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 六度集經 中阿含經

(十九) 舍利弗問經 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二十) 分別經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二十一) 閻羅王五使經 出曜經

(二十二) 佛說譬喻經 觀佛三昧海經

(二十三) 大方等陀羅尼經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經

(二十四) 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二十五)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未曾有因緣經

(二十六) 佛說辯意長者子所問經

(二十七) 佛說弟子死復生經

(二十八)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佛說諫王經

(二十九)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三十) 佛說自愛經

(三十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

(三十二) 佛說五苦章句經

(三十三) 大薩遮尼乾子受記經 合部金光明經

(三十四)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演道俗業經

(三十五) 佛說阿彌陀經

(三十六) 沙彌塞部五分律 成實論 喻道論

卷三 明教禪師輔教篇孝論

(三十七) 敘

(三十八) 明孝章第一

(三十九) 孝本章第二

(四十) 原孝章第三

(四十一) 評孝章第四

(四十二) 必孝章第五

(四十三) 廣孝章第六

(四十四) 戒孝章第七

(四十五) 孝出章第八

(四十六) 德報章第九

(四十七) 孝略章第十

(四十八) 孝行章第十一

(四十九) 終孝章第十二

卷四

(五十) 天台智者大師菩薩戒義疏

(五十一) 圭峯禪師盂蘭盆經疏 二則

(五十二) 西明道世法師法苑珠林

(五十三) 西明道世法師諸經要集

(五十四) 永明宗照禪師萬善同歸集

(五十五) 大智照律師緇門警訓

(五十六) 優曇和尚蓮宗寶鑑

(五十七) 斷雲禪師禪宗決疑集

(五十八) 石屋禪師語錄

(五十九) 天如禪師語錄

(六十) 紫柏尊者全集

(六十一) 四明石芝法師樂邦文類

(六十二) 龍舒居士淨土文

卷五

(六十三) 蓮池大師戒疏發隱 三則

(六十四) 蓮池大師山房雜錄

(六十五) 蓮池大師正訛集

(六十六)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六十七) 蓮池大師楞嚴摸象記

(六十八) 蓮池大師竹窗二筆 三則

(六十九) 蓮池大師崇行錄紀孝 十二則

(七十) 蕅益大師靈峯宗論 二則

增刊

(七十一) 省庵法師勸發菩提心文

(七十二) 印光法師佛教以孝為本論

(七十三) 周安士陰隲文廣義論孝

(七十四) 釋門真孝錄後序

序/刊行感言

序

刊行感言

能海大師傳

在家時期

出家因緣

赴藏學法

譯述弘建

再次赴藏

廣轉法輪

涅槃自在

般若正見

德行成就(一)

德行成就(二)

功德事業(一)

功德事業(二)

編後語

編後語

參考文獻

譯述著作

講錄筆記

甲、漢系課誦

一、佛前大供 (廣大供養儀軌) 、薦食

二、早課

三、祈請師父再來願文

四、晚課

五、二時臨齋儀

六、開光、灑淨儀軌

七、放生儀軌

八、誦經流程

九、說法前課誦

十、告別式誦經流程

乙、藏系課誦 早課

一、密集嘛、發心偈

二、兜率眾神頌

三、二十一度母讚

四、文殊讚

五、二勝六莊嚴讚

六、傳承上師祈請文

七、功德之本頌

八、廣論祈願文

乙、藏系課誦 晚課

一、密集嘛、發心偈

二、供養十六大阿羅漢護教略儀

三、三主要道

四、緣起讚

五、聖者慈尊祈願文

丙、其他

一、八大人覺經

二、隨念三寶經

三、歸敬頌

四、七支供養偈頌

五、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

六、佛子行三十七頌

七、佛說三十五佛名懺

八、善慧教法廣弘文

九、廣曼達供養文

十、六臂怙主讚

六加行法儀軌修法 分二

(皈依陳請 / 科判)

一、正修如何行

前導六加行法

(一)加行

初、灑掃住房敷設身語意像者

第二、尋求無諂供品端嚴陳設

第三、身具八法於安樂座或隨威儀而住,既安住已觀自相續從殊勝善心之中修皈依、發心及四無量,決定令與相續和合

第四、明想福田

第五、總攝積淨扼要供獻七支曼茶等

第六、如教授啟白,決定應與相續和合

(二)正行

正行

(三)結行

結行

二、未修中間如何作

未修中間

(後記)

(後記)

前言

思惟人身難得

皈依業果 出離心 大乘菩提心

正文

造願文

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

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

極樂發願文

極樂發願文

宗喀巴大師呈仁達瓦書

宗喀巴大師呈仁達瓦書

三時頌——釋迦能仁讚

三時頌——釋迦能仁讚

長壽佛讚

長壽佛讚

清淨雪山頌

清淨雪山頌

格魯派不共三願

格魯派不共三願

佛教聖眾因緣集

一、至誠感應 信女得道

二、愚誠得道 欺人慘報

三、種福建寺 石變天宮

四、廣種福田 龍王獻寶

五、竭誠禮師 不可忘本

六、口業如山 聖沒一言

七、人生無常 夢覺勇施

八、惡意欺僧 慳婦罪報

九、阻人建寺 苦報無邊

十、修福且緩 牛悔上生

十一、毀謗口業 現受慘報

十二、供佛齋僧 眾丐飛空

十三、誣謗苦報 瘡兒呻號

十四、身能通石 國王驚懼

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業報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議

十七、夫人生天 國王得道

十八、邪思退道 長淪生死

十九、毀謗惡報 如影隨形

二十、宿業難消 羅漢遭災

二十一、戒德降龍 餓鬼訴苦

二十二、改造命運 夫婦賣身

二十三、勸善棄惡 聖德騰香

二十四、撮鹽山立 一本萬利

二十五、竭誠供佛 四願成就

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門

一 敬禮 皈依

二 獲得寶貴暇滿人身 須取心要

三 棄捨世樂的九個故事

四 貝母雞、門檻和狐與猿的故事

五 月亮、畜勝、不俱有

六 且第諾統(心丟開現世五欲)法門

七 甚深、秘密、無上的法門

八 棄捨現世五欲的辦法

九 有十九個學處 第一、遠離家鄉

十 第二、遠離親屬

十一 第三、拋棄眷屬

十二 第四、不說相似法

西藏佛教與中國佛教

一、引言

二、西藏佛教舊派之略史

三、西藏佛教中興迦當派之略史

四、西藏佛教中興薩迦派之略史

五、西藏佛教中興迦舉派之略史

六、復興西藏佛教格登派之略史

七、總談西藏佛教興衰之原因

八、漢地佛教各宗過去之略史

九、今後建立中國佛教之意見

十、結論

佛說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佛說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萬善先資集

萬善先資集

醒世千家詩

醒世千家詩

自知錄

自知錄

我見過的靈界

我見過的靈界

修習正法作為心藏——學處精要

修習正法作為心藏——學處精要

受大乘長淨律儀易行儀軌

受大乘長淨律儀易行儀軌

法味

法味

物猶如此

物猶如此

四諦安立和與此有關佛為具量士夫的正明之理

四諦安立和與此有關佛為具量士夫的正明之理

入菩薩行論廣解

入菩薩行論廣解

土觀宗派源流

土觀宗派源流

天台小止觀

天台小止觀

六妙法門

六妙法門

曲園筆記

曲園筆記

菜根譚

菜根譚

科學時代的輪迴錄(選輯)

科學時代的輪迴錄(選輯)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觀行述記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觀行述記

增修歷史感應統紀

增修歷史感應統紀

孝經

孝經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

千字文

千字文

弟子規

弟子規

三字經

三字經

四書

四書

寒山子詩集 附:豐干.拾得詩

寒山子詩集 附:豐干.拾得詩

高僧傳(初集:梁高僧傳)

高僧傳(初集:梁高僧傳)

高僧傳(二集:續高僧傳)

高僧傳(二集:續高僧傳)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事師五十頌注疏——成滿學者一切希願

事師五十頌

甲一 說所作之趣入

甲二 說親近之次第形貌 (一)

甲二 說親近之次第形貌 (二)

甲二 說親近之次第形貌 (三)

甲二 說親近之次第形貌 (四)

甲二 說親近之次第形貌 (五)

甲三 說所作之究竟

心月溶華 一切眾生匯一漩注的心的甘露(菩提心修學次第)

藏文原版序

造論禮讚與誓願

第一章 正說因果七教誡

第二章 可悅愛慈與大悲

第三章 增上心

第四章 第七果:發菩提心

第五章 總說自他平等相換

第六章 個別類比唯識宗與應成派之見地而闡說

第七章 啟發最勝菩提心之理及彼之讚揚

第八章 發心的廣分

第九章 根據安慧阿闍黎的論著而說發心的廣分

迴向

譯後記

皈依發心攝要頌

總科四門

一、三寶之名體

二、皈依之因由

三、皈依之受持

四、功德及利益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總讚發圓菩提心之功德頌

皈依觀

無常頌

寶相讚

寶相讚(一)

寶相讚(二)

寶相讚(三)

寶相讚(四)

寶相讚(五)

寶相讚(六)

寶相讚(七)

寶相讚(八)

寶相讚(九)

太虛大師自傳

弁言

一、生長在農工商讀的鄉鎮

二、出家與受戒讀經

三、學教參禪與閱藏

四、新學和革命思想的侵入

五、學生教員與法師方丈

六、我與辛亥革命時的佛教

七、民初間思想行動的不安定

八、普陀山的閉關

九、出關與遊台灣日本

十、覺社之佛教新運動

十一、先後依我剃度的幾個徒弟

十二、南通與北京的講經

十三、住彌勒院與講經武昌廣州

十四、住淨慈寺與講經北京

十五、歸元寺講經與佛學院的開辦

十六、佛學院第一期的經過

十七、廬山大林寺的復興

十八、光孝寺講經與佛學院第二期生

十九、北京天童等處講學與赴東亞佛教大會

二十、佛化教育社與北京南洋講學

二十一、法苑與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

二十二、歐美遊化的經歷

序

第一篇 孝順 十八首

1遊子吟 2題暉草齋 3憶母 4元日哭先大人

5山中夢母 6慈烏夜啼 7燕詩示劉叟

8出門 9憶母 10歸來 11憶母

12清明行 13寄子詩 14寄子詩

15宿彭水縣感懷 16兒鬢

17親恩歌

18孝順歌

第二篇 悌道 十首

1七步詩 2送兄 3示弟 4憶舍弟

5歡聚示弟行簡 6喜德尹至都

兄弟詩 7其一 8其二 9其三 10其四

第三篇 立身 十首

1書端州郡齋壁 2述志詩 3賣餅兒

4四知歌 5感賦 6卓筆峰

7酒與花 8酒色財氣 9戒賭詩 10戒看淫書淫畫

第四篇 夫婦 六首

1詠竹 2贈內

3別亡妻墓 4示內 5新嫁娘 6新嫁娘

第五篇 交友 八首

1審交 2傷友

3求友 4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5貧交行

擇交詞 6其一 7其二 8寄懷彭民望湘中

第六篇 節儉 十二首

1長歌行 2勤學 3勵志詩 4富貴曲 5輕肥

6節用箴 7詠史 8示兒孫 9詠牡丹

薄飲食詩 10其一 11其二 12持家

第七篇 知足 十七首

1贈釣者 2詠物 3箸 4自感 5蜂 6下第作

7德興縣葉元愷家題 8牧童詩 9題襄州驛亭 10絕句

11示子 12誡子弟 13放言 14始至洛中言懷

15閒居詩 16放歌 17戒不知足

第八篇 仁愛 十一首

憫農詩 1其一 2其二 3 觀刈麥

4農家 5示關吏 6淮上遇風 7買僕 8恤下

9新製布衣 10哀流民 11弔萬人塚

第九篇 慈心 八首

1勉學子

慈心五言詩選 2其一 3其二

慈心七言詩選 4其一 5其二 6其三 7其四 8其五

第十篇 處世 十首

1廢宅 2天津感事吟 3偶成 4江陰道中遇順風

勸世詠 5其一 6其二 7其三 8其四

9戒口過 10勸改過詞

附錄 訓蒙詩選 三首

校箴 八首

弟子職

座右銘

加持總頌

加持總頌

宗喀巴大師顯密修行次第表頌

宗喀巴大師顯密修行次第表頌

壹、三士前導

子、有暇資圓之信樂

丑、入道方便

貳、下士修法

子、念無常

丑、觀惡趣

寅、皈三寶

卯、明業果

參、中士修法

子、四諦

丑、三十七助道品

十二緣起頌

肆、上士修法

子、修平等捨心

丑、修菩提願心

寅、六波羅密

入般若法門

卯、四攝法

伍、密乘修法

子、密義略釋

丑、密器之鑄成

寅、擇師法

卯、受學密乘戒

辰、修行要道

附

能海上師行誼略述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卷首

目錄

例言 P.001

目表 P.004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宗體篇

宗體篇 P.001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宗體篇 第一門 戒法

第一門 戒法 P.002

第一章 通敘戒法 P.002

第二章 歸戒儀軌 P.013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宗體篇 第二門 戒體

第二門 戒體 P.041

第一章 戒體相狀 P.042

第二章 受隨同異 P.068

第三章 緣境寬狹 P.074

第四章 發戒數量 P.076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宗體篇 第三門 戒行

第三門 戒行 P.082

第一章 正明隨行 P.083

第二章 因示捨戒 P.085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宗體篇 第四門 戒相

第四門 戒相 P.087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持犯篇

持犯篇 P.088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持犯篇 第一門 持犯總義

第一門 持犯總義 P.089

第一章 持犯名字 P.090

第二章 持犯體狀 P.092

第三章 成就處所 P.093

第四章 辨犯優劣 P.096

第五章 方便趣果 P.110

第六章 闕緣不成 P.112

第七章 境想分別 P.123

第八章 別簡性重 P.127

第九章 廣斥愚教 P.139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持犯篇 第二門 持犯別相

第二門 持犯別相 P.141

第一章 性罪 P.141

第二章 遮罪 P.187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懺悔篇

懺悔篇 P.194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懺悔篇 第一門 略分化制通局

第一門 略分化制通局 P.195

第一章 明化教 P.195

第二章 明制教 P.195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懺悔篇 第二門 別明化教二懺

第二門 別明化教二懺 P.196

第一章 對顯二懺 P.197

第二章 重廣理懺 P.199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別行篇 P.202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第一門 敬佛儀相

第一門 敬佛儀相 P.202

第一章 先示敬儀 P.202

第二章 正明敬相 P.205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第二門 入寺法式

第二門 入寺法式 P.208

第一章 中國舊法 P.208

第二章 今師要術 P.212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第三門 造像塔寺

第三門 造像塔寺 P.214

第一章 造像塔法 P.214

第二章 造寺法 P.220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第四門 瞻視病人

第四門 瞻視病人 P.223

第一章 制意 P.223

第二章 簡人 P.224

第三章 安置處所 P.224

第四章 說法歛念 P.225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第五門 離諸非法

第五門 離諸非法 P.227

第一章 別請僧眾 P.227

第二章 受僧食物 P.229

第三章 謫罰可否 P.231

第四章 食肉 P.234

第五章 畜養貓狗 P.237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第六門 出家宗致

第六門 出家宗致 P.237

第一章 出俗本意 P.238

第二章 先說苦事 P.250

第三章 應知五德 P.251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卷末

附錄 P.253

出版後記 P.279

補充資料 P.285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來壽量品第二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二

分別三身品第三

夢見金鼓懺悔品第四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四

最淨地陀羅尼品第六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五

蓮華喻讚品第七

金勝陀羅尼品第八

重顯空性品第九

依空滿願品第十

四天王觀察人天品第十一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六

四天王護國品第十二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七

無染著陀羅尼品第十三

如意寶珠品第十四

大辯才天女品第十五之一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八

大辯才天女品第十五之二

大吉祥天女品第十六

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第十七

堅牢地神品第十八

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品第十九

王法正論品第二十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九

善生王品第二十一

諸天藥叉護持品第二十二

授記品第二十三

除病品第二十四

長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十

捨身品第二十六

十方菩薩讚歎品第二十七

妙幢菩薩讚歎品第二十八

菩提樹神讚歎品第二十九

大辯才天女讚歎品第三十

付囑品第三十一

附錄

《附錄一》金光明經序文

《附錄三》金光明最勝懺儀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方便品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譬喻品第三

信解品第四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藥草喻品第五

授記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賢愚經卷第一

一、梵天請法六事品

二、摩訶薩埵以身施虎品

三、二梵志受齋品

四、波羅㮈人身貧供養品

五、海神難問船人品

六、恒伽達品

七、須闍提品

雜寶藏經卷第一

一、十奢王緣

二、王子以肉濟父母緣

三、鸚鵡子供養盲父母緣

四、棄老國緣

五、佛於忉利天上為母摩耶說法緣

六、佛說往昔母迦旦遮羅緣

七、慈童女緣

八、蓮華夫人緣

九、鹿女夫人緣

賢愚經卷第二

八、波斯匿王女金剛品

九、金財因緣品

一○、華天因緣品

一一、寶天因緣品

一二、羼提波梨品

一三、慈力王血施品

一四、降六師品

雜寶藏經卷第二

一○、六牙白象緣

一一、 兔自燒身供養大仙緣

一二、 善惡獼猴緣

一三、 佛以智水滅三火緣

一四、 波羅㮈國有一長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緣

一五、迦尸國王白香象養盲父母并和二國緣

妙法蓮華經卷第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法師品第十

見寶塔品第十一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勸持品第十三

妙法蓮華經卷第五

安樂行品第十四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妙法蓮華經卷第六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囑累品第二十二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妙法蓮華經卷第七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賢愚經卷第三

一五、鋸陀身施品

一六、微妙比丘尼品

一七、阿輸迦施土品

一八、七瓶金施品

一九、差摩現報品

二○、貧女難陀品

二一、大光明王始發道心緣品

賢愚經卷第四

二二、摩訶斯那優婆夷品

二三、出家功德尸利苾提品

賢愚經卷第五

二四、沙彌守戒自殺品

二五、長者無耳目舌品

二六、貧人夫婦疊施得現報品

一六、波羅㮈國弟微諫兄遂徹承相勸王教化天下緣

一七、梵摩達夫人妒忌傷子法護緣

一八、駝驃比丘被謗緣

一九、離越被謗緣

二○、波斯匿王醜女賴提緣

二一、 波斯匿王女善光緣

二二、 昔王子兄弟二人被驅出國緣

二三、須達長者婦供養佛獲報緣

二四、娑羅那比丘為惡生王所苦惱緣

二五、內官贖所犍牛得男根緣

二六、二內官諍道理緣

二七、迦旃延教老母賣貧品

二八、金天品

二九、重姓品

三○、散檀寧品

賢愚經卷第六

三一、月光王頭施品

三二、快目王眼施緣品

三三、五百盲兒往返逐佛緣品

三四、富那奇緣品

三五、尼提度緣品

雜寶藏經卷第三

二七、兄弟二人俱出家緣

二八、仇伽離謗舍利弗等緣

二九、龍王偈緣

三○、提婆達多欲毀傷佛因緣

三一、共命鳥緣

三二、白鵝王緣

三三、大龜因緣

三四、二輔相詭媾緣

三五、山鷄王緣

三六、吉利鳥緣

三七、老仙緣

三八、二估客因緣

三九、八天次第問法緣

賢愚經卷第七

三六、大劫賓寧品

三七、梨耆彌七子品

三八、設頭羅健寧品

賢愚經卷第八

三九、蓋事因緣品

四○、大施抒海品

賢愚經卷第九

四一、淨居天請佛洗品

四二、善事太子入海品

四三、摩訶令奴緣品

四四、善求惡求緣品

賢愚經卷第十

四五、阿難總持品

四六、優婆斯兄所殺品

四七、兒誤殺父品

四八、須達起精舍品

四九、大光明始發無上心品

五○、勒那闍耶品

五一、迦毘梨百頭品

雜寶藏經卷第四

四○、貧人以麨團施現獲報緣

四一、貧女以兩錢布施即獲報緣

四二、乾陀衛國畫師罽那設食獲報緣

四三、罽夷羅夫婦自賣設會現獲報緣

四四、沙彌救蟻子水災得長命報緣

四五、乾陀衛國王治故塔寺得延命緣

四六、比丘補寺壁孔獲延命報緣

四七、長者子見佛求長命緣

四八、長者子客作設會獲現報緣

四九、弗那施佛鉢食獲現報緣

五○、大愛道施佛金縷織成衣并穿珠師緣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附錄一》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附錄二》妙法蓮華經後序

《附錄三》持誦法華經儀

賢愚經卷第十一

五二、無惱指鬘品

五三、檀膩䩭品

賢愚經卷第十二

五四、師質子摩頭羅世質品

五五、檀彌離品

五六、象護品

五七、波婆離品

五八、二鸚鵡聞四諦品

五九、鳥聞比丘法生天品

雜寶藏經卷第五

五一、天女本以華鬘供養迦葉佛塔緣

五二、天女本以蓮華供養迦葉佛塔緣

五三、天女受持八戒齋生天緣

五四、天女本以然燈供養生天緣

五五、天女本以乘車見佛歡喜避道緣

五六、 天女本以華散佛化成華蓋緣

五七、 舍利弗摩提供養佛塔緣

五八、 長者夫婦造作浮圖生天緣

五九、 長者夫婦信敬禮佛生天緣

六O、外道婆羅門女學佛弟子作齋生天緣

六一、貧女人以㲲施須達生天緣

六二、長者女不信三寶父以金錢雇令受持五戒生天緣

六三、女因掃地見佛生歡喜生天緣

六四、長者造舍請佛供養以舍布施生天緣

六五、婦以甘蔗施羅漢生天緣

六六、女人以香塗佛足生天緣

六七、 須達長者婢歸依三寶生天緣

六八、 貧女從佛乞食生天緣

六九、 長者婢為主送食值佛即施獲報生天緣

七○、 長者為佛造講堂獲報生天緣

七一、 長者見王造塔亦復造塔獲報生天緣

七二、 賈客造舍供養佛獲報生天緣

賢愚經卷第十三

六○、五百鴈聞佛法生天品

六一、堅誓師子品

六二、梵志施佛納衣得受記品

六三、佛始起慈心緣品

六四、頂生王品

六五、蘇曼女十子品

六六、婆世躓品

六七、優波鞠提品

六八、汪水中蟲品

六九、沙彌均提品

雜寶藏經卷第六

七三、 帝釋問事緣

七四、 度阿若憍陳如等說往日緣

七五、 差摩子患目歸依三寶得眼淨緣

七六、 七種施因緣

七七、 迦步王國天旱浴佛得雨緣

七八、 長者請舍利弗摩訶羅緣

雜寶藏經卷第七

七九、 婆羅門以如意珠施佛出家得道緣

八○、 十力迦葉以實言止佛足血緣

八一、 佛在菩提樹下魔王波旬欲來惱佛緣

八二、 佛為諸比丘說利養災患緣

八三、 賊臨被殺遙見佛歡喜而生天緣

八四、 刖手足人感念佛恩而得生天緣

八五、 長者以好蜜漿供養行人得生天緣

八六、 波斯匿王遣人請佛由為王使生天緣

八七、 波斯匿王勸化乞索時有貧人以㲲施王得生天緣

八八、 兄常勸弟奉修三寶弟不敬信兄得生天緣

八九、 父聞子得道歡喜即得生天緣

九○ 、子為其父所逼出家生天緣

九一、 羅漢祇夜多驅惡龍入海緣

九二、 二比丘見祇夜多得生天緣

九三、 月氏國王見阿羅漢祇夜多緣

九四、 月氏國王與三智臣作善親友緣

雜寶藏經卷第八

九五、 拘尸彌國輔相夫婦惡心於佛佛即化導得須陀洹緣

九六、 佛弟難陀為佛所逼出家得道緣

九七、 大力士化曠野群賊緣

九八、 輔相聞法離欲緣

九九、尼乾子投火聚為佛所度緣

一○○、五百白鴈聽法生天緣

一○一、提婆達多放護財醉象欲害佛緣

雜寶藏經卷第九

一○二、迦栴延為惡生王解八夢緣

一○三、金貓因緣

一○四、惡生王得五百鉢緣

一○五、求毘摩天望得大富緣

一○六、 鬼子母失子緣

一○七、天祀主緣

一○八、祀樹神緣

一○九、婦女厭欲出家緣

一一○、不孝子受苦報緣

一一一、難陀王與那伽斯那共論緣

一一二、不孝婦欲害其姑反殺其夫緣

一一三、波羅奈王聞塚間喚緣

一一四、老比丘得四果緣

一一五、女人至誠得道果緣

雜寶藏經卷第十

一一六、優陀羨王緣

一一七、羅睺羅因緣

一一八、老婆羅門問諂偽緣

一一九、婆羅門婦欲害姑緣

一二○、烏梟報怨緣

一二一、婢共羊鬥緣

佛說無常經

佛說無常經(亦名三啓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讚僧功德經

讚僧功德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說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二、名稱女請佛緣

三、 窳惰子難陀見佛緣

四、五百商客入海採寶緣

五、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

六、婆持加困病緣

七、王家守池人花散佛緣

八、二梵志各諍勝如來緣

九、佛說法度二王出家緣

一○、長者七日作王緣

報應受供養品第二

一一、船師請佛渡水緣

一二、觀頂王請佛緣

一三、法護王請佛洗浴緣

一四、佛救濟度病緣

一五、天帝釋供養佛緣

一六、佛現帝釋形化婆羅門緣

一七、乾闥婆作樂讚佛緣

一八、如願臨當刑戮求佛出家緣

一九、頻婆娑羅王請佛緣

二○、帝釋變迦蘭陀竹林緣

授記辟支佛品第三

二一、化生王子成辟支佛緣

二二、小兒散花供養佛緣

二三、女人以金輪擲佛上緣

二四、老母善愛慳貪緣

二五、含香長者請佛緣

二六、船師渡佛僧過水緣

二七、婢使以栴檀香塗佛足緣

二八、貧人拔提施佛燋木緣

二九、作樂供養成辟支佛緣

三○、劫賊惡奴緣

出生菩薩品第四

三一、蓮華王捨身作赤魚緣

三二、梵豫王施婆羅門穀緣

三三、尸毘王剜眼施鷲緣

三四、善面王求法緣

三五、梵摩王太子求法緣

三六、婆羅門從佛債索緣

三七、佛垂般涅槃度五百力士緣

三八、兔燒身供養仙人緣

三九、法護王子為母所殺緣

四○、劫賊樓陀緣

餓鬼品第五

四一、富那奇墮餓鬼緣

四二、賢善長者婦墮餓鬼緣

四三、惡見不施水墮餓鬼緣

四四、槃陀羅墮餓鬼身體臭緣

四五、目連入城見五百餓鬼緣

四六、優多羅母墮餓鬼緣

四七、生盲餓鬼緣

四八、長者若達多慳貪墮餓鬼緣

四九、餓鬼自生還噉五百子緣

五○、嚪婆羅似餓鬼緣

諸天來下供養品第六

五一、賢面慳貪受毒蛇身緣

五二、月光兒生天緣

五三、採華供養佛得生天緣

五四、功德意供養塔生天緣

五五、須達多乘象勸化緣

五六、鸚鵡子王請佛緣

五七、王遣使請佛命終生天緣

五八、佛度水牛生天緣

五九、二梵志共受齋緣

六○、五百鴈聞佛說法緣

現化品第七

六一、身作金色緣

六二、身有栴檀香緣

六三、有大威德緣

六四、有大力緣

六五、為人所恭敬緣

六六、頂上有寶蓋緣

六七、妙聲緣

六八、百子同產緣

六九、頂上有寶珠緣

七○、布施佛幡緣

比丘尼品第八

七一、寶珠比丘尼生時光照城內緣

七二、善愛比丘尼生時有自然食緣

七三、白淨比丘尼衣裹身生緣

七四、須漫比丘尼辯才緣

七五、舞師女作比丘尼緣

七六、伽尸比丘尼生時身披袈裟緣

七七、額上有真珠鬘比丘尼緣

七八、差摩比丘尼生時二王和解緣

七九、波斯匿王醜女緣

八○、盜賊人緣

聲聞品第九

八一、海生商主緣

八二、須曼花衣隨身產緣

八三、寶手比丘緣

八四、三藏比丘緣

八五、耶奢蜜多緣

八六、化生比丘緣

八七、眾寶莊嚴緣

八八、罽賓寧王緣

八九、拔提釋王作比丘緣

九○、佛度王子護國出家緣

諸緣品第十

九一、須菩提惡性緣

九二、長老比丘在母胎中六十年緣

九三、兀手比丘緣

九四、梨軍支比丘緣

九五、唱言生死極苦緣

九六、長者身體生瘡緣

九七、醜陋比丘緣

九八、恒伽達緣

九九、長瓜梵志緣

一○○、孫陀利端正緣

佛說隨念三寶經

隨念三寶經

佛說隨念三寶經淺說

隨念三寶經淺說

佛說大方等大集經三歸濟龍品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四

佛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所行讚卷第一 (亦云佛本行經)

生品第一

處宮品第二

厭患品第三

離欲品第四

出城品第五

佛所行讚卷第二 (亦云佛本行經)

車匿還品第六

入苦行林品第七

合宮憂悲品第八

推求太子品第九

佛本行經卷第一 (一名佛本行讚傳)

因緣品第一

佛說興起行經序

序

佛說興起行經卷上 (一名嚴誠宿緣經出雜藏)

佛說孫陀利宿緣經第一

佛說奢彌跋宿緣經第二

佛說頭痛宿緣經第三

佛說骨節煩疼因緣經第四

佛說背痛宿緣經第五

佛說木槍刺脚因緣經第六

佛說興起行經卷下

佛說地婆達兜擲石緣經第七

佛說婆羅門女栴沙謗佛緣經第八

佛說食馬麥宿緣經第九

佛說苦行宿緣經第十

佛說義足經卷上 (八雙十六輩)

桀貪王經第一

優填王經第二

須陀利經第三

摩竭梵志經第四

鏡面王經第五

老少俱死經第六

彌勒難經第七

勇辭梵志經第八

摩因提女經第九

異學角飛經第十

佛說義足經卷下

猛觀梵志經第十一

法觀梵志經第十二

兜勒梵志經第十三

蓮花色比丘尼經第十四

子父共會經第十五

維樓勒王經第十六

佛所行讚卷第三 (亦云佛本行經)

瓶沙王詣太子品第十

答瓶沙王品第十一

阿羅藍欝頭藍品第十二

破魔品第十三

阿惟三菩提品第十四

轉法輪品第十五

佛所行讚卷第四 (亦云佛本行經)

瓶沙王諸弟子品第十六

大弟子出家品第十七

化給孤獨品第十八

父子相見品第十九

受祇桓精舍品第二十

守財醉象調伏品第二十一

菴摩羅女見佛品第二十二

佛所行讚卷第五 (亦云佛本行經)

神力住壽品第二十三

離車辭別品第二十四

涅槃品第二十五

大般涅槃品第二十六

歎涅槃品第二十七

分舍利品第二十八

稱歎如來品第二

降胎品第三

如來生品第四

梵志占相品第五

阿夷決疑品第六

入譽論品第七

佛本行經卷第二 (一名佛本行讚傳)

與眾婇女遊居品第八

現憂懼品第九

閻浮提樹蔭品第十

出家品第十一

車匿品第十二

瓶沙王問事品第十三

佛本行經卷第三 (一名佛本行讚傳)

為瓶沙王說法品第十四

不然阿蘭品第十五

降魔品第十六

佛本行經卷第四 (一名佛本行讚傳)

度五比丘品第十七

度寶稱品第十八

廣度品第十九

現大神變品第二十

轉法論品第十七

佛本行經卷第五 (一名佛本行讚傳)

昇忉利宮為母說法品第二十一

憶先品第二十二

遊維耶離品第二十三

歎定光佛品第二十四

降象品第二十五

魔勸捨壽品第二十六

佛本行經卷第六 (一名佛本行讚傳)

調達入地獄品第二十七

現乳哺品第二十八

佛本行經卷第七 (一名佛本行讚傳)

大滅品第二十九

嘆無為品第三十

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

佛說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大迦葉品第一 (十九偈)

大莊嚴論經卷第一

(一)

(二)

(三)

眾經撰雜譬喻卷上

(一)

法句經卷上

無常品第一 二十有一章

舍利弗品第二 (十偈)

摩訶目犍連品第三 (十五偈)

輪提陀品第四 (淨除十七偈)

須蔓品第五 (善念十四偈)

輪論品第六 (明聽十一偈)

凡耆品第七 (取善八偈)

賓頭盧品第八 (乞閉門十一偈)

貨竭品第九 (善來二十一偈)

難陀品第十 (欣樂十二偈)

夜耶品第十一 (名聞二十六偈)

尸利羅品第十二 (二十偈)

薄拘盧品第十三 (賈姓十二偈)

摩呵[酉*且]品第十四 (大長十二偈)

優為迦葉品第十五 (八偈)

迦耶品第十六 (捉取十五偈)

樹提衢品第十七 (三十偈)

賴吒惒羅品第十八 (二十六偈)

貨提品第十九 (二十七偈)

禪承迦葉品第二十 (十一偈)

朱利般特品第二十一 (八偈)

醍醐施品第二十二 (二十七偈)

阿那律品第二十三 (無獵九偈)

彌迦弗品第二十四 (鹿子十四偈)

羅雲品第二十五 (十偈)

難提品第二十六 (十四偈)

颰提品第二十七 (十九偈)

羅槃颰提品第二十八 (十四偈)

摩頭惒律致品第二十九 (二十一偈)

世尊品第三十 (五十偈)

教學品第二 二十有九章

多聞品第三 十有九章

篤信品第四 十有八章

戒慎品第五 十有六章

惟念品第六 十有二章

慈仁品第七 十有八章

言語品第八 十有二章

雙要品第九 二十有二

放逸品第十 有二十章

心意品第十一 十有二章

華香品第十二 十有七章

愚闇品第十三 二十有一章

明哲品第十四

羅漢品第十五 有十章

述千品第十六 十有六章

惡行品第十七 二十有二章

刀杖品第十八 十有四章

老耗品第十九 十有四章

愛身品第二十 十有三章

世俗品第二十一 十有四章

法句經卷下

述佛品第二十二 二十有一章

安寧品第二十三 十有四章

好喜品第二十四 十有二章

忿怒品第二十五 二十有六章

塵垢品第二十六 十有九章

奉持品第二十七 十有七章

道行品第二十八 二十有八章

廣衍品第二十九 十有四章

地獄品第三十 十有六章

象喻品第三十一 十有八章

愛欲品第三十二 三十有二章

利養品第三十三 有二十章

沙門品第三十四 三十有二章

梵志品第三十五 有四十章

泥洹品第三十六 三十有六章

生死品第三十七 十有八章

道利品第三十八 十有九章

吉祥品第三十九 十有九章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

大莊嚴論經卷第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

大莊嚴論經卷第三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

(二一)

(二二)

眾經撰雜譬喻卷下

(二三)

(二四)

(二五)

大莊嚴論經卷第四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

(二一)

(二二)

大莊嚴論經卷第五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

大莊嚴論經卷第六

(三一)

(三二)

(三三)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三五)

(三六)

(三七)

(三八)

(三九)

(四○)

大莊嚴論經卷第七

(四一)

(四二)

(四三)

(四四)

大莊嚴論經卷第八

(四五)

(四六)

(四七)

(四八)

(四九)

(五○)

大莊嚴論經卷第九

(五一)

(三四)

(三五)

(三六)

(三七)

(三八)

(三九)

(四○)

(四一)

(四二)

(四三)

(四四)

(五二)

(五三)

(五四)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

(五五)

(五六)

(五七)

(五八)

(五九)

(六○)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一

(六一)

(六二)

(六三)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二

(六四)

(六五)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三

(六六)

(六七)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四

(六八)

(六九)

(七○)

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五

(七一)

(七二)

(七三)

(七四)

(七五)

(七六)

(七七)

(七八)

(七九)

(八○)

(八一)

(八二)

(八三)

(八四)

(八五)

(八六)

(八七)

(八八)

(八九)

(九○)

佛說長壽王經

長壽王經

菩薩本緣經卷上

毘羅摩品第一

一切施品第二

一切持王子品第三之一

菩薩本緣經卷中

一切持王子品第三之餘

善吉王品第四

月光王品第五

菩薩本緣經卷下

兔品第六

鹿品第七

龍品第八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上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上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中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中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下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下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一

投身飼虎緣起第一

尸毘王救鴿命緣起第二

如來分衛緣起第三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二

最勝神化緣起第四

如來不為毒所害緣起第五

兔王捨身供養梵志緣起第六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三

慈心龍王消伏怨害緣起第七

慈力王刺身血施五夜叉緣起第八

開示少施正因功能緣起第九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四

如來具智不嫉他善緣起第十

佛為病比丘灌頂獲安緣起第十一

稱念三寶功德緣起第十二

造塔勝報緣起第十三

出家功德緣起第十四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五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五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六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六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七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七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八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八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九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九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一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一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二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二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三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三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四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四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五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五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六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十六

佛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會

大般若經第二會 序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0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1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0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2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0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3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0 卷

佛說金色王經

金色王經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佛說師子素駄娑王斷肉經

佛說師子素駄娑王斷肉經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一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一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二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二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三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三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四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四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五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五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六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六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0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5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0 卷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一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一

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太子墓魄經

佛說太子墓魄經

佛說德光太子經

佛說德光太子經

佛說太子須大拏經

太子須大拏經

佛說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佛說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二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二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三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三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四

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卷第四

佛說睒子經

佛說睒子經

佛說月明菩薩經

佛說月明菩薩經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8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69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0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1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2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3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4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5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6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7 卷

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78 卷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佛說大意經

佛說大意經

佛說前世三轉經

前世三轉經

佛說銀色女經

銀色女經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鹿母經

佛說鹿母經

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佛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一會(節錄)

大般若經第一會第 398 卷

大般若經第一會第 399 卷

大般若經第一會第 400 卷

佛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佛說遺教經

遺教經.遺教經論.遺教經論住法記 合刊 例言

遺教經

佛說遺教經論

遺教經、遺教經論、遺教經論住法記 合刊 例言

遺教經論(一)

遺教經論(二)

遺教經論(三)

遺教經論(四)

遺教經論(五)

遺教經論(六)

遺教經論(七)

佛說遺教經論住法記

遺教經、遺教經論、遺教經論住法記 合刊 例言

序

遺教經論住法記(一)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

遺教經論住法記(三)

遺教經論住法記(四)

遺教經論住法記(五)

遺教經論住法記(六)

遺教經論住法記(七)

遺教經論住法記(八)

遺教經論住法記(九)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一)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二)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三)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四)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五 )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六 )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七 )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八 )

遺教經論住法記(十九 )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一)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二)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三)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四)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五)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六)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七)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八)

遺教經論住法記(二十九)

遺教經論住法記(三十)

遺教經論住法記(三十一)

佛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出版說明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有科判)

菩薩戒品釋

菩薩戒品釋 出版說明

菩薩戒品釋卷一 (一)

菩薩戒品釋卷一 (二)

菩薩戒品釋卷一 (三)

菩薩戒品釋卷一 (四)

菩薩戒品釋卷一 (五)

菩薩戒品釋卷一 (六)

菩薩戒品釋卷二 (七)

菩薩戒品釋卷二 (八)

菩薩戒品釋卷二 (九)

菩薩戒品釋卷二 (十)

菩薩戒品釋卷二 (十一)

菩薩戒品釋卷三 (十二)

菩薩戒品釋卷三 (十三)

菩薩戒品釋卷三 (十四)

菩薩戒品釋卷三 (十五)

菩薩戒品釋卷三 (十六)

菩薩戒品釋卷四 (十七)

菩薩戒品釋卷四 (十八)

菩薩戒品釋卷四 (十九)

菩薩戒品釋卷四 (二十)

菩薩戒品釋卷四 (二十一)

菩薩戒品釋卷四 (二十二)

菩薩戒品釋卷四 (二十三)

菩薩戒品釋卷五 (二十四)

菩薩戒品釋卷五 (二十五)

菩薩戒品釋卷五 (二十六)

菩薩戒品釋卷五 (二十七)

菩薩戒品釋卷五 (二十八)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譯例

菩提道次第廣論 序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 道前基礎

皈敬頌 P.001

造者殊勝 P.002

教授殊勝 P.008

聽聞軌理 P.015

說法軌理 P.020

完結軌理 P.023

親近善士(一) P.024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 道前基礎

親近善士(二) P.034

修習軌理 P.041

暇滿 P.059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三 道前基礎

道次引導 P.066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三 下士道

念死無常 P.074

三惡趣苦(一) P.085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四 下士道

三惡趣苦(二) P.094

皈依三寶 P.098

深信業果(一) P.11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五 下士道

深信業果(二) P.124

顯示輕重 P.129

思別業果 P.139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六 中士道

希求解脫 P.152

思惟苦諦 P.155

思惟集諦 P.169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七 中士道

十二緣起 P.181

除邪分別 P.188

解脫正道 P.191

釋量論

校勘說明

論前禮讚

自義比量品第一

現觀莊嚴論

校勘說明

序品第一

成量品第二

現量品第三

一切相智品第二

道相智品第三

一切智品第四

圓滿一切相現觀品第五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八 上士道

入大乘門 P.203

菩提心次第(一) P.208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九 上士道

菩提心次第(二) P.225

儀軌受法 P.231

學菩薩行(一) P.245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 上士道

學菩薩行(二) P.247

布施波羅蜜(一) P.262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一 上士道

布施波羅蜜(二) P.273

持戒波羅蜜 P.281

忍波羅蜜(一) P.285

他義比量品第四

釋量論(全)

頂現觀品第六

漸次現觀品第七

刹那證大菩提品第八

法身品第九

攝品第十

現觀莊嚴論(全)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二 上士道

忍波羅蜜(二) P.299

精進波羅蜜(一) P.304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三 上士道

精進波羅蜜(二) P.318

靜慮波羅蜜 P.321

般若波羅蜜 P.323

四攝法 P.331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四 上士道

修習止觀之勝利 P.336

顯示此二攝一切定 P.337

止觀自性 P.338

理須雙修 P.341

次第決定 P.344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四 奢摩他

修止資糧 P.346

依止資糧修奢摩他(一) P.34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五 奢摩他

依止資糧修奢摩他(二) P.356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六 奢摩他

依止資糧修奢摩他(三) P.376

由修成辦奢摩他量(一) P.380

入中論

校勘說明

論前禮讚

第一菩提心極喜地

第二菩提心離垢地

第三菩提心發光地

第四菩提心燄慧地

第五菩提心難勝地

第六菩提心現前地

第七菩提心遠行地

第八菩提心不動地

第九菩提心善慧地

第十菩提心法雲地

菩提心果地

入中論(全)

俱舍論

校勘說明

論前禮讚

分別界品第一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七 奢摩他

由修成辦奢摩他量(二) P.399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七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一) P.401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八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二) P.420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九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三) P.438

分別根品第二

分別世間品第三

分別業品第四

分別隨眠品第五

分別賢聖品第六

分別智品第七

分別定品第八

破我品

俱舍論(全)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四) P.45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一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五) P.479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二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六) P.501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三 毘缽舍那

依止毘缽舍那資糧(七) P.522

毘缽舍那所有差別 P.531

修習毘缽舍那之法(一) P.534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十四 毘缽舍那

修習毘缽舍那之法(二) P.541

由修習故毘缽舍那成就之量 P.550

學雙運法 P.553

附錄一 菩提道次第略論(止觀) P.561

附錄二 菩提道燈論 P.586

附錄三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 P.592

附錄四 菩提道次第廣論科判(大勇法師 造) P.612

阿底峽尊者傳 卷一

法尊法師譯述

第一章

顯密諸經之記莂

密勒日巴尊者傳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1

敘

敘

第一章 自身所具廣大功德 第一段 在家時間 第一節 受用圓滿

第二節 種姓圓滿

第三節 俱生功德圓滿

第二段 學法時代

第三段 留學阿蘭陀寺

第四段 出家及其菩薩行 第一節 出家

第二節 廣修菩薩之行  第一目 修習五明學處

第二目 教學傳承與依止傳承之師長

阿底峽尊者傳 卷二

第三目 尊者所證功德

第二章 宏法利生廣大事業 第一段 住大菩提寺

第二段 住止迦摩羅尸羅寺

第三段 赴藏宏法 第一節 略述藏王之系統

第二節 初次迎請

第三節 第二次迎請

阿底峽尊者傳 卷三

第四節 赴藏途中宏揚聖教 第一目 起行之前

第二目 途中降魔

第三目 說深奇法大轉法輪

阿底峽尊者傳 卷四

第四目 請赴拉薩

第五目 拉薩途中

第六目 卓錫拉薩轉大法輪

阿底峽尊者傳 卷五

第五節 尊者之圓寂 第一目 圓寂前相

第二目 涅槃勝樂

第三章 事業流廣教法增廣

阿底峽的佛學思想與其對西藏佛教的影響

第二章

略述過去事迹

第三章 別明現世事迹

第一節 大師之誔生

第二節 大師之出家

第三節 大師入藏學法

第四節 受具及遍學密法

第五節 講學宏法

第六節 獲得龍樹甚深正見

第七節 專學密法

第八節 專事修持

第九節 作諸佛事

第十節 壽難與建立律儀

第十一節 廣弘聖教

第十二節 得大弟子

第十三節 明朝迎請

第十四節 作大佛事

第十五節 廣大供養

第十六節 根本道場

第十七節 消災延壽

第十八節 再事宏修

第四章 化機圓滿示現涅槃

第一節 度最後有緣

第二節 示現寂滅

第三節 達瑪仁勤繼承法位

第四節 供養遺身

第五節 再現化身

第五章 大師之弟子

第一節 名聞弟子

第二節 正法傳承

第三節 密法傳承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2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3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4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5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6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7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8

密勒日巴尊者傳 009

密勒日巴尊者傳 010

密勒日巴尊者傳 011

密勒日巴尊者傳 012

十善業道品第一

卷第一

卷第二

生死品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地獄品第三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餓鬼品第四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畜生品第五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一

觀天品第六 四天王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四

三十三天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九

卷第三十

卷第三十一

卷第三十二

卷第三十三

卷第三十四

卷第三十五

夜摩天

卷第三十六

卷第三十七

卷第三十八

卷第三十九

卷第四十

卷第四十一

卷第四十二

卷第四十三

卷第四十四

卷第四十五

卷第四十六

卷第四十七

卷第四十八

卷第四十九

卷第五十

卷第五十一

卷第五十二

卷第五十三

卷第五十四

卷第五十五

卷第五十六

卷第五十七

卷第五十八

卷第五十九

卷第六十

卷第六十一

卷第六十二

卷第六十三

身念處品第七

卷第六十四

卷第六十五

卷第六十六

卷第六十七

卷第六十八

卷第六十九

卷第七十

弘一律師題記

弘一律師題記

卷上

(一) 事由

(二) 師二十七歲

(三) 師三十三歲

(四) 師三十五歲

卷下

(五) 師三十七歲

(六) 師四十一歲

(七) 師四十五歲

(八) 師四十八歲

寶華山月見律師年譜摭要

寶華山月見律師年譜摭要

附錄古心律師三昧律師畧傳

附錄古心律師三昧律師畧傳

一夢漫言隨講別錄

一夢漫言隨講別錄

跋

跋

僧訓日記

(一) 法師省己之訓

(二) 為利養出家之訓

(三) 慈心功德之訓

(四) 為勿憂衣食之訓

(五) 檢心待女人之訓

(六) 八退八進之訓

(七) 不捨頭陀苦行之訓

(八) 不教弟子之訓

(九) 供養父母之訓

(十) 互相輕毀之訓

(十一) 攝養徒眾之訓

(十二) 偷盜僧物之訓

(十三) 多得利養之訓

(十四) 五僧冥報之訓

(十五) 不修禪定之訓

(十六) 聲名無益之訓

(十七) 念思二字之訓

(十八) 菩薩精進之訓

(十九) 誡勉出家之訓

(二十) 垂誡實修之訓

(二十一) 一心念道之訓

(二十二) 雜記解惑之訓

附錄一 溈山大圓禪師警策文

附錄二 翠嚴禪師警僧銘

附錄三 千嚴長禪師示眾

禪關策進序

禪關策進序

緇門崇行錄序

緇門崇行錄序

諸祖法語節要第一

(一) 筠州黃檗運禪師示眾

(二) 趙州諗禪師示眾

(三) 玄沙備禪師示眾

(四) 鵝湖大義禪師垂誡

(五) 永明壽禪師垂誡

(六) 黃龍死心新禪師小參

(七) 東山演禪師送徒行脚

(八) 佛跡頤菴真禪師普說

(九) 徑山大慧杲禪師答問

(十) 蒙山異禪師示眾

(十一) 揚州素菴田大士示眾

(十二) 處州白雲無量滄禪師普說

(十三) 四明用剛軟禪師答禪人書

(十四) 袁州雪巖欽禪師普說

(十五) 天目高峯妙禪師示眾

(十六) 鐵山璦禪師普說

(十七) 天目斷崖義禪師示眾

(十八) 天目中峯本禪師示眾

(十九) 師子峯天如則禪師普說

(二十) 智徹禪師淨土玄門

(二十一) 汝州香山無聞聰禪師普說

(二十二) 獨峯和尚示眾

(二十三) 般若和尚示眾

(二十四) 雪庭和尚示眾

(二十五) 仰山古梅友禪師示眾

(二十六) 衢州傑峯愚禪師示五臺善講主

(二十七) 靈隱瞎堂禪師對制

(二十八) 大乘山普巖斷岸和尚示眾

(二十九) 古拙禪師示眾

(三十) 太虛禪師示眾

(三十一) 楚石琦禪師示眾

(三十二) 高麗普濟禪師答李相國書

(三十三) 楚山琦禪師解制

(三十四) 天真毒峯善禪師示眾

(三十五) 空谷隆禪師示眾

(三十六) 天奇和尚示眾

(三十七) 古音琴禪師示眾

(三十八) 異巖登禪師釋疑集

(三十九) 月心和尚示眾

諸祖苦功節略第二

(四十) 獨坐靜室 懸崖坐樹 草食木棲

(四十一) 衣不解帶 引錐自刺 暗室不忽

(四十二) 晚必涕泣 三年力行 圓枕警睡

(四十三) 被雨不覺 誓不展被 擲書不顧

(四十四) 堅誓省發 無時異緣 造次不忘

(四十五) 忘抵河津 寢食兩忘 口體俱忘

(四十六) 諸緣盡廢 杜門力參 以頭觸柱

(四十七) 關中刻苦 脅不至席 獨守鈍工

諸經引證節略

(四十八) 大般若經 華嚴經

(四十九) 大集月藏經 十六觀經 出曜經 大灌頂經

(五十) 遺教經 楞嚴經 彌陀經

(五十一) 楞伽經 金剛般若經 寶積經

(五十二) 大集經 念佛三昧經 自在王菩薩經 如來智印經

(五十三) 中阿含經 雜譬喻經

(五十四) 雜阿含經 阿含經 法集要頌經

(五十五) 無量壽經 一向出生菩薩經 寶積正法經 六度集經

(五十六) 修行道地經 菩薩本行經

(五十七) 彌勒所問經 文殊般若經 般舟三昧經

(五十八) 四十二章經 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五十九) 寶雲經 正法念處經 阿毗曇集異門足

(六十) 瑜伽師地論 大乘莊嚴經論 阿毗達磨論

(六十一) 西域記 南海寄歸 法苑珠林

(六十二) 觀心疏 永嘉集 溈山警策

(六十三) 淨土懺願儀 法界次第 心賦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無量壽如來大願持誦法

無量壽如來大願持誦法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證莊嚴論名句頌解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證莊嚴論名句頌解

慧行刻意講錄

慧行刻意講錄

土官呼圖克圖的四宗要義

土官呼圖克圖的四宗要義

因果報應實證

因果報應實證

中論

中論

淨心誡觀法

淨心誡觀法

在家律學

在家律學

德育古鑑

德育古鑑

我的信仰

我的信仰

菩提道次第略論(增訂版)

菩提道次第略論(增訂版)

辨了不了義論釋難

辨了不了義論釋難

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記

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記

佛學常見詞彙

佛學常見詞彙

菩提宗道菩薩戒集頌

菩提宗道菩薩戒集頌

佛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四會

佛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四會

地藏菩薩本願經

讚

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上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分身集會品第二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中

地獄名號品第五

如來讚嘆品第六

利益存亡品第七

閻羅王眾讚嘆品第八

稱佛名號品第九

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下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清素之行第一

(一) 不作齋會 受施隨散 蟲鳴塵積

(二) 左溪遁跡 遺錢不顧 不畜衣糧

(三) 䞋施不憶 門不掩閉 人疑僕從

(四) 荷衣松食 鹿鳥為侶

(五) 少欲知足 誨眾清約 衲衣一食

(六) 獨守死關 總論

嚴正之行第二

(七) 禁拒女尼 幼絕戲掉 嚴訓侍者

(八) 破壞酒器 不面女人

(九) 力衛殿堂 擯黜豪尼 不受仙書

(十) 闔門拒子 抗章不屈 防心離過

(十一) 終夜拱手 不談世事 總論

尊師之行第三

(十二) 力役田舍 受杖自責 為師禮懺

(十三) 立雪過膝 離師自責

(十四) 迎居正寢 歷年執侍 謹守遺命

(十五) 遵訓終隱 兵難不離 總論

孝親之行第四

(十六) 蘭盆勝會 母必親供 居喪不食

(十七) 泣血哀毀 荷擔聽學 鑿井報父

(十八) 禮塔救母 悟道報父

(十九) 刲股出家 織蒲供母 誠感父骨

(二十) 念佛度母 總論

射藝中之禪

緒言

射藝中之禪 001

射藝中之禪 002

射藝中之禪 003

射藝中之禪 004

射藝中之禪 005

射藝中之禪 006

射藝中之禪 007

射藝中之禪 008

射藝中之禪 009

忠君之行第五

(二十一) 開陳報應 勸善弭災 規諫殺戮

(二十二) 巧論齋戒 較論供養 說法悟主

(二十三) 感悟東宮 勸斷屠殺 勸修懺法

(二十四) 受罰不欺 咏花諷諫 總論

慈物之行第六

(二十五) 忍苦護鵝 護鴨絕飲 贖養生命

(二十六) 悲敬行施 買放生池 割耳救雉

(二十七) 濟貧詣官 躬處癘坊

(二十八) 口吮腹癰 惠養群鼠 氈被畜狗

(二十九) 穢疾不嫌 看疾遇聖

(三十) 行先執箒 贍濟乞人 施戒放生

(三十一) 看病如己 總論

高尚之行第七

(三十二) 避寵入山 眾服清散 不享王供

(三十三) 駕不迎送 不結貴遊 不引賊路

(三十四) 屢徵不就 寧死不起 三詔不赴

(三十五) 詔至不起 冒死納僧 不赴俗筵

(三十六) 不受衣號 力辭賜紫

(三十七) 不樂王宮 袖納薦書 棄書不拆

(三十八) 對使焚鉢 總論

遲重之行第八

(三十九) 傳法久隱 十年秘重 不宣靈異

(四十) 混跡樵牧 事皆緣起 歷年閉戶

(四十一) 久處深山 八請不赴

(四十二) 重法隱山 廢寺隱居 總論

艱苦之行第九

(四十三) 年老頭陀

(四十四) 備經險難 法滅縗絰 刺股制心

(四十五) 西竺取經 身先苦役 蚤蝨不除

(四十六) 六載春粟 不作不食 萬里決疑

(四十七) 躬自役作 卑己苦躬 刻苦事眾

(四十八) 行不辭勞 常行乞食 總論

感應之行第十

(四十九) 精誠感戒 懺獲妙音

(五十) 誓師子座 夢中易首 廢戒懺悔

(五十一) 癘疾獲瘳 勤苦發解

(五十二) 禮懺延壽 誦經延壽 扣鐘拔苦

(五十三) 天神護體 感示淨土 甘露灌口

(五十四) 懺感授記 口出青蓮 總論

緇門崇行錄跋

序

舊序

印光法師序

重印袁了凡四訓序

序

白話解釋

了凡四訓

立命之學-1

立命之學-2

立命之學-3

立命之學-4

立命之學-5

改過之法-1

改過之法-2

積善之方-1

積善之方-2

積善之方-3

積善之方-4

積善之方-5

謙德之效

傳記

袁了凡居士傳

雲谷大師傳

附錄一 聶雲台耕心齋隨筆

附錄二 俞淨意公遇竈神記

附錄 雲谷禪師授袁了凡功過格參雲棲大師自知錄

跋

堊室錄感

出版說明

自序

門人序

堊室錄感原本

(一) 辛復元

(二) 曹真予

(三) 賀文忠

(四) 何北山 呂涇野

(五) 費文憲公 王心齋

(六) 陳雲逵 李霖雨

(七) 任元受 新吾呂公

(八) 夏暘 顧忻

(九) 李瓊 曹良良

(十) 沈乞兒 某孝子

跋

堊室錄感白話語譯

(十一) 辛復元

(十二) 曹真予

(十三) 賀文忠

(十四) 何北山 呂涇野

(十五) 費文憲公 王心齋

(十六) 陳雲逵 李霖雨

(十七) 任元受 新吾呂公

(十八) 夏暘 顧忻

(十九) 李瓊 曹良良

(二十) 沈乞兒 某孝子

卷一 (諸經略引上)

(一)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大乘妙法蓮華經

(二)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三)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般涅槃經

(四) 梵網經 末羅王經 南大般涅槃經

(五) 大寶積經 四十二章經 睒子經

(六)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別譯雜阿含經

(七) 孝子經

(八) 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 業報差別經

(九) 佛說觀無量壽經 佛說盂蘭盆經

(十) 佛說泥犁經 菩薩本業經

(十一) 最勝佛頂尊勝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十二) 須摩提長者經 增壹阿含經

(十三) 賢愚因緣經 目連問五百輕重經

(十四) 優婆塞戒經 大悲經

(十五) 中陰經 央掘魔羅經 起世經

卷二 (諸經略引下 附律論三則)

(十六) 雜寶藏經 文殊師利問經

(十七) 正法念處經 菩薩地持經 菩薩善戒經

(十八)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 六度集經 中阿含經

(十九) 舍利弗問經 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二十) 分別經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二十一) 閻羅王五使經 出曜經

(二十二) 佛說譬喻經 觀佛三昧海經

(二十三) 大方等陀羅尼經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經

(二十四) 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二十五)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未曾有因緣經

(二十六) 佛說辯意長者子所問經

(二十七) 佛說弟子死復生經

(二十八)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佛說諫王經

(二十九)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三十) 佛說自愛經

(三十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

(三十二) 佛說五苦章句經

(三十三) 大薩遮尼乾子受記經 合部金光明經

(三十四)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演道俗業經

(三十五) 佛說阿彌陀經

(三十六) 沙彌塞部五分律 成實論 喻道論

卷三 明教禪師輔教篇孝論

(三十七) 敘

(三十八) 明孝章第一

(三十九) 孝本章第二

(四十) 原孝章第三

(四十一) 評孝章第四

(四十二) 必孝章第五

(四十三) 廣孝章第六

(四十四) 戒孝章第七

(四十五) 孝出章第八

(四十六) 德報章第九

(四十七) 孝略章第十

(四十八) 孝行章第十一

(四十九) 終孝章第十二

卷四

(五十) 天台智者大師菩薩戒義疏

(五十一) 圭峯禪師盂蘭盆經疏 二則

(五十二) 西明道世法師法苑珠林

(五十三) 西明道世法師諸經要集

(五十四) 永明宗照禪師萬善同歸集

(五十五) 大智照律師緇門警訓

(五十六) 優曇和尚蓮宗寶鑑

(五十七) 斷雲禪師禪宗決疑集

(五十八) 石屋禪師語錄

(五十九) 天如禪師語錄

(六十) 紫柏尊者全集

(六十一) 四明石芝法師樂邦文類

(六十二) 龍舒居士淨土文

卷五

(六十三) 蓮池大師戒疏發隱 三則

(六十四) 蓮池大師山房雜錄

(六十五) 蓮池大師正訛集

(六十六)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六十七) 蓮池大師楞嚴摸象記

(六十八) 蓮池大師竹窗二筆 三則

(六十九) 蓮池大師崇行錄紀孝 十二則

(七十) 蕅益大師靈峯宗論 二則

增刊

(七十一) 省庵法師勸發菩提心文

(七十二) 印光法師佛教以孝為本論

(七十三) 周安士陰隲文廣義論孝

(七十四) 釋門真孝錄後序

序/刊行感言

序

刊行感言

能海大師傳

在家時期

出家因緣

赴藏學法

譯述弘建

再次赴藏

廣轉法輪

涅槃自在

般若正見

德行成就(一)

德行成就(二)

功德事業(一)

功德事業(二)

編後語

編後語

參考文獻

譯述著作

講錄筆記

甲、漢系課誦

一、佛前大供 (廣大供養儀軌) 、薦食

二、早課

三、祈請師父再來願文

四、晚課

五、二時臨齋儀

六、開光、灑淨儀軌

七、放生儀軌

八、誦經流程

九、說法前課誦

十、告別式誦經流程

乙、藏系課誦 早課

一、密集嘛、發心偈

二、兜率眾神頌

三、二十一度母讚

四、文殊讚

五、二勝六莊嚴讚

六、傳承上師祈請文

七、功德之本頌

八、廣論祈願文

乙、藏系課誦 晚課

一、密集嘛、發心偈

二、供養十六大阿羅漢護教略儀

三、三主要道

四、緣起讚

五、聖者慈尊祈願文

丙、其他

一、八大人覺經

二、隨念三寶經

三、歸敬頌

四、七支供養偈頌

五、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

六、佛子行三十七頌

七、佛說三十五佛名懺

八、善慧教法廣弘文

九、廣曼達供養文

十、六臂怙主讚

六加行法儀軌修法 分二

(皈依陳請 / 科判)

一、正修如何行

前導六加行法

(一)加行

初、灑掃住房敷設身語意像者

第二、尋求無諂供品端嚴陳設

第三、身具八法於安樂座或隨威儀而住,既安住已觀自相續從殊勝善心之中修皈依、發心及四無量,決定令與相續和合

第四、明想福田

第五、總攝積淨扼要供獻七支曼茶等

第六、如教授啟白,決定應與相續和合

(二)正行

正行

(三)結行

結行

二、未修中間如何作

未修中間

(後記)

(後記)

前言

思惟人身難得

皈依業果 出離心 大乘菩提心

正文

造願文

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

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

極樂發願文

極樂發願文

宗喀巴大師呈仁達瓦書

宗喀巴大師呈仁達瓦書

三時頌——釋迦能仁讚

三時頌——釋迦能仁讚

長壽佛讚

長壽佛讚

清淨雪山頌

清淨雪山頌

格魯派不共三願

格魯派不共三願

佛教聖眾因緣集

一、至誠感應 信女得道

二、愚誠得道 欺人慘報

三、種福建寺 石變天宮

四、廣種福田 龍王獻寶

五、竭誠禮師 不可忘本

六、口業如山 聖沒一言

七、人生無常 夢覺勇施

八、惡意欺僧 慳婦罪報

九、阻人建寺 苦報無邊

十、修福且緩 牛悔上生

十一、毀謗口業 現受慘報

十二、供佛齋僧 眾丐飛空

十三、誣謗苦報 瘡兒呻號

十四、身能通石 國王驚懼

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業報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議

十七、夫人生天 國王得道

十八、邪思退道 長淪生死

十九、毀謗惡報 如影隨形

二十、宿業難消 羅漢遭災

二十一、戒德降龍 餓鬼訴苦

二十二、改造命運 夫婦賣身

二十三、勸善棄惡 聖德騰香

二十四、撮鹽山立 一本萬利

二十五、竭誠供佛 四願成就

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門

一 敬禮 皈依

二 獲得寶貴暇滿人身 須取心要

三 棄捨世樂的九個故事

四 貝母雞、門檻和狐與猿的故事

五 月亮、畜勝、不俱有

六 且第諾統(心丟開現世五欲)法門

七 甚深、秘密、無上的法門

八 棄捨現世五欲的辦法

九 有十九個學處 第一、遠離家鄉

十 第二、遠離親屬

十一 第三、拋棄眷屬

十二 第四、不說相似法

西藏佛教與中國佛教

一、引言

二、西藏佛教舊派之略史

三、西藏佛教中興迦當派之略史

四、西藏佛教中興薩迦派之略史

五、西藏佛教中興迦舉派之略史

六、復興西藏佛教格登派之略史

七、總談西藏佛教興衰之原因

八、漢地佛教各宗過去之略史

九、今後建立中國佛教之意見

十、結論

佛說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佛說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萬善先資集

萬善先資集

醒世千家詩

醒世千家詩

自知錄

自知錄

我見過的靈界

我見過的靈界

修習正法作為心藏——學處精要

修習正法作為心藏——學處精要

受大乘長淨律儀易行儀軌

受大乘長淨律儀易行儀軌

法味

法味

物猶如此

物猶如此

四諦安立和與此有關佛為具量士夫的正明之理

四諦安立和與此有關佛為具量士夫的正明之理

入菩薩行論廣解

入菩薩行論廣解

土觀宗派源流

土觀宗派源流

天台小止觀

天台小止觀

六妙法門

六妙法門

曲園筆記

曲園筆記

菜根譚

菜根譚

科學時代的輪迴錄(選輯)

科學時代的輪迴錄(選輯)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觀行述記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觀行述記

增修歷史感應統紀

增修歷史感應統紀

孝經

孝經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

千字文

千字文

弟子規

弟子規

三字經

三字經

四書

四書

寒山子詩集 附:豐干.拾得詩

寒山子詩集 附:豐干.拾得詩

高僧傳(初集:梁高僧傳)

高僧傳(初集:梁高僧傳)

高僧傳(二集:續高僧傳)

高僧傳(二集:續高僧傳)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事師五十頌注疏——成滿學者一切希願

事師五十頌

甲一 說所作之趣入

甲二 說親近之次第形貌 (一)

甲二 說親近之次第形貌 (二)

甲二 說親近之次第形貌 (三)

甲二 說親近之次第形貌 (四)

甲二 說親近之次第形貌 (五)

甲三 說所作之究竟

心月溶華 一切眾生匯一漩注的心的甘露(菩提心修學次第)

藏文原版序

造論禮讚與誓願

第一章 正說因果七教誡

第二章 可悅愛慈與大悲

第三章 增上心

第四章 第七果:發菩提心

第五章 總說自他平等相換

第六章 個別類比唯識宗與應成派之見地而闡說

第七章 啟發最勝菩提心之理及彼之讚揚

第八章 發心的廣分

第九章 根據安慧阿闍黎的論著而說發心的廣分

迴向

譯後記

皈依發心攝要頌

總科四門

一、三寶之名體

二、皈依之因由

三、皈依之受持

四、功德及利益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總讚發圓菩提心之功德頌

皈依觀

無常頌

寶相讚

寶相讚(一)

寶相讚(二)

寶相讚(三)

寶相讚(四)

寶相讚(五)

寶相讚(六)

寶相讚(七)

寶相讚(八)

寶相讚(九)

太虛大師自傳

弁言

一、生長在農工商讀的鄉鎮

二、出家與受戒讀經

三、學教參禪與閱藏

四、新學和革命思想的侵入

五、學生教員與法師方丈

六、我與辛亥革命時的佛教

七、民初間思想行動的不安定

八、普陀山的閉關

九、出關與遊台灣日本

十、覺社之佛教新運動

十一、先後依我剃度的幾個徒弟

十二、南通與北京的講經

十三、住彌勒院與講經武昌廣州

十四、住淨慈寺與講經北京

十五、歸元寺講經與佛學院的開辦

十六、佛學院第一期的經過

十七、廬山大林寺的復興

十八、光孝寺講經與佛學院第二期生

十九、北京天童等處講學與赴東亞佛教大會

二十、佛化教育社與北京南洋講學

二十一、法苑與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

二十二、歐美遊化的經歷

序

第一篇 孝順 十八首

1遊子吟 2題暉草齋 3憶母 4元日哭先大人

5山中夢母 6慈烏夜啼 7燕詩示劉叟

8出門 9憶母 10歸來 11憶母

12清明行 13寄子詩 14寄子詩

15宿彭水縣感懷 16兒鬢

17親恩歌

18孝順歌

第二篇 悌道 十首

1七步詩 2送兄 3示弟 4憶舍弟

5歡聚示弟行簡 6喜德尹至都

兄弟詩 7其一 8其二 9其三 10其四

第三篇 立身 十首

1書端州郡齋壁 2述志詩 3賣餅兒

4四知歌 5感賦 6卓筆峰

7酒與花 8酒色財氣 9戒賭詩 10戒看淫書淫畫

第四篇 夫婦 六首

1詠竹 2贈內

3別亡妻墓 4示內 5新嫁娘 6新嫁娘

第五篇 交友 八首

1審交 2傷友

3求友 4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5貧交行

擇交詞 6其一 7其二 8寄懷彭民望湘中

第六篇 節儉 十二首

1長歌行 2勤學 3勵志詩 4富貴曲 5輕肥

6節用箴 7詠史 8示兒孫 9詠牡丹

薄飲食詩 10其一 11其二 12持家

第七篇 知足 十七首

1贈釣者 2詠物 3箸 4自感 5蜂 6下第作

7德興縣葉元愷家題 8牧童詩 9題襄州驛亭 10絕句

11示子 12誡子弟 13放言 14始至洛中言懷

15閒居詩 16放歌 17戒不知足

第八篇 仁愛 十一首

憫農詩 1其一 2其二 3 觀刈麥

4農家 5示關吏 6淮上遇風 7買僕 8恤下

9新製布衣 10哀流民 11弔萬人塚

第九篇 慈心 八首

1勉學子

慈心五言詩選 2其一 3其二

慈心七言詩選 4其一 5其二 6其三 7其四 8其五

第十篇 處世 十首

1廢宅 2天津感事吟 3偶成 4江陰道中遇順風

勸世詠 5其一 6其二 7其三 8其四

9戒口過 10勸改過詞

附錄 訓蒙詩選 三首

校箴 八首

弟子職

座右銘

加持總頌

加持總頌

宗喀巴大師顯密修行次第表頌

宗喀巴大師顯密修行次第表頌

壹、三士前導

子、有暇資圓之信樂

丑、入道方便

貳、下士修法

子、念無常

丑、觀惡趣

寅、皈三寶

卯、明業果

參、中士修法

子、四諦

丑、三十七助道品

十二緣起頌

肆、上士修法

子、修平等捨心

丑、修菩提願心

寅、六波羅密

入般若法門

卯、四攝法

伍、密乘修法

子、密義略釋

丑、密器之鑄成

寅、擇師法

卯、受學密乘戒

辰、修行要道

附

能海上師行誼略述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卷首

目錄

例言 P.001

目表 P.004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宗體篇

宗體篇 P.001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宗體篇 第一門 戒法

第一門 戒法 P.002

第一章 通敘戒法 P.002

第二章 歸戒儀軌 P.013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宗體篇 第二門 戒體

第二門 戒體 P.041

第一章 戒體相狀 P.042

第二章 受隨同異 P.068

第三章 緣境寬狹 P.074

第四章 發戒數量 P.076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宗體篇 第三門 戒行

第三門 戒行 P.082

第一章 正明隨行 P.083

第二章 因示捨戒 P.085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宗體篇 第四門 戒相

第四門 戒相 P.087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持犯篇

持犯篇 P.088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持犯篇 第一門 持犯總義

第一門 持犯總義 P.089

第一章 持犯名字 P.090

第二章 持犯體狀 P.092

第三章 成就處所 P.093

第四章 辨犯優劣 P.096

第五章 方便趣果 P.110

第六章 闕緣不成 P.112

第七章 境想分別 P.123

第八章 別簡性重 P.127

第九章 廣斥愚教 P.139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持犯篇 第二門 持犯別相

第二門 持犯別相 P.141

第一章 性罪 P.141

第二章 遮罪 P.187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懺悔篇

懺悔篇 P.194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懺悔篇 第一門 略分化制通局

第一門 略分化制通局 P.195

第一章 明化教 P.195

第二章 明制教 P.195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懺悔篇 第二門 別明化教二懺

第二門 別明化教二懺 P.196

第一章 對顯二懺 P.197

第二章 重廣理懺 P.199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別行篇 P.202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第一門 敬佛儀相

第一門 敬佛儀相 P.202

第一章 先示敬儀 P.202

第二章 正明敬相 P.205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第二門 入寺法式

第二門 入寺法式 P.208

第一章 中國舊法 P.208

第二章 今師要術 P.212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第三門 造像塔寺

第三門 造像塔寺 P.214

第一章 造像塔法 P.214

第二章 造寺法 P.220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第四門 瞻視病人

第四門 瞻視病人 P.223

第一章 制意 P.223

第二章 簡人 P.224

第三章 安置處所 P.224

第四章 說法歛念 P.225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第五門 離諸非法

第五門 離諸非法 P.227

第一章 別請僧眾 P.227

第二章 受僧食物 P.229

第三章 謫罰可否 P.231

第四章 食肉 P.234

第五章 畜養貓狗 P.237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別行篇 第六門 出家宗致

第六門 出家宗致 P.237

第一章 出俗本意 P.238

第二章 先說苦事 P.250

第三章 應知五德 P.251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卷末

附錄 P.253

出版後記 P.279

補充資料 P.285

  • 最新
  • 熱門
  • 常誦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補充資料 P.285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出版後記 P.279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附錄 P.253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三章 應知五德 P.251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二章 先說苦事 P.250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一章 出俗本意 P.238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六門 出家宗致 P.237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五章 畜養貓狗 P.237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四章 食肉 P.234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三章 謫罰可否 P.231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二章 受僧食物 P.229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一章 別請僧眾 P.227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五門 離諸非法 P.227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四章 說法歛念 P.225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三章 安置處所 P.224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二章 簡人 P.224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一章 制意 P.223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四門 瞻視病人 P.223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二章 造寺法 P.220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第一章 造像塔法 P.214
  • 《佛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佛說無常經》佛說無常經(亦名三啓經)
  • 《佛說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佛說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
  • 《佛說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
  • 《佛說雜寶藏經》七六、 七種施因緣
  • 《佛本行經》大滅品第二十九
  • 《佛說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 《佛說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
  • 《佛說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 《佛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會》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1 卷
  • 《佛說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 《佛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會》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02 卷
  • 《佛說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 《佛說金光明最勝王經 / 附懺儀》滅業障品第五
  • 《佛說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 《佛說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 《佛說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 《佛說妙法蓮華經》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 《佛說金光明最勝王經 / 附懺儀》夢見金鼓懺悔品第四
  • 《佛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會》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佛說業報差別經》
  • 《佛說賢愚經》
  • 《佛說百緣經》
  • 《佛說雜寶藏經》
  • 《佛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 《佛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佛說妙法蓮華經》
  • 《佛說無常經》
  • 《佛說八大人覺經》
  • 《佛說出家功德經》
  • 《佛說金光明最勝王經 / 附懺儀》
  • 《菩提道次第廣論》
  • 《入中論》
  • 《俱舍論》
  • 《現觀莊嚴論》
  • 《釋量論》
  • 您目前位置: 
  • 首頁
  • 出版品
  • 線上讀經

訂閱電子報

captcha換一組驗證碼

關於我們

認識日常老和尚

認識真如老師

思荷集

福智僧團

福智之聲

最新公告

理念嚮應

聯合人才招募

聯絡我們

佛法學習

捐款相關

媒體聯繫

網頁及其他諮詢

友善連結

福智佛教基金會

福智文教基金會

福智教育園區

福智佛教學院

福智文化

福智慈善基金會

澈見網路電視台

夢蓮花文藝基金會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天天里仁

慈心淨源茶

慈心有機驗證股份有限公司

北美福智

新加坡吉祥宝聚寺

香港福智

澳洲福智

 

訂閱電子報

captcha換一組驗證碼

福智全球資訊網 福智全球資訊網
©2024福智全球資訊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權聲明|隱私權政策|會員服務條款|網站公告